演繹真理 經典傳世
2018-01-25 | 慈濟基金會「習氣要改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我們的慈青、同仁還要我等待;只要有進步了,我願意,今生我等不到,來生我還要等到。不過,你們不要等到來生,把握時間運用生命,慧命要滋長,不能讓我再等待,到下一代可能拉不回來哦!」
證嚴上人行腳到臺北,1月24日在新店靜思堂聆聽大愛臺同仁分享後開示,期許大愛電視要成為一股清流,承擔起淨化人心的使命,引領人人回歸本具有的真如本性。
「佛陀覺悟的那一刻,他的智慧跟天地合為一體的那一剎那,他的第一句話就這麼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人人都有如來的自性。我們只是一念,一個無明失掉了,一念濁滋生起來。一念無明生三細,三個很微細、很微細的念,那就是貪瞋癡,這種念頭起,你看不到、摸不著,可是不斷、不斷地滋長起來,就會導引我們的當下錯誤,一失念,千差錯。」
大愛臺淨化人心 掘井人樹立典範
多一分智慧,就能消弭一分無明。慈濟四大志業中的「人文志業」,即是要透過製作優質的節目,滋養清淨智慧,成長眾生慧命,進而達到淨化人心之效。
「每一場(歲末祝福)我都向著大家說,我的心願就是『淨化人心』,無時無刻,不是每年一次,是時時刻刻。所以心心念念把大愛臺建立起來,也是一種依託,心靈的依靠;託付了我們大愛臺,你我都是第一代。現在大愛同仁我們都是第一代,我們人世間的『人文』,要如何維持下去?要如何淨化人心?期待我們的大愛(電視),能源源不斷地將我們的人文樹立起典範,不只是用灌溉,我們還要水庫,水庫還不夠,所以『掘井人』。」
上人期待人人都是掘井人,向內自我挖掘心靈的湧泉,同時將源源不絕的清泉與大家分享,將這分質純的愛向外擴散,普及人間。
「滴滴的泉水都可以滋長人間的慧命,很期待那一天。我們有說過,也希望我們的節目真正的開闢出來,淨化人心,還要淨泉入每一個家庭裡,讓每一家都很願意打開大愛電視,有接觸到了,他就能有覺悟。感覺到,他們都可以改,海內外回來,我都有聽到,看大愛(電視)轉變他們的人生,大有人在喔!故事之多,這都是要感恩我們的大愛(電視)。」
眾共合志願念力 人與人三力合一
今年(2018年)是大愛電視創臺二十周年慶,1月11日上人前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主持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同仁們於典禮中展開全球首場《法華經.序品》演繹,獲得上人頻頻讚歎。
「這麼多的人,大眾共合起來的志願念力,是那樣的合齊。肢體語言代表了我們的心念,真正的是代表我們的心念。所以那一刻,大愛臺兩個多鐘頭,看到了人人的心念都是在一起,可見是用多久的時間(練習),大家合和互協,若沒有合心,沒有人人和和氣氣,哪有辦法將這樣的力量(會合)起來。」
慈濟的「四合一架構」──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其中「協」字有三個力,分別代表著合心、和氣、互愛,三個力量會合在一起,大家「三加一」而齊心協力,才能發揮大力量。
「『互愛』就是人與人之間,有互動表達出來,那樣的溫柔、那樣的體貼,才是表達出來你的愛,彼此之間當然要互愛,彼此要和和氣氣,才能表達出互愛的型態;『和氣』來自於人人肯定,合在內心,這叫做『合心』,這三樣併起來展現出來那樣的力量,那樣的形象,那樣的力量,那就是『協力』,人與人之間三力合一。」
三合一有經有緯 高僧傳無處不在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一場演繹是同仁們經過長時間練習,所累積而成的成果展現。《法華經.序品》演繹中,另有藝術表演工作者、唐美雲歌仔戲團等團體的參與演出,讓整場演繹更顯專業。
「還有(唐)美雲,她的法號叫慈宏,就是慈濟慈悲的宏願,這不是普通的樂團,價錢談好了來做,不是喔!她就是真誠的心而投入,這樣的宏願,看看幾位長期的(演出團體),從《高僧傳》開始。其實《菩提禪心》有時候還可以杜撰一下;我就常常跟(大愛同仁)(蕭)毅君與(陳)淑伶,我要的《菩提禪心》是真正出家的高僧的心念,他的傳記。」
上人輕輕一提,大愛電視同仁重重聽入心,開始著手製播《高僧傳》;現在,他們更開始規畫,打算為這群影響佛教發展甚深的高僧大德們,匯編專書。
「有研究佛法的人,他們也可以根據我們這一本書,來考據這位高僧的生平。而且,我們很不簡單的,有影像、有聲音、有文字,將來我們可以把它真的『三合一』(圖、文、影)起來,給有心要研究佛法、研究高僧的精神,都可以在我們團隊的用心,等於是有經有緯,經得起考驗……我們就是無處不在,不管他是什麼語系,我們以後還有能力,我也跟夏威夷翻譯靜思語的團隊,我要他們好好地看,《高僧傳》將來可以的話,譯成英文,期待各種語言都可以通這一部《高僧傳》。」
菩薩行皆成佛道 永流傳真理經典
「演繹」──不是演,而是用誠懇的心,將祖師大德所立下的經典,用肢體語言翻譯給普羅大眾理解,將佛陀的教示弘揚出去。在每一場慈濟歲末祝福活動中,皆可見到年近百歲的菩薩們在演繹團隊中,一手一足將經典中的字字句句表達出來,撼動人心。
「他們一個字都不漏掉!我自己也是很佩服,來自於不同社區,尤其是山區下來的,他們到底怎麼練?練出了這整首歌,有《父母恩重難報經》,有《無量義經》,還有《藥師經》。這三段經文,都是每一個手語顯示出來,可見大家的菩薩心。我都跟他們說,過去佛陀在世所說的菩薩道是理想,佛陀的理想菩薩,他都講過去生的,過去的過去、古早古早的菩薩修行。我們現在看到真的是菩薩修行,假久成真;雖然我們還是凡夫,行菩薩道要生生世世,哪怕是演繹《法華經》,哪怕是童子戲,將來也是皆成佛道,同樣能成佛啊!」
經由演繹的過程中,人人體解大道理,發無上心,進而學習高僧大德的精神,聞法、說法、傳法,增長彼此的慧命,埋下未來佛的種子。
「期待我們來組成一個小組,我們來做一個真的是人文的,可以把這樣的經、人文,真正的真善美,很真的經,不管是經到緯,怎麼樣在經的裡面,將來可以給我們製作一部是真正地世代都要能流傳,一部看得到的真理。我常常說真理是看不到、摸不著,我們要來發心立願,製造一部看得到、摸得著,而且是真理的經典。」
大因緣心靈會合 文藝真理真誠繹
《法華經》是佛陀一生的精神,且是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為的就是教導眾人菩薩法。兩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我們要將佛陀的理想菩薩教法,真正落實在人世間。
「我們現在這一代的菩薩實行在人間,我們看到的菩薩,要如何讓人人生生世世要流傳,讓見與聞不忘懷,不會讓他忘記,他會不斷地一直要來看,從畫面來吸引他,從聲音讓他能用心,從真理的內容讓他淨化,這也是我們要有人來製造這樣的(內容)。」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山不在遠方,只要能通達佛陀的心靈世界,當下所處的境地就是靈山,大家虔誠共聚體悟佛陀的教法,當下就是靈山會。
「(《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曾經給我看靈鷲山,那個靈鷲的頭,只是一顆石頭;我們也看到法華會的那個面積並不大,只是那個地名,因為那顆石頭,所以叫做靈鷲山。我們說佛陀心靈的世界叫做『靈山會』,心靈的會合,這是佛陀一大事因緣,雖然過去四十二年的時間所說的都是方便法,到了四十二年後,話機一轉,光是《法華經》就講七年。」
佛陀宣講《法華經》七年,教導眾人如何成為「菩薩」,而這個理想中的菩薩,已開始被普遍地實踐。
「真正的《法華經》,是我們這五十多年經歷過來的,是人間菩薩事跡,叫做教菩薩法。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法,這都是真佛法,期待我們要有時間,好好地把《法華經》的文藝與真理,不是做給人看,不是演的,我們是『繹』,真誠繹,演是演假,我們是用肢體來敘說,所以叫做『演繹』,所以要(演繹)好的經典之作,世紀之作,這都是要好好地『法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