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 生命走入生命

2015-12-25   | 葛傳富
大愛新聞部經理向師曾志教授(右二)說明各地慈濟訊息,透過網路彙整到慈濟人文志業中心,讓清流繞全球。(攝影者:葛傳富)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志12月17日下午由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陪同,前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葉樹姍親自接待。

第一次到臺灣的師曾志教授,此行除了一日在臺北的會議,其餘時間皆安排參訪慈濟志業,包含臺北慈濟醫院、大愛感恩科技、三重慈濟環保教育站、高雄杉林大愛園區、高雄靜思堂,行程中與資深志工彼此交流,她表示心中有滿滿的感動與收穫,尤其讚歎慈濟志工無私精神。

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表示,比爾蓋茨與百余位慈善家今年(2015年)11月1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共同見證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成立儀式,這是比爾蓋茨首次支持在中國建立公益教育機構。會中,師曾志教授表達對上人的景仰,希望能前來慈濟參訪。

細微處落實環保 北大教授印象深

參訪大愛新聞攝影棚,瞭解各地慈濟訊息,透過網路彙整,讓清流繞全球,而在辦公室的器材擺設,也在小地方做到環保,像是用回收不用的水管改裝再利用,可以擺放攝影角架,讓師曾志教授十分讚歎。

師教授分享,此行瞭解到慈濟志工除了永遠有一顆感恩的心,都是用生命走入別人的生命,彼此用心來交流,讓所有人來到這裡感受到「家」的氣息,沒有一絲一毫商業氣息。

互聯網是未來大陸民眾使用趨勢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葉樹姍與師曾志教授有段對媒體的對談,葉樹姍表示,證嚴上人給大愛新聞的方向是「報真導正」,不只在報導上要求真實,也要將因果解釋清楚,並找出解決和改善方向,因勢利導。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志(右三)到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葉樹姍、慈濟基金會何日生主任親自接待,相談甚歡,收穫滿滿。(攝影者:葛傳富)
師曾志教授則表示,大陸媒體變化十分快速,尤其是今年,對傳統媒體產生重大的衝擊,用句大陸十分流行的用語叫做「陣地還在,群眾沒了」,可見傳統媒體優勢不再;隨著年輕人只用手機的趨勢,「互聯網」改變了人際關係,也改變媒體的生態,但也要期許堅守真實。

2010年開始,師曾志教授走出書房,從一個學者轉身為行動者,創辦「安平空間」,做跨界公益培訓。她說,要讓「安平」像一粒向上向善的種子,種在人們的心中;「安平」就是一座橋樑,連接媒體與公益;「安平」就是一個平臺,一個跨界的平臺,它將媒體、公益界、學界、企業等跨界融合,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用生命走入生命 誠情相待感恩心

師曾志教授表示,對於志工誠情相待的感動,心中浮現的就是幾個關鍵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感恩」。「我沒有想到慈濟實際上,是在每一個環節都是那麼溫暖,都是這樣充滿愛,充滿這樣一個關懷。」

(文:葛傳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 2015/12/17)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