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觀音山垃圾汙染土地長達二十年,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北區慈濟志工、亞洲形上揹水隊、疼惜地球家園護生協會、扶輪社等協辦淨山活動,還大地清淨。(攝影者:黃筱哲)

新北市觀音山頂峰硬漢嶺附近一帶的山坡上,有著大片污染土地長達約二十年之久的垃圾堆,始終未能妥善處理。北區慈濟志工響應世界地球日, 4月23日與各方慈善團體首度合作發起觀音山淨山活動,由於垃圾量過多,5月21日再度動員兩百五十多人上山,就像一群聞聲救苦的菩薩,聽到觀音山有淨山活動,就主動前來幫忙,不僅改善環境問題,也解決了觀音山多年之苦。

 

親近觀音 每一步都要疼惜

 

座落於新北市淡水河西岸的觀音山,海拔僅有六百多公尺,這座不算高的小山,不僅環境自然、林木蓊鬱,走進登山步道,更讓人有著暫離塵囂與忘憂之感。登到頂端「硬漢嶺」處,放眼望去,整個臺北盆地風光一覽無遺,因此,觀音山早已成為北部許多民眾休假健行、登山的好去處。

 

傳聞「觀音山」形如一座躺臥的觀音菩薩像而得名。因此,當我們踏上步道,穿梭在山林之中,有如與觀音菩薩親近,並隨之警惕著我們,與土地接觸的每一步得心存敬意,以疼惜之心對待。大地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需要愛惜、愛護,經不起病痛折磨,一旦受了傷,要再回復健康的面貌可能就不容易了!

 

難以置信 傳說的垃圾瀑布

 

北區慈濟志工4月23日、5月21日參與觀音山淨山活動,守護優美怡人的天然環境(攝影者:黃筱哲)

在還沒登上觀音山之前,已耳聞山頂硬漢嶺附近的「垃圾瀑布」,直到我們親臨現場,看到眼前的景象簡直難以置信,數十年累積的垃圾,早已完全淹蓋住土壤,看不見一根小草,樹根也因夾雜在垃圾堆裏,無法正常吸收泥土中的養分,不僅影響生長,就連小動物也不敢靠近!

 

早年觀音山上有小攤販,專賣一些小吃與飲料供給登山客食用。由於當時缺乏環保意識,部分小吃業者與登山客因貪圖一時方便,就直接將垃圾往山坡丟,才造成今日的景象。這些垃圾堆中,混雜著大量免洗餐具與飲料罐,以及塑膠袋等,全是難以分解的物品,如此可想像對這片山林的傷害會有多大了!

 

看到這樣的景象實在令我們感到不解,人們喜愛山林,每到休閒假日,家人、朋友相伴爬山健行,呼吸大自然的芬多精,只不過,這些植物生長在人造廢棄物中,又如何吐出天然的芬多精呢?

 

難行能行 再髒再難也得做

 

事實上要清理觀音山上的這些垃圾相當不容易,陡峭的斜坡,再加上連日下雨,使得土地泥濘更加寸步難行。只要有一點重心不穩就會往下滑落,因此在現場可見志工使用繩索固定在身上以避免發生意外。困難的事還不僅於此,陳年的垃圾又與溼黏的泥土參雜在一塊,光是要挑出垃圾就是一大考驗,更何況還得面對陣陣飄散的腐臭味,但這一切並未影響志工們清除的決心,既然做了就要更徹底,志工還一一挑出可回收的資源做分類,盡可能讓垃圾量減至最低。

 

響應觀音山淨山活動,附近社區居民扶老攜幼,一起為清淨家園而努力。(攝影者:黃筱哲)

一直記得上人常提醒我們:「大地就像我們的母親」,一點也沒錯,這塊土地長年默默承受人類所造成的創傷,如母親般忍辱負重,卻從未吭過一聲。這日清除工作雖然很艱難,但志工們依舊努力完成任務,所做出的行為,有如在為大地療傷,讓大地重新恢復健康。

 

五百菩薩 一手動時千手動

 

由於從觀音山硬漢嶺處下山僅有登山步道可走,無法行駛交通工具,全程約半小時的路程,每袋平均重達三至五公斤的垃圾需靠人力帶下山,考驗著大家的體力與耐力,人多時可用人龍接力的方式傳遞,也有人雙手各拿一袋慢慢走,體力好又有經驗的人可一次背三袋外加雙手各一袋,當然還有技巧好的人用竹竿挑個四、五袋都沒問題。

 

來現場幫忙的人從十來歲的小學生到高齡九十幾歲的長者都有,其中也有許多環保菩薩更是不落人後,有的從清晨相約一起搭公車前往觀音山,有的則是自己騎車來,但同樣抵達觀音山後都得再徒步登上山頂才能協助清理,他們不僅克服年紀與體力的問題,就連下山也不忘再扛個幾袋走。

 

淨山活動當天正好是週末假期,許多登山客或三五好友攜家帶眷前往觀音山健行,抵達硬漢嶺,看見志工們個個汗流浹背、全身沾滿污泥為這塊土地付出的身影,許多人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紛紛投入幫忙,由此可知人的善心是可以被啟發,人的善行是需要被帶動。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但是一群人共同去做,間接感動他人參與,形成了最美的善漣漪。

 

疼惜子孫 扛起多年的包袱

 

垃圾問題不解決,環境負擔日益沉重,扛起這分責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攝影者:黃筱哲)

這次由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北區慈濟志工、亞洲形上揹水隊、疼惜地球家園護生協會、扶輪社等,還有山友們共同參與的淨山活動,終於清出約四千袋垃圾。一、二十年前隨手一丟的垃圾,要一、二十年後,動員千人分兩天才有可能讓土地重新呼吸。我們不禁有深刻體會,即使丟完垃圾後眼不見為淨,但是垃圾仍存在某處,後代的人終究要清理,就像債留子孫。若我們能進一步省思,將心比心,或許就不會有垃圾瀑布的出現,也不需要動員那麼多人力清除了。

 

同樣身在臺灣的人們,也許沒有參與到此次的淨山活動,但我們都應該向這日努力的所有人感恩,他們為大家扛起數十年的包袱,將大地視為己身,用愛守護山林健康,終於讓垃圾蒙蔽多年的土地再見光明!

 

 

(文:黃筱哲、蔡瑜璇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第6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