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ㄟ社區〉獲獎 經典雜誌受肯定

2014-04-17   | 葛傳富
「第八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獎項中,經典雜誌陳世慧、居芮筠、張子午以〈咱ㄟ社區〉專題報導入圍平面報導獎。((攝影者:黃世澤))
國際扶輪3520地區為鼓勵媒體關注公益、環保、教育等報導而舉辦的「第八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4月16日公布入圍名單,經典雜誌陳世慧、居芮筠、張子午以〈咱ㄟ社區〉專題報導入圍平面報導獎,「第八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共有平面、廣播、電視等六個獎項、十六件作品入圍。由於參賽作品水準很高,競爭激烈直逼金鐘獎,評審大呼評分困難,遺珠很多。

〈咱ㄟ社區〉 深入探討社區營造各種面向

經典雜誌陳世慧、居芮筠、張子午撰寫的〈咱ㄟ社區〉包含了〈眾志成城 新港社區營造〉、〈樂活農村 土溝社區營造〉、〈弱巷微光 南機場社區營造〉、〈圍牆外學習革命 以社區為師〉、〈家的方向 高雄那瑪夏災後社區重建〉五個專題報導。農村人口大量前往都市集中的結果,是價值瓦解、年輕人口流失,傳統的文化與歷史遺產,也跟著失落。至於都市,外來人口普遍存在不過是來討生活的過客心態;許多房子美其名為某某社區,實則大家老死不相往來,只是房子湊巧買在一塊。

有鑑於此,政府在一九九四年,提出了「社區總體營造」計畫。除了希望能激發社區的自主與自發性,重現溫馨有情的居住環境外;也期待透過共同參與的民主方式,凝聚利害與共的社區意識,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找到社區的文化特色,繼而重新建立起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
不少評審表示,本次的競爭激烈程度不輸金鐘獎,許多遺珠,能入圍即是肯定。(攝影者:劉子正)

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曾說過,整個臺灣要改變,就必須從底層開始。而社區,正是介於國家與家庭之間,最根本的單位。

回顧臺灣社區的發展,在漫長過程中,一直不斷受到各式各樣的干擾。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現在正是逐一檢視位於臺灣各地的社區,他們在營造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形成的風格,與或甜美或有待進一步努力的果實。

評審委員表示 競爭激烈程度不輸金鐘獎

第八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受到社會各界及媒體的關注,報名相當踴躍,每一媒體最多推薦三件作品參賽,共計收到九十七件作品,創下新高。評審委員會由傳播學者、資深新聞從業人員等共十一人組成,召集人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翁秀琪表示,評審過程相當嚴謹,經初審、複審、表決,最後才決定入圍人選。不少評審表示,此次競爭激烈程度不輸金鐘獎,遺珠頗多,能入圍實屬不易。

(文:葛傳富 臺北市報導 2014/04/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