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浪蕩囝 離毒變成亮晶晶

2018-12-20   | 黃麗友
曾經毒海沉淪,柯清喜(左)因為環保回收也讓自己的人生回收再出發。(攝影者:黃麗友,地點:頭城環保站,日期:2018/07/17)

玻璃瓶的回收價格很低,但回收後不僅不傷害大地,也能創造亮麗的價值。一個回收的玻璃瓶,讓柯清喜陷入深思:「如果戒掉毒品,我是不是能像玻璃瓶一樣,也有閃亮亮的人生?」

踏上吸毒不歸路 頭痛人物

位於臺灣東北角的頭城鎮港口里小漁村,因烏石港海域的擴展,原本寂靜的沙灘湧入了大量的衝浪遊客,於是漁村也跟著熱鬧了起來,與衝浪相關的店家、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在漁村一家接著一家開;外來的人口增加了,但是村裏的人口卻減少,為了生活,年青人都往大城市打拚,柯清喜就是其中的一個。

圓臉短髮憨厚的外形,讓人很難想像,柯清喜曾經是一個令父母頭疼、妻子傷心的浪子,國中畢業後,工作一個換過一個,常常做幾天就不做了,回家就是向父母伸手拿錢,說是要北上找工作,錢花完了又跑回家,直到當兵還是一事無成。

柯清喜(右)整理分類好的鋁罐。(攝影者:黃麗友,地點:頭城環保站,日期:2018/07/17)
在當兵期間,認識了吸毒的朋友,在朋友的慫恿下,一時的好奇心驅使,從此就踏上了吸毒的不歸路。退伍後為了買毒品,看別人賣古董似乎很好賺,於是做起了跑單幫生意,常來往於兩岸之間,也因此認識了服務於飯店的朱沈蓮。

二人結婚後,他承諾不再吸毒,但是實際上不但沒有戒掉毒品,反而是變本加厲,把做生意賺來的錢都拿去買毒品,每每在吃完晚飯就往外跑,和朋友吃喝玩樂、賭博、打架鬧事而徹夜不歸。太太朱沈蓮找到他時,大多是在警察局,就算是回了家也是短暫,因為籌到錢就離家買毒品去了;除了白天上班外,遇鰻魚苗盛產期,他就整夜在海裡撈魚苗,不是為家庭,而是要多賺點錢買毒品。

在生命的轉彎處 遇見環保

朱沈蓮回憶起過往,無奈的心酸在臉上仍表露無遺,因為那段時間,只要晚上超過十點柯清喜還沒回家,她就會跑遍整個頭城小鎮找丈夫,即使找到了,也未必願意回家。朱沈蓮求助無門,常到寺廟裡祈求,盼能找到解救丈夫的方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朱沈蓮認識了慈濟志工游阿數,也成為慈濟的會員;游阿數知道了朱沈蓮的苦境,就提議何不讓柯清喜到環保站做做看,也許可以改掉吸毒也說不定?

剛開始,有大型回收日時,柯清喜就會到環保站幫忙,在家裏偶而會順手拿起《慈濟月刊》來看,漸漸的,他去環保站的天數變多了,在做回收的過程中,讓他體悟到,回收的垃圾竟有不可限量的價值。他想到自己,是不是也能像玻璃瓶一樣亮麗?
由於年輕、肯承擔,社區志工都喜歡柯清喜(左),也願意呼應他的邀約,共同完成任務。(攝影者:黃麗友,地點:頭城環保站,日期:2018/07/17)

家人法親齊挽救 免於沈淪

在環保站做環保期間,仍有一些毒友會來找。家人為了幫助他戒掉毒品,每天父親與朱沈蓮就輪流陪他到冷凍食品公司送貨,柯清喜體悟到父母已經老了,怎麼能再讓他們再傷心流淚,因此痛下決心戒掉毒品。

2009年歲末祝福,證嚴上人行腳至羅東聯絡處,他上臺分享戒毒的心路歷程,得到上人的祝福;隔年他就參與培訓、年底受證慈誠,由於年輕,大家也推薦他承擔協力隊長,除了日常做環保外,他對於勤務也是使命必達,只要一句:「阿喜師兄能幫忙嗎?」因為他的號召力很強,只要他一發動,大家立即跟進,圓滿一次又一次的勤務。

毒海沉淪,柯清喜因為環保回收也讓自己的人生回收再出發。朱沈蓮看到沉淪毒品的丈夫改變了,也跟進培訓慈濟委員,夫妻相伴同行菩蕯道。

(文:黃麗友 宜蘭縣頭城鎮報導 2018/12/1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