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潮流 益智問答創意節能
2013-10-11 | 何采蓁益智問答 節能生活化
大愛二臺新節目《合心協力救地球》,以益智問答的節目型態,輕鬆把節能減碳的知識交給社會大眾。「希望觀眾注意到地球暖化的問題,從生活層面切入和介紹,使觀眾能有實際的做法。」製作人高正平表示。
內容有多實際?例如,把類似「水足跡」這樣的專業術語,鉅細靡遺的呈現在日常生活的事物裡;藉由問答解說、VCR影片和小遊戲,一步一步的解析生活中我們疏忽或忽略的水足跡和碳足跡。
「計算水足跡時,我們考慮三種顏色的水,即綠水、藍水和灰水。綠水是降到地上又蘊藏在土壤中的雨水,是農作物和森林成長過程中被吸收的雨水;藍水是指地表水(河川湖泊)和地下水;灰水是使用過後被汙染的水。」周嫦娥教授在節目益智問答的解說裡,以生活化的說明,讓人們很快就理解。
「這三種水的水足跡,就是指這三種水在產品供應鏈耗用的間接和直接用水量;也就是說,一個產品在供應鏈中所消耗到的三種水足跡加總起來,則為一個商品的水足跡。」透過周嫦娥教授的說明,民眾才知道平日使用的每樣物件不只有碳足跡,還有水足跡。對於每年都鬧水荒的臺灣來說,理解水足跡是相當必要的事情;只有減少消耗水足跡,才是真的省水。
當然,理論需要實例印證;這些實例印證化為平日用水的習慣,人們才發現,一個小動作的改變,就能減少水足跡的消耗。
例如,「洗牛仔褲和洗棉褲,哪一個消耗的水足跡高?」答案是洗牛仔褲!牛仔褲幾乎是人人都愛穿的服飾;然而,計算水足跡才知道,洗牛仔褲原來是很耗水的。「牛仔褲和棉褲的主要原料為棉花,棉花的種植過程相當耗水;因牛仔褲較棉褲使用更多的棉花,其水足跡自然較棉褲水足跡來得高。」周嫦娥教授的解釋,讓現場的主持人和參與問答的學生感到驚奇。具體計算水足跡,一件純棉衣服需耗掉的水足跡高達二千五百公升!
這是因為,製作一件純棉T恤,包括種植棉花時所灌溉的藍水量和土壤中的綠水量,整個製造過程(包括軋棉、梳整、紡織、漂白、染色、印花、裁縫等)中所耗用的水量,可能還要加上稀釋因肥料、殺蟲劑汙染所需要的灰水量,一公斤的棉花大約消耗一萬公升的水量;一件衣服大約零點二至零點三公斤,算起來一件衣服的水足跡大約是二千五百公升。
透過這樣的計算,並非要人們都不洗衣服或不消費衣服;而是提醒民眾,在衣服穿著和使用上,可以學習簡樸風,不隨便棄舊換新,累積一定的衣服量再一起清洗。「畢竟,臺灣的水資源特別珍貴;雖然臺灣雨量很多,但只留下三成,其實都回歸大海。生長在臺灣的人們,需要慎思水足跡帶來的效應。」高正平補充說明。
小創意 大節能
製作團隊將平日硬邦邦的環保議題生活化,從家庭、公司、學校等場所,把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的模式和細節,製作成有趣的題目,引起觀眾注意,進而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小動作,就能輕鬆做到節能減碳的環保效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生態跳島和畸零地綠化的單元內容;利用社區角落的畸零地綠化成小小公園,成為社區老少交流的好地方,很有人情味,也做到了環保。」主持人郎祖筠說。
這一集益智問答的主題是綠建築;綠建築不一定是整個建築體,社區小小的畸零地及頂樓的陽臺都是綠建築的一部分。「生態跳島的意義是:陽臺綠化後,就會吸引鳥兒駐足;牠們在一個個陽臺或頂樓綠地飛躍,自然形成一個小生態。」高正平說明生態跳島的意義。
小生態優哉游哉,卻為繁忙的城市步調找到了優遊生活的新方式。節目中以北科大生態跳島為例;從影片中,觀眾可以看到,位居臺北市中心的北科大,竟然是一個鳥兒喜歡光顧的小型棲息地!
「臺灣的都市綠地普遍不足,倘若建築物的屋頂能夠綠化,成為都市平面綠地的延伸,增加都市綠地面積,成為都市裡的生態跳島,小動物得以自由遷徙於都市水泥叢林內,有助於都市裡物種的交流與小棲地的形成。」陳海曙教授帶來的新觀念,讓人耳目一新!
原來,只要按照節目教導的小絕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綠建築專家;只要勤於開拓畸零地、經營陽臺角落的綠植栽,這樣簡單的小動作,將累積出無數個屋頂綠島或社區綠島,增加綠化的美意和生活的情趣。
高正平補充說明:「最重要的是,人們因而營造了低碳社區,在畸零地做綠化;街坊趁農作交流的機會,交流和綠化,也重新定義人和大自然的關係。」這也是主持人郎祖筠讚歎的溫馨交流;既節能減碳,又熱絡街坊鄰居的感情。
「只要改變一點點生活方式,就可節能減碳。」這是節目的訴求。每週五天,一天一集,教大家生活中節能減碳的妙招,也增進大家所不知道的環保知識;盼能集結大眾的力量,簡簡單單的過著環保生活。
(文:何采蓁 本文摘自:《大愛之友》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