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依出場順序)
演講者 | 國家/地區 | 簡介 |
施振榮
|
臺灣 | 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 |
簡又新
|
臺灣 |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外交部長、交通部長、首任環保署長、立法委員、駐英國代表、國安會諮詢委員、淡江大學航空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長。 |
何日生
|
臺灣 |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哈佛FAS CAMLab特聘學者。2018年至2020年間擔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訪問學者。 近來研究專注在利他主義哲學及其在組織治理與經濟生活中的應用。十年來致力於佛教哲學領域,特別是當代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以及RNGO(以信仰為基礎的非政府組織)的管理與運作。 著有《一個詩人的誕生》、《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利他到覺悟》、《慈濟實踐美學(上、下篇)》、《一念間》、《建構式新聞》;主編《慈濟宗門的普世價值》、《環境與宗教的對話》等。《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於2021年獲金鼎獎頒發非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 |
陳德懷
|
臺灣 | 現任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國家講座教授,是台灣及亞洲數位學習研究領域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致力於研究數位學習多個子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在教育的應用、電腦輔助合作學習、數位教室、網路學習社群、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近期則投入人工學習同伴、元宇宙、數位遊戲等科技增強中小學學習,並成立「趣創教育實踐基地」。 曾主持過教育部「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研究計畫」,參與教授有三十多位。其中研發的「亞卓市」學習平台,在2000年初帶起國內數位學習熱潮,也曾協助劉兆漢院士規劃並推動2004年第一期「國家型數位學習科技計畫」,大幅提升了台灣數位學習的研究能量。 1989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在中央大學第一項研究,發展了世界第一套專門為網路學習而設計的系統。於2000年至2004年間,建構「亞卓市」網站,是本世紀初全球規模最大的網路學習社群網站,台灣超過一半的中小學曾在亞卓市建構網站,使用人口超過150萬,而後技術轉移至中華電信(臉書在2004年才在美國正式啟動)。亞卓市成立後10年,也成為2010年美國「歐巴馬政府數位學習國家計畫」唯一亞洲國家參考例子。 |
羅國俊
|
臺灣 | 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永續長。 |
羅錦福(Douglas Paton)
|
澳洲 | 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印尼萬隆復原力開發計畫的資深研究員及紐西蘭聯合災害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道格拉斯教授為世界衛生組織在風險溝通方面的技術顧問,也是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SDR)之整合減災研究委員會的成員。他也擔任澳洲研究委員會國際常設專家。 在2005年,道格拉斯教授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天然災害整備教育方案的澳洲代表,該方案期能從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中吸取經驗,並傳播相關知識。他的研究重點包括發展和測試天災後的社區及組織復原力模型、全方位的災後復原力分析如何提供我們對復原力的認知,以及如何在社區中發展和落實,以及發展跨領域降低社區災害風險的研究和實務。他執行各類災害及跨文化比較的研究。 |
專題研討(依出場順序)
與會學者 | 國家/地區 | 簡介 |
顧洋
|
臺灣 | 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 著有國際學術期刊論文187篇、學術研討會論文約350篇、一般技術論文及報告約360篇等。 |
周麗芳
|
臺灣 |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政治大學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主任、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曾任政治大學研發長、臺北市政府副市長、中央健康保險局副總經理、經濟部「電價諮詢會」委員、經濟部「電力及天然氣價格諮詢會」委員、經濟部「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委員。 |
林子倫
|
臺灣 |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美國德拉瓦大學都市事務與公共政策博士。 曾任國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永續發展與經社衝擊組組長、中央研究院「未來地球委員會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能源與氣候政策小組執行秘書、國際氣候發展智庫理事長、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國際全球變遷人文社會計畫科學委員會(IHDP)委員、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台灣區總主持人等。 |
葉欣誠
|
臺灣 | 美國康乃爾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系統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政務副署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臺灣中油公司董事、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
克萊爾.布朗(Clair Brown) |
美國 |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 |
黃男州
|
臺灣 | 玉山銀行董事長。 |
江明修
|
臺灣 |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苗栗縣社區大學校長兼創辦人。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合聘教授、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公民社會與NGO發展」研究團隊召集人。 |
冷則剛
|
臺灣 |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主任。 |
約翰·霍夫邁爾(John Hoffmire)
|
英國 | 牛津大學合作共擁企業中心研究員、商業與貧困中心主任。 |
謝易達
|
臺灣 | 慈濟科技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兼任圖書館館長。 曾任中華民國國家發展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北市金融改革研究發展協會副總幹事、總幹事。 |
黃茵
|
臺灣 | 紐約大學文理學院華盛頓廣場新聞報紙撰稿人。 |
克里斯·羅利(Chris Rowley)
|
英國 | 牛津大學凱洛格學院教授、倫敦大學城市貝葉斯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榮譽教授。 |
蔣偉寧
|
臺灣 |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學士美國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碩士與博士,現為中央大學土木系榮譽教授、通識教育學會會士同時擔任中華企業資源規劃學會理事長和財團法人中大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擔任國科會防災學門的召集人和能源國家型計劃的共同主持人。也曾擔任台灣災害管理學會理事長。擔任教育部長期間為12年國教、技職教育再造、實驗教育立法、人才培育白皮書的提出與擘劃和教育部、體委會和青輔會的合併組織再造打下基礎。 研究領域包含橋梁管理、風險管理、地震工程、和模糊邏輯等領域。其所帶領團隊開發的橋梁管理系統現仍由中央大學土木系同仁持續開發供交通部使用。他和學生共同發展的巨災風險管理模型也為業界使用可說理論與實務有相當好的結合。 |
李崇菱
|
臺灣 |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衛生法與倫理、國際法與國際關係、國際公法與全球治理、法律理論。 |
周倩
|
臺灣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育中心終身講座教授,亦擔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體與行為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辦公室主任、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與校務諮詢之倫理長。 2014至2015年借調至科技部擔任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司長乙職,負責督導科技部全球16個駐外科技組,執行超過100個雙邊與多邊科技合作與人才交換計畫,以及資助資訊教育、科學教育(例如STEM)研發計畫與各式科普傳播計畫。 研究重點為數位學習、資訊素養教育、學術倫理教育。她已發表超過百篇中英文期刊論文、約二百篇中英文研討會論文,以及編輯一本專書《學術工作者的必修學分:學術倫理及研究誠信》(202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教授曾獲科技部三次傑出研究獎,也名列由史丹佛大學發布的「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 - 2020)」與「2020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個榜單上,均列名全球前2%。 |
楊鎮華
|
臺灣 |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研發長兼高教深耕執行長。 世界頂尖的電腦科學家與教育學者。根據史丹佛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楊教授在「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 - 2020)」與「2020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個榜單均列名全球前2% (實際列名為前1.2%)。史丹佛團隊從近800萬名科學家中遴選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學家,全球約有1,400名入選在教育領域,台灣僅有20位,楊教授名列台灣第六。Research.com依據2021年Google Scholar上的 h-index, 引用次數以及論文數,選出6,300名世界頂尖電腦科學家,台灣僅有42名學者入榜,楊教授為其一。 2010、2017年兩度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奬,研究領域包含: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學習分析。專題研究計畫包括:「ESG分析」(ESG analytics),「精準教育」(Precision education) 、「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教育」(Human-center AI in education),以及與日本京都大學的 BookRoll Partnership. |
劉念琪
|
臺灣 |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總編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社會企業諮詢輔導委員、臺大管理論叢領域主編、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管理領域執行編輯。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為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技術與工作變遷、利害關係人與雇用關係、友善職場、與組織設計變革等議題。學術論文發表於國際及國內管理領域重要期刊, 同時也有專書章節之文章及管理教學個案出版。 在社會服務部分,劉教授擔任多個臺灣管理學術期刊之相關編輯工作,曾任兩個TSSCI一級期刊,組織與管理期刊與人力資源管理學報之總編輯,目前仍擔任臺大管理論叢領域主編及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管理領域執行編輯。也曾為多家知台臺灣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進行組織現況與變革診斷;也曾擔任數個政府部門,包括了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科技部、交通部及人事總處的委員及顧問;同時也主持或參與共同主持勞動部、經濟部、及考試院的相關政策研究案。此外也因其在員工福祉、工作生活平衡及女性職涯等研究專長,受經濟部推薦列名於國家性別主流化人才庫中之專家名單。 |
王運敬
|
臺灣 |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主任。 1999至2021年間多次參與慈濟基金會國際及台灣重大災難之慈善人道救援工作,包括:1999年北朝鮮糧荒危機援助;2001年印度地震災後援助;2002年印尼紅溪河水患五管齊下援助專案;2003年伊朗地震災後人道援助;2004年協助印尼南亞海嘯援助計劃;2008年大陸四川地震援助工作;2013年菲律賓海燕風災人道援助行動;2016年台灣台南大地震、2017年台東尼伯特風災、2018年花蓮地震丶2019年台灣防災教育推展、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之防疫紓困人道援助行動、2020年台灣「安穩家園、美善社區」專案、2021年全球數位環境教育之環保防災勇士推廣計畫、2021年太魯閣火車出軌事件救關懷及人道援助等。2021年共同參與<慈濟學系列慈善志業專書>之責任編輯與專篇撰寫、2022年參與慈濟關懷士建置與認證培訓計畫等。 |
何縕琪
|
臺灣 |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副教授、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兼主任兼教育傳播學院院長。 |
羅國俊
|
臺灣 | 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永續長。 |
黃靜恩
|
臺灣 |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全球合作事務室代理主任。 |
陳乘斌
|
臺灣 |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工處處長、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人權專家、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諮詢會第3屆委員。 |
黃祉瑜
|
臺灣 |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工處專員。 |
王金英
|
臺灣 |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理事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顧問。 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和信治癌醫院社工室主任、長庚醫院社工。 2018年獲頒衛生福利部「社工特殊貢獻獎」。 |
李尚林
|
臺灣 |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國際合作組副主任。 曾任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秘書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專員、美國國務院專業人才計畫國際訪問學人、美國美慈組織企業領袖學程國際訪問學人。 |
吳正吉
|
臺灣 | 臺灣世界展望會國際事工處主任。 |
阿里斯特洛.米蘭達神父(Father Aristelo Miranda,MI,)
|
義大利 | 靈醫會國際醫療暨災難服務委員會執行董事。 |
馮燕
|
臺灣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 |
張士庭
|
臺灣 | Impact hub創辦人。 |
黃詩妤
|
臺灣 | 5% Design Action副執行長。 |
蔡宗霖
|
臺灣 | SIMFO系統影響力聯合家族辦公室教育專案經理。 |
陳祖淞
|
臺灣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特助。 |
龍世俊
|
臺灣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計畫副執行秘書、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國際科學理事會重要科學活動「未來地球」全球秘書處台北節點顧問、國際科學理事會重要科學活動「未來地球」研究計畫「亞洲季風區可持續發展集成研究」科學諮議小組成員、國際科學理事會重要科學活動「未來地球」健康知識行動網絡諮詢小組成員。 |
王英偉
|
臺灣 |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顧問、花蓮慈濟大學人文醫學科教授。 曾任國民健康署署長、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主治醫師、慈濟大學人文醫學科教授/主任、慈濟大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
史芬妮(Stefania Travagnin)
|
英國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佛學中心教授。 |
趙有誠
|
臺灣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曾任三軍總醫院胃腸科主任、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三軍總醫院少將副院長執行官。 著有《愛是人間最好的藥》(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挺在疫浪的前線》(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