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土地上 重新長大

2012-08-18   | 徐錫滿
波蘭籍老師的一句話:「你是個西化的中國人!」讓她驚覺,自己身上一定失去了些什麼。(攝影者:王月美)
「你是個西化的中國人!」這一句當頭棒喝的話,讓優人神鼓藝術總監暨導演劉若瑀,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土地的關係,以及自己和臺灣、成長的環境與古老文化的關係,進而將大自然的靈感巧妙呈現在表演藝術中,也創造出不一樣的生命動力。

文化部長龍應台曾稱揚「優人神鼓」是臺灣最值得推薦的表演團體;聖嚴法師也曾提到:「優人神鼓的表演是別出心裁的藝術創作,走在藝術的尖端,這是臺灣的生命力和智慧結晶。」《紐約時報》更大力讚揚優人神鼓的表演是:「偉大而繁複的擊鼓、聲響和寂靜之美。」優人神鼓走過二十五個年頭,融入了臺灣生命力,受到各界一致的好評。

重新在原鄉土地長大

三十年前,劉若瑀是蘭陵劇坊的演員,與導演金士傑及演員李國修、李天柱一起演了《荷珠新配》這齣戲。雖然演出很成功,但劉若瑀心中還想更進一步,因而到了人文薈萃的紐約大學進修表演。一場尋根的作業,起於一位波蘭籍的老師送給了她一句話:「你是個西化的中國人!」讓她驚覺,自己身上一定失去了些什麼。

之後,她到了加州山林中工作,劉若瑀開始反思:「我是怎麼成長的?」一年下來,劉若瑀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土地的關係,以及自己和臺灣、成長的環境與古老文化的關係,發現自己與這些都是脫節的。回到臺灣後,她創立了優人神鼓的前身「優劇坊」,帶領年輕的團員們,一起重新瞭解與認識臺灣的土地與文化。

他們走遍臺灣土地,在這個土地上「重新」長大,甚至跟著阿媽們一起去進香,重新體驗臺灣;透過這些土地文化的淬鍊,讓自己身心成長。

優人神鼓每一個團員都要從覺知內在寧靜這一步開始。(攝影者:王月美)
這樣特別的淬鍊過程,也被稱為「優人神鼓」的獨門工夫「雲腳」;所謂「雲腳」,就是走長路,讓自己的身心觀注在腳下。劉若瑀花了三年時間,帶著劇團團員「雲腳」各地,瞭解各種民情風俗;也透過走路,培養專注在當下的能力,淬鍊身心。

從雲腳中內觀自己的心

「剛開始雲腳,難免東張西望,注意力是外放的;直到有一天太陽太大了,便把紗巾擋在帽前,走著走著,就開始內觀自己。」劉若瑀經過這樣的雲腳,一邊內觀、一邊走路;如此一來,不但涵養元氣,又因為專注,讓她走起路來腳步輕盈,不覺疲累。

1993年成立優人神鼓後,再加上黃誌群總監加入劇團,讓優人神鼓有了質的轉變。「黃誌群總監在行住坐臥中有一股內在的精神力量,讓他不會散亂。」黃誌群總監告訴她:「禪坐就是一種同時看見自己、覺知外在、活在當下的一種狀態!」

劉若瑀很佩服這樣的態度。留學時老師教過:「真正的表演者像是一位戰士、獵人,永遠知道自己的處境,隨時保持警覺的狀態。」與這樣的態度是異曲同工的。

因此,團員們在打鼓前規定要先禪坐。從雲腳到禪坐,讓身與心都進入了深層內觀而寧靜的狀態,也賦予了「優人神鼓」這四個字最貼切的意義。

「『優』是古代對『表演者』的稱謂;『神』是指出神入化的境界。多年下來,就印證了這樣的境界,也就是內在的寧靜;優人神鼓,即是『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劉若瑀說。

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談到擊鼓的訓練,優人神鼓的訓練是一場身心靈的鍛鍊。

劉若瑀說:「冷靜的覺知、內在的寧靜,會讓表演者回到自己的中心;即使有忿怒,內在還是平靜的,也是生命裡要被認知的,也才能勝任這樣的工作!」(攝影者:王月美)
劉若瑀表示,對一個表演者來說,一般較注重外在的現象。當我們的內在寧靜、讓紛亂的念頭定在一處時,我們的內在覺受──包含情感、理智,都會回到一個中心,不偏向任何一處,處在一個比較中心的所在,反而讓我們更易掌握及運用情感或理智,不情緒化,更能正確表達。它是理解的、了了分明的情緒,不落於失控及執著,這對表演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讓表演者不致在從許多喜怒哀樂的角色中輕易拋出自己的情緒──演完之後不但疲累且容易受傷,可以讓表演者不會錯亂了戲與現實的狀態。「這冷靜的覺知、內在的寧靜,會讓表演者回到自己的中心;即使有忿怒,內在還是平靜的,也是生命裡要被認知的,也才能勝任這樣的工作!」劉若瑀說。

因此,優人神鼓每一個團員都要從覺知內在寧靜這一步開始。「打鼓要把情感投射到節奏當中,演奏出的音樂才會有情感;但並不是完全不可收拾,一場鼓打完就消耗光自己。」劉若瑀說。

把工作與生活、內在與外在,都融入修行,這也是優人神鼓獨特的訓練方式;「做任何事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管進來的團員是喜歡打鼓、運動、跳舞還是演戲,來到優人神鼓都必需接受禪坐、大自然。」劉若瑀說。

除了擊鼓外,團員們也要在大自然中打拳、打坐。

在練鼓時,更要先練「聽鼓」的基本功。劉若瑀說,團員口中的阿丹師父(黃誌群)曾這麼表示:「千變萬化,不離當下一棒。」如何打準發出聲音,同時要聆聽到別人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也同時看見自己正在擊鼓、看見別人正在擊鼓;在這個大自然中,與所有人及聲音共同完成這一棒。

擊鼓雖是千變萬化,光是這一棒,練習時往往就得敲上一、兩個鐘頭;要敲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那得千千萬萬合一的淬鍊成果。
在交流互動的時間裡,聽眾把握時間提問與分享。(攝影者:王月美)

從道藝合一到天人合一

法國《解放報》曾說優人神鼓的演出是一場融合武術的舞蹈表演、是一場接近武術的舞蹈表演。

「道藝合一」是優人創作與生活的目標。

優人神鼓結合身體訓練、東方傳統武術、擊鼓、靜坐、太極導引、神聖舞蹈等元素,並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儀等素材,實踐所謂的「道藝合一」,也呈現臺灣獨特的劇場表演藝術,因此獲得國際藝壇高度重視,更不斷受邀參加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

就在講座的前一天,優人神鼓在高雄衛武營演出。「昨天高雄大雨,現場有三千多人在大雨中穿著雨衣,沒有人撐傘,大家都專注不動,雨大到眼睛都睜不開了;當時感覺觀眾是跟著臺上的人一起在擊鼓,利用鼓聲洗滌所有人的內在紛擾。」劉若瑀說。

甚至還有一場演出,在半場時下起了大雨,每當擊出大神鼓時,天空就劈下一道道閃電;臺下的兩千人卻依舊站在水流四溢的會場中,專注的聆聽擊鼓。人與自然、臺上臺下的投入與專注,讓劉若瑀彷彿看到天人合一的景況。

傳承藝術,成長生命,淨化內涵

走上國際舞臺後,優人神鼓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邀約,表演場次已近滿檔,光是半年間就得去四個不同國家演出;忙碌的演出,不免忘了擊鼓的初衷。

因此,劉若瑀決定暫停創作三個月,讓劇團停下腳步沉澱。她認為,表演者需要把自己的心停下來,不斷的創作。這些作品不是商品,不能複制、量產;然而,創意是需要時間醞釀的,這也提醒了自己要停下腳步。因此孕育了之後的鉅作「金剛心」。

一個初衷,經過淬鍊後讓優人神鼓開花結果,以在這片土地上重新長大作為第一步;如今,又再度重尋初發心。優人神鼓開始重視傳承,決定走下木柵老泉山,開始招收小優人以及青年優人,甚至與景文高中合辦優人表演藝術班,讓這些小朋友、大朋友能夠傳承這些藝術及精神內涵。

從術科到學科,從舞術、舞蹈到音樂,乃至於禪修靜心,許多孩子也找到了自己的專長與喜好。有的孩子原有一身好舞藝,來到了藝術班才發現他的興趣是彈鋼琴,各因興趣考上音樂系、戲劇系、舞臺設計系、體育系等;也有的孩子在身心訓練下,減重了十四公斤。他們的身心都找到抒發的出口。「相信來到藝術班的孩子都不會變壞!因為他們都好快樂!」劉若瑀說。

此外,優人神鼓更翻越高牆,走進彰化監獄,帶領收容人用擊鼓重新洗滌人生。

這一群眼神閃爍、對自己沒有自信的青年受刑人,在「鼓舞打擊樂團」成立後,從調整他們的體態骨骼,讓他們從中學習純正,一點一滴穩定他們的心性。劉若瑀表示,三年下來,這些曾經在人生路上失去方向的年輕人,從擊鼓中找回自信,也透過聆聽他人擊出的鼓聲,學會放下自我執著;原先充滿暴戾之氣的臉,輪廓日漸清秀。之後,她更收了兩位更生人作為專業擊鼓團員。

優人神鼓走下木柵老泉山,走進了學校、監獄;從世外悠然的雲腳、擊鼓,走進了世間交流、與之產生共鳴,也讓這個社會能從表演藝術這一扇方便之門,獲得身心修鍊的傳承、成長與淨化。

(文:徐錫滿 本文摘自:大愛之友第79期2012年7月)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