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界善風 化育菩提
2022-01-03 | 慈濟基金會「各位都是知識份子,人人都是人師或人父、人母,更需要再升高境界,還要再開闊。請大家要多用心、多關心,還要更細心地去看天下事,眼光要看遠,知識要更廣,要好好地了解全球,才跟得上人間社會。你們的下一代,慈二代、慈三代……會學習這一分開闊心胸。」
2022年1月3日午後,證嚴上人於臺南靜思堂,與靜思閱讀書軒設立學校的校長,及慈濟志工、慈青學長、慈青等進行溫馨座談。上人感恩每一位致力於推廣慈濟人文教育的菩薩,也勉勵大家立足臺灣,放眼全球,不只是當個說法人,更要成為法的實踐者、示範者。
「總是故事要自己投入,自己見證,與大家互相彼此地互動勉勵,這樣子好事,社會才能真正地有善而平安。而且有遙遠的歷史,可以從你們的口中說出,人間你可以見證的歷史,你本身就可以見證慈濟三十年,再過二十年就是見證半世紀,代代不斷見證下去。不是講故事,是你,也是在裡面的一位。」
時日不空道業成 見證歷史傳後世
時間能成就道業、事業與學業。上人讚歎在上午的歲末祝福中,從大愛幼兒園孩子的身上,看見了早期慈青的傳承與法脈的延續。
「世間令人感動的、過去的故事,總是在人的經營中,真的很感恩。上午在我們的講堂,這一場歲末祝福,看到了一群孩子(大愛幼兒園),好可愛。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就會想到現在為人父、為人母或者是做阿公,這一些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是那三十年前的慈青,現在成家立業了,而且代代相傳。最近我常常要說慈二代、慈三代,也是慢慢看見了慈四代。」
代代相傳,其根源始於五十多年前上人帶領第一代慈濟人,開啟日存五毛錢救人的竹筒歲月。點滴故事,都能從慈濟出版的刊物中得見一斑。
「慈濟從無到有,從有就開始量多,是從我這個時候,這一代開始拓荒耕地而且布善種子。從小而大,從少而多,不只是量多質也很優,有質量的人數也是很多。總是凡事都要有起頭,這起頭都是那樣地小,就最近我常說,五十六年前的那樣不起眼的五毛錢,在那個時候,在一個月才能收到幾十塊錢。到現在就不一樣,我很期待各位慈青菩薩,哪怕是現在成家立大業,希望你們多關心慈濟,看看創刊號,《慈濟月刊》你們去找出了創刊號,那個創刊開始第一期,你掀開它,會看到慈濟在那樣情況下,這樣延續下來到現在。」
扶困故事啟善心 發揮良能利人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早期月刊、道侶等慈濟刊物所記錄的訪貧扶困故事,都是資深志工的親身見聞,其背後的精神,值得當代慈濟人學習效法。
「一個小的故事內,含得很深奧的道理,也是我們要教育的,很大篇很深的歷史。有的時候停、聽、看,靜下來的時候,靜一靜、停一停,心靈吵雜的事情把它停一下,看看慈濟為臺灣做多少事?展開了地圖就可以看看。不只是臺灣,我們也到國際去了。很多人都說慈濟很多錢,慈濟怎麼不救臺灣去救國際?有這樣的問題提出,我今天要順著機會跟大家提,記得五十六年前是零,呼籲了,有了因緣,是什麼因緣?」
一本本慈濟出版品,啟發了臺灣人的愛心,也凝聚了海外華人的善念,在他們的僑居地發揮自己的良能,取之當地,用之當地。
「剛剛也聽說一本薄薄幾張,就可以啟發他,相信那一本是《慈濟世界》,這麼小的小故事,可以讓很多人了解慈濟世界,是什麼因緣起來,就可以啟發很多人。從小小的、薄薄的,幾百個字、幾千個字,就是轉到了《靜思語》,《靜思語》不只是在臺灣,也已經在全球,也是從中文一直在翻譯,好多個國家的語言,這都是因為它裡面的道理很深,但字很簡單,容易了解,要研究它會越鑽越深,越能了解裡面所含的大道理。」
深入淺出的人生道理,需要靠每一位菩薩用心閱讀、體會,內化為自己的學問,並願意口口相傳,才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都要靠每一位菩薩用心去讀它,願意去體會,去解說它,這才是真的學問。總而言之,我們的慈濟人就是誠正信實,大家付出無所求,不管過去的人生是怎麼樣,就如你們的孩子,開始很調皮,好好教育,轉過來,就是最認真、最有成就的學生。一路過來,所以起頭的教育打基礎很重要,從小學很淺的字面道理,很簡單,就是哪怕同樣這樣道理,到了中學、高中、大學,都是同樣的道理不深也不淺,孝順父母、造福人間,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博士,也離不開這樣的教育,只要我們有心就不困難。」
言行如一作典範 同挑米籮植希望
身教能與言教一致,舉手投足對於年輕學子自然就是最佳的教育。
「這種空中妙有,妙有真空,會感覺說我沒有什麼在教育,但是他們的體會會很高、很深。所以過去我們佛教說,禪宗一舉手一投足,他們無不都在禪,這是為什麼?是『心』。要如何用心?用心可以眼光在這樣的桌子上,可是那一張(地)圖,就可以海闊天空讓我去思考,這都是妙有真空。『真空』其實我要說,大家看不到我的心,但是真的是『妙有』。」
上人強調,人的教育要成功,就如種子要長成大樹,須從土地開始耕耘經營。
「前天我在高雄,看到一棵很大的樹,我就說,來,你們幾個合起來抱抱這一棵樹,那是多少百年?都是從分秒開始。感恩校長們還有教授們,我們來到人間,最重要就是盡責任,盡責任那好好地培養人才。記得我在這樣的空間,一、二十年前,就聽到我們的慈青一句話說:『我們這些慈青,要為天下挑起米籮。』要替我擔米籮,現在好幾位都在現場裡。就是我坐在這個空間,他們站在那裡,就是發願要為天下挑米籮。看來,我回頭看,看到現在真正地,大家代替我在培養人才,人人出一分力量,那就可以挑起天下米籮。」
溫馨座談最後,上人再次感恩大家用心為慈濟為天下培養人才,因為有教育菩薩的盡心盡力,社會才有希望。
「我一生只是一直如何能培養人,為天下挑米籮。感恩校長們來這樣的分享,讓我感恩。學校校長的校風建立好,要正確,老師盡心。我都說我們要感恩學生的用功,學生的用功、老師的認真,就是要在我們學校的校風要建立好。所以要彼此感恩,孩子的教育都教育他們對人都說感恩,凡是好事都是從一念感恩,能培養出孩子的感恩心,這樣這個社會就是最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