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路印記 步步法華

2021-04-12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因緣不可思議,總是分分秒秒累積起來,因緣成就一切,感恩事說來話長,現在腦海中想過去說不完,所以我常說生命的價值我們要好好地把握,把握生命的每一秒也會成為過去,有了過去的記憶才能有這一條造福人間的路,步步踏實,不斷鋪出平坦的路,不斷地菩薩招生成為康莊的菩薩。」
【證嚴上人4月12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過得真快,我常常都自問自己,時間是消耗過去,生命中到底成就了什麼成績,是善的造福人間的力量多嗎?或者是消耗時光沒有用的空白過去多嗎?這二件在天平上到底輕、重,有分多少?」
 
證嚴上人在今日(4/12)的志工早會上,感慨儘管天天都不會忘掉分秒,但是要把分秒累積出生命的成績回憶出來,時常都是來不及。
 
「時間,我在想的過去趕不上分秒的過去,所以常常說來不及。是啊!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多少年?多少人?其實要再回憶過去,覺得很珍惜,每一個人都是讓我很珍惜、難忘的。」
 
為救貧病捨東進 自修法華菩薩法
 
4月10日,屏東幾位資深委員回來靜思精舍,與上人共同視訊連線在屏東的資深老委員,回顧最初位於圓通寺的屏東分會緣起,更溯及到1964年上人到基隆海會寺結夏安居時,結識到惟勵法師。
 
「1964年,我在海會寺結夏安居,在那個地方為了自己有一個人生的規劃,我很期待結夏安居後,我要專心研究《法華經》,也想要回到了花蓮小木屋專心來研讀《法華經》,剛好在海會寺裡跟(圓通寺)惟勵法師同時在那裡結夏安居。有的時候在閒聊,也不算閒聊,但是坐在那裡,感覺說未來大家的志向,從佛法裡是心向哪一部經?我說:『我的志願要在《法華經》。』但是呢,我心裡知道日本對於《法華經》很重視,日本有一個法華宗(日蓮宗)他們出去托缽,斗笠戴很低,在托缽時只是唱誦『妙法蓮華經』,在家居士就知道和尚來托缽,所以這完全是授法華的法門,我們平常開口就『阿彌陀佛』,但是日本他們就唱誦『妙法蓮華經』,所以他們修《法華經》,是很深入在理解《法華經》的理。」
 
回顧上人與《法華經》的因緣,除了早年在父親往生後,曾購得一本古籍《法華經》;之後,1961年上人暫住臺東佛教蓮社時,曾至馬蘭糖廠王課長家中作客,看到日文版《法華大講座》,有心想要深入研讀,內容包括《妙法蓮華經》,以及開經的《無量義經》、結經的《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合稱為《法華三部》,令其對探究《法華經》的義理心嚮往之。
 
「我有一個心願,結夏安居後我要專心依據這一部日本版的講義,好好地去探討《法華經》的精神,所以在海會寺裡各言師志,我們有三位,其中一位是惟勵法師,他很想到日本留學,我也很想去,所以一共有三位約好去日本,結果我從結夏安居回來一個因緣,總是師父(印順導師)要我回嘉義(主持妙雲蘭若),花蓮的老菩薩就是要留我在花蓮,我無形中的一句話:『我若要留在花蓮,大家要滿我想要做的一個方向。』我要做什麼?佛法要救度眾生,我要身體力行,留在花蓮就是要救濟,大家能成就我這個方向,我將永遠不會離開花蓮。」
 
因為花蓮那幾位老菩薩堅定的慰留,於是上人就在花蓮成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始探訪貧戶,展開慈善志業,讀書留學的事,也就再也難以圓滿了。
 
「救濟開始,看到的苦難人多,孤老無依人都很需要有愛心人的照顧,心裡很掙扎,所以就放掉了日本之行。我就跟惟勵法師說,我暫時離不開,但是我可以辦空中受學(函授學校)。所以後來他們去留學,我就是接受空中的這個讀書。」
 
然而,函授學校仍需去日本唸書四個月,才有辦法結業,上人仍然無法排出時間到日本。因此最後惟勵法師和另一位見明法師都去日本念書,上人卻只能放棄。
 
「他們二位都去了,只有我沒辦法去,但是這份緣,我就請他們幫忙請一部日文的法華經講記回來。就是這樣所以認識了惟勵法師,他回來開始,就到了屏東圓通寺,有了這個因緣,他就把屏東圓通寺見慧、見淨法師,還有陳榮慶居士帶到花蓮來。」
 
雙颱重創南臺灣 緣苦度眾向西行
 
1977年8月,賽洛瑪、薇拉颱風相繼侵襲高屏地區,上人獲悉連續兩個颱風帶給屏東各鄉鎮嚴重災情,於是寫信給圓通寺師父,希望能向鄉鎮公所蒐集災戶資料,並且前往高屏地區勘災。
 
「那一波災情很嚴重,我們從臺北的委員、高雄的委員這樣到了屏東,他們陪著我到處去勘災,住宿在圓通寺,很親,好像自己的精舍一樣。一大早出門,傍晚回來,明天又打包便當又帶出門,這樣的進進出出在高屏地帶勘災,變成跟圓通寺很親,所以因緣就這樣累積。」
 
這次賑災帶動出了一群與上人在圓通寺早期結緣的弟子,包括靜行、靜昌、靜鈺、靜理、靜誌等等。
 
「那個時候就是他們來到花蓮求皈依,我就說,『求皈依除非跟著我做慈濟事,要不然我不收弟子。』所以他們也這麼說:『只要師父收我做弟子,師父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因緣也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點滴會合,所以在屏東、高雄展開了。」
 
歲月匆匆身老邁 菩薩心不改初衷
 
4月12日適逢慈濟屏東分會成立三十周年慶,周年慶前,4月10日一些屏東老委員專程前來花蓮靜思精舍,與上人共同連線在屏東的其他老委員,與上人溫馨話當年。
 
「從連線看到他們傳回來,頭髮都白了,真的是時日過了,人無形中、無形中,很微細的行蘊,總是秒、秒、秒這樣過,無形中有的已經不在了,現在還在的都已經八、九十歲了,差不多師父的年齡的,還有比我年長的。有的像靜誌,那時候我很喜歡《法華經》,她就是喜歡研讀《法華經》,她是讀日本書的,對《法華經》很深入,所以他又買了一部日文的《法華經》送我,她就是很喜愛《法華經》。」
 
不過,這回連線有些老委員,雖然記憶都很好,但身體年邁功能己經變化了,令人感慨良多。分享中,上人提醒這些老委員們,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事、莫忘那一人,將過去珍貴的歷程,都能分享記錄下來。
 
「比如說,他們去好茶村,在八八風災的時候破壞得很嚴重,他們勘災所走的路,有一位戴(敦仁)老師他都是隨行,他是負責照相,我看到相片,他們去勘災好危險,被我念了好多次,每一次看到那一張相片,我就會念他們,不該走的路,你們去走,好危險!」
 
為了把援助物資送到到好茶村的災區,屏東慈濟志工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時,搭著搖搖欲墜的便橋,站在狹窄的山路上,以人龍方式將物資送進災區,一邊是陡峭的山坡,另一邊面臨著斷崖,旁邊只有用竹子零散搭出來的臨時圍欄,著實讓人捏一把冷汗。
 
「這一段每一次看到,我每一次念,你們要去救人的人,要先講究安全,不怕一萬怕萬一,那一種過溪流攀山崖,為了救人不求自己的安危,那個時候這一群人也是很精進,現在已經老了。」
 
步步踏實鋪來路 勤招菩薩道康莊
 
屏東的慈濟志業,從長治鄉圓通寺開始的因緣,後來因為寺院旁設立了屠宰場,衛生和環境惡化,加上地處郊外,於是上人興起另覓接近市區的土地的念頭,遷移分會,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慈濟。
 
先生從事建築業的靜理,有次和每月發放日為貧戶義診的邱維生醫師一起
找地、看地。結果有一天看到邱醫師擁有的一塊地,覺得因緣殊勝,當晚便跟邱醫師及邱太太商量購地的事,沒想到第二天太太卻來電說,不想賣了!原來邱醫師和邱太太(法號靜姝)是打算將土地捐出來,就是就有了現今的屏東靜思堂。
 
「因緣不可思議,總是分分秒秒累積起來,因緣成就一切,感恩事說來話長,現在腦海中想過去說不完,所以我常說生命的價值我們要好好地把握,把握生命的每一秒也會成為過去,有了過去的記憶才能有這一條造福人間的路,步步踏實,不斷鋪出平坦的路,不斷地菩薩招生成為康莊的菩薩。」
 
上人提及,慈濟已經走過五十五年了,菩薩道上也是以《法華經》的精神,一字字,一步步,步步踏實鋪路走過來。
 
「感覺每一秒鐘都是很踏實地過去,也感覺到我的生命有價值,所以價值來自於大家每一位菩薩的生命把它編纂起來,我們志同道合,每一個人的心志合一,否則哪有這一部綿長的法華道路,就是因為有大家,所以還是要說很感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