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
彩繪希望 重建靈魂殿堂
◎撰文/賴志銘
我要向全球慈濟人及台灣每一個人呼籲:要讓心痛趕快過去,安心、專力於未來的希望建設;人人以愛投入,點點滴滴愛的匯聚,就是無量無限的大愛。請共同護持慈濟這項跨世紀的「希望工程」!
——證嚴上人
發生於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的集集大地震,將屆一周年,各項重建工程仍在陸續進行。據教育部統計,災區約有八百三十多所學校遭到損毀,我們保守估計一所學校約有一千名學生,八百多所學校便有八十多萬名學生。想想看,在無法恢復正常上課的情況下,會有多少父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憂心操煩?有多少家庭會因為無法妥善地安置孩子,而難以恢復過去正常的生活形態?
除了對家庭的影響之外,孩子更是國家社會未來的主人;要令其成為支撐及推動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則有賴於學校教育的細心培植。因此,教育可說是國家發展的根基所在,不容有所輕忽遲滯;上人亦強調,這段學校重建的時間若是拖得太長,學子們的心便會放逸難以收回,教育亦會出現斷層。是故,災區學校的重建工作,實是刻不容緩。
▍慈濟全力推動「希望工程」
如上人所說:「教育不能斷層,不能讓孩子在惡劣環境中讀書,教育下一代是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讓災區有明天、讓災民有希望』的根本」;「重建災區傾毀學校的這項『希望工程』,是我們人生的希望,是我們社會下一代的希望」。正是基於對學子成長、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及國家建設的整體考量,重新燃起災區鄉親對未來的希望,慈濟準備投注龐大的財力及人力,全力進行重建災區中小學的希望工程。
在教育部的民間認養災區中小學重建計畫中,慈濟共認養了五十五所待重建學校(包括本會認養三十九所,受教育部委託設計監造十一所,以及援建部分校舍七所),投入的經費估計將超過七十餘億元,可見上人對於希望工程重視的程度。
▍彩繪希望的藍圖
在上人的理念裏,有兩類建築物不能倒:一是醫院、一是學校。因為遭逢嚴重災難時,醫院是救難中心,而寬廣的校舍則可作為避難收容中心。所以,上人要求未來的校園建築不但須符合使用者需求,更要是能承擔起千秋百世的教育大業,並對此提出三點原則:第一採用鋼構;第二是要綠化,並裝置中水回收系統;第三則是注重採光及通風。
在這三點基本原則之下,有二十餘家知名的建築師事務所參與校園的設計規畫,精心地為受災學校重構未來的希望景觀。在上人與各校校長及建築師們的座談中,上人表示,在即將跨越二十世紀之際,災區有許多的校舍及教學設備都已經老舊得不堪使用;九二一震災損毀了破舊的校舍,正可利用這個機會進行重建:「我們希望建造有藝術、歷史、文化的學校,具有時代性且能歷久彌新。」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則強調,「完整」及「遠景」將是慈濟重建校園的首要考量。所謂「完整」,就是對校園進行整體的規畫,以呈現跨世紀的嶄新風格;注重「遠景」,則是不僅著眼於目前的需要,亦要具備百年教育的前瞻性。
除了基本原則之外,學校方面亦有其獨特的考量。如南投縣竹山鎮竹山國小陳清水校長認為:「竹山國小天然的環境非常幽雅,希望能在不毀壞樹木的前提下,將校舍穿梭在其間,讓竹山地區的鄉土味及典雅人文氣息表現出來。」南投市中興國中李豐章校長則強調人性化的空間設計:「我們希望未來學校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可以和社區成為一個整體;希望在教室的規畫上,能使每一位師生都將教室當成自己的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慈濟的號召及莘莘學子的期盼下,發心的建築師們當然亦是極盡巧思。例如於民國八十八年連續榮獲「傑出建築師獎」、「台灣建築師獎」及首屆「遠東建築獎」的大元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姚仁喜先生,便請校方將所有的願望都告訴他,並且配合學校本身的特色進行設計。他以為,重建校園的建築師比較像是「考古學家」:「以設計學校而言,其實那學校本來就存在了,我們只是順應自然,小心將它的原型發掘出來。」
舉例言之:集集國小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中心,有名的集集小火車便自一旁駛過;為顧及觀光特色與鐵道風味,大元建築師事務所便將「枕木步道」規畫在校園當中,並以石板建材為主來構思整體的庭園設計。
就這樣,在慈濟、校方及建築師們的共同擘畫下,一張張希望的藍圖,用心地被彩繪出來了!
▍來自慈濟人的心靈灌溉
在校園重建之前,學子們總不能只在樹蔭下或簡陋的塑膠帆布下上課;慈濟的師兄姊們貼心地在殘破的校園裏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座座美觀的組合教室。
而除了校園硬體的重建之外,學子們柔軟易傷的心靈更需要關懷撫慰。在寒暑假期間,由慈濟教育志業體師生及懿德媽媽、慈誠爸爸們,共同組成的「安心計畫」服務團,以營隊的方式,陪著孩子們走出陰霾、迎向陽光。
在災區師生的攜手努力下,孩子們並沒有因無常的震盪而自棄。在這般窘迫的求學環境下,受到老師們及各界人士的關愛,孩子們更懂得知福、惜福與感恩,只因不願辜負來自社會每一點每一滴的愛心。這段國中小時代的摧折,似乎成為學子生命中的獨特歷鍊。
二○○○年四月十日,台中縣豐原市豐東國中舉行動土典禮——這是慈濟援建的學校中動土的第一所;自此揭開了九二一以來的校園重建新頁,六月之後更有多所中小學陸續動土。慈濟人不只要重建起新時代的嶄新校園,更要為災區的人們燃起光明的新希望!
▍用大愛護持希望
受到慈濟援建學校的校長們紛紛對慈濟致上衷心的謝意,並且認為,在慈濟的用心籌建及縝密規畫下:「災區的教育不會因為地震而沒落,而是向前跨了一大步!」前教育部長楊朝祥亦表示,有了慈濟的全力援助,這些因震災而重建的學校實可說是「因禍得福」!
年輕的學子們,有如一顆顆蘊涵蓬勃生機的種子,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在純真的心靈裏,彩繪著無限光明的願景,他們用理想作為擎天梁柱,構築起崇高宏偉的靈魂殿堂。但在種子成長的過程中,卻須給予相當的呵護及關懷;希望工程便是九二一震災後最重要的工作。
受到校長們及外界的稱許,還有學子們的殷殷期盼,慈濟人更加不敢懈怠,秉持著上人「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的信念,以及「大愛為梁,智慧為牆」的建設理念,不論是校園硬體的建設或學子心靈的重建,慈濟人無不用心投入。但這項重建靈魂殿堂、為我們的未來紮根的工作,須要十分龐大的財力及人力,這則有賴於每一位福爾摩沙子民的共同護持,讓每個人的點滴之愛,匯聚成無量無限的大愛,彩繪出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