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富有餘 施而不竭

2021-11-01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還記得幾年前我都說,推動『八分飽 二分助人好』。現在就說,『人人捐一口飯』,天下就可以多少億人免飢餓。現在全球八十多億人口,這樣去計算出來有八億多人口都是在飢餓斷糧裡。假如這八十多億人口可以少吃一口,不就是這八億多人口都飽足嗎?總而言之,要少消費、多造福,在生活中一點都沒有影響,但是在人間中大造福,讓人人免受飢餓、免受貧窮病苦,只要就是動一念心,就可以做得到啊!」
【證嚴上人11月01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總是這樣地過去,秒鐘中、秒鐘中代替前一秒,這一秒很快速地過去又是這一秒,所以秒秒都是在現在的過去,現在的過去僅代替又是這一秒再來。總而言之,過去、現在、未來這都是同現在這個時間,真的聽來沒有什麼,總是這麼簡單,這麼簡單的過去、現在、未來,有什麼深奧的道理嗎?很多!」
 
證嚴上人在11月1日志工早會開示中,感慨時間分秒過去,在這分秒中我們又體悟了什麼?
 
感恩付出心無求 時不空過造價值
 
「每一秒鐘內涵蓋著多少天下事?多少天下物?形形狀狀無不都是在這一秒鐘,而又不是這秒鐘,因為我說的這秒鐘都已經過去;但還是這秒鐘,因為沒有這秒鐘,我就無法繼續地下一秒。有下一秒嗎?因為我的下一秒,我現在用,已經是過去了。過去、現在、未來裡面的道理,真的都是很豐富啊﹗我們人人要把握的分寸分秒,這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一寸金呢,是等於一寸的光陰,一寸光陰用什麼代價付出都沒辦法形容,什麼代價來換一寸光陰,所以我們人人都是很平等、很富有。」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是最公平的,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的善用它。上人慈示,人世間如何把握時間去成就大好事,是這一念心;危害天下人、天下事,也是這一念心。把握分寸光陰,感受天下事物,為人世間的苦難眾生付出,才是真正善用光陰,發揮寶貴時間的價值。
 
「富有的人就是要把握這種寸光陰,了解天下生態這光陰才是真的寶貴。天下有人是救人,有人是被救,救人的人一定是富有嗎?被救的人一定是窮困嗎?也不一定!」
 
佛陀教導「三輪體空」——沒有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而且眾生平等。所以付出的人和接受的人,都要彼此感恩。
 
「付出的(人)九十度鞠躬,接受者也是九十度的鞠躬。付出感恩啊﹗感恩我能付出,這種付出無所求;那接受呢?是感恩滿滿,這都是人生真誠之美啊!真誠就是最美、最真、最實在。佛陀說眾生平等,這就是平等眾生的享受,有的人會聽不懂,我付出跟接受的為什麼會平等呢?是啊﹗就是平等,不只是平等更要感恩,因為我想做好事沒有人肯接受,付不出去這種心情,哪有什麼歡喜?你很多的物資重重疊疊在你的身邊,這一些物資毫無用處在你的身邊,你有什麼快樂呢?有人需要,我這個物資應人的需要付出去,那一種的快樂才是真人生、真有樂趣,很快樂、很有興趣﹗願意去做這樣的人,時時舉手動足都是步步做好事,舉起手來每一個動作都對人間有利益,就是人間的價值,他願意去做,不一定是有錢人的權利。」
 
心不生難貧能施 造福人間真富餘
 
緬甸一位三輪車伕塢昂密蔑,因為受到疫情影響,觀光客大量減少下,導致生活發生困難,暫時改行去當搬運工,每天僅能賺到一千九百元緬幣,約僅臺幣四十元,但他卻捐出了九百元(約臺幣十九元)給慈濟來幫助其他有困難的人,金額不多,但卻價值非凡。
 
「他也不一定天天有工可做,但是知道還有比他更苦的人,他也可以這樣捐,雖然我們聽來說九百塊才有十九元(臺幣),捐這麼少哦?但是他是整天工資的一半,他有妻、有子要養,這一波的景氣不好,他把他的妻啊、子啊送到他們親戚的家去了。他還可以做這樣很苦力的工,還願意這樣地捐,我聽了這樣的故事真的很感動。」
 
佛經《人有二十難》中,提到第一難就是「貧窮布施難」,窮困的人就需要別人布施了,怎麼能有多餘的物資和力量來幫助其他人?但塢昂密蔑卻做到了貧窮布施真的不難。
 
「他願意這樣地發大心,這捐出,實在我看來這幾塊錢是很大,價值很高。所以佛經記載『富貴學道難』、『貧窮布施難』,這一波的疫情看到了——窮困的人可以這樣地發心付出;也看見現在富貴的人,也發大心,也願意捐出疫苗,讓人人平安、人人預防。所以說,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讓人不感染病,保護人人平安很重要,所以臺灣社會有錢的人大家都啟動了。如何安定我們臺灣都要平安,這一波看見真誠的愛,富貴人家也願意付出,生活就是平平地也很發心,這都是覺得叫做『幸福』,造福人間,就是平安﹗」
 
一念真心啟善行 愛潤苦難證菩提
 
除了塢昂密蔑之外,緬甸慈濟人也帶動當地貧窮的農民,以日存一把米的方式,集合大家捐出的少量白米,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成為能夠捐贈給其他更需要的貧苦人家的生活米糧。貧窮的人只要有心,也能夠成為付出幫助別人的人。
 
「他們相信,哪怕是一粒米,只要你真心、你虔誠、你付出,也是功德,盡一分心力。所以每天米在鍋子裡,他還要從鍋子裡捉一把米來,這都是盡心力。我們的社會假如人人都盡一分心力,天下就會減少很多貧窮挨餓人。還記得幾年前我都說,推動『八分飽二分助人好』。現在就說,『人人捐一口飯』,天下就可以多少億人免飢餓?現在全球八十多億人口,這樣去計算出來有八億多人口都是在飢餓斷糧裡。假如這八十多億人口可以少吃一口,不就是這八億多人口都飽足嗎?總而言之,要少消費、多造福,在生活中一點都沒有影響,但是在人間中大造福,讓人人免受飢餓、免受貧窮病苦,只要就是動一念心,就可以做得到啊!」
 
上人慈示,佛法教育人人轉貪和貧,只要人人愛心一動,人人就能消滅貧窮,這只是一念心和一個動作。
 
「時間不知覺過去,我們的愛心這樣小滴一點,對我們的生活一點都沒有影響,但是時間有多長,那個點滴、點滴也會成為大量,而且不是那個錢的量有多少,就是這個心善念不斷,天天天天一念心,我要救人、我要行善、我要關懷天下苦難人﹗這種的善念念念不斷,就是滋潤了我們的心地,心地潤滋了,你有種子,有朝一日一顆種子布下去,這一塊土地肥沃溼潤,種子下去它就是因緣會合,它深耕發芽成為小樹、大樹,這就是我平常說的:『一粒種子生無量』。」
 
自力更生喜付出 湧泉不枯更濟苦
 
緬甸柯瑪雅娜寺於2015年大雨後,與慈濟志工合作發放物資結緣,隔年住持及法師來到臺灣靜思精舍參訪及面見上人,對於靜思精舍的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上人和慈濟精神的感召,回去之後,在南傳佛教的緬甸開始推動人間菩薩道的慈善濟貧工作。
 
「幾年前,他們來了,看見精舍的生活,他發心立願回去也要跟精舍一樣要自力更生。這一群僧尼改變他們的生活,再也不需要到外面去托缽,他們真的做到了;真的開始就是這樣自力更生,還可以去救濟發放,所以只要心念一變就可以幫助人。過去(出家人)都是日日空缽出去,拿到米回來吃;現在是可以把米分出去,很多白米可以幫助苦難人。這只是觀念一變富有餘,有剩還可以幫助人,這是多麼美的境界。」
 
上人期勉大眾,要發心立願做菩薩,要多去理解人間的道理,肯做就是富,富有餘——富永遠都有剩,只要願意付出,永遠都不會缺少。
 
「所以一句話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你願意付出,你不會比較貧。你每天去滋潤大地供應人,那個井有你提水,不會缺少,這就是生命富有的累積,天下物資很豐富,只要你有心、有愛,這豐富的物資都是屬於你的。」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