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叫我雞排阿姨 這比癌還痛

2018-12-13   | 紀淑貞
蔡素珍(左)與父親蔡正憲(右),合力清掃花壇環保站四周環境。(攝影者:何珮栩,地點:花壇環保站,日期:2015/05/02)

下著細雨的夜晚,一輛正在轉彎的貨車突然偏移,直接撞上彰化慈濟志工蔡素珍,由於沒有明顯的外傷,她示意請對方先行離開;然而,隔天卻發現右手疼痛難耐,才趕緊至醫院就診。

痛失至親 堅強轉念

2017年7月,蔡素珍的X光片顯示,除了右肩胛骨骨折,醫師更擔心片中出現的多處白點。爾後,就是一連串的抽血、檢驗……「肺腺癌,癌指數真的很高,大概就剩下三個月。」回診看檢查報告時,主治醫生邊看著電腦上數據邊說,「先開七顆標靶藥,申請重大傷病卡。」

蔡素珍雙眼緊盯著醫生,腦袋卻是一片空白,從聽到「三個月」,後面就再也聽不到醫生講什麼。她走出院區,拼命想抑制激動的情緒,眼淚卻已經悄然落下。

「姊!趕快來見媽媽最後一面。」剛踏進家門,還沒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又得馬上面對另一個心碎的事實。二天前,蔡素珍的媽媽因為身體不舒服入院治療,此時已是一口氣上不來,生命即將到達終點了。當晚九點多,媽媽的遺體送回家時,慈濟法親已經於家中協助靈堂布置及助念,在一句句的佛號聲中,蔡素珍不禁放聲大哭,不知是為自己的病情而哭?還是頓時痛失至親而哭?

令人痛心的離別接二連三,9月,相處三十年的婆婆,由安養院緊急送回家中,當晚安詳往生,爾後又是忙碌的治喪事宜。11月份,從小最疼愛她的外婆也驟然離她而去了。

「在我最需要安慰的時候,媽媽、婆婆、阿嬤,一個一個離開我,三個都不在了。」蔡素珍泣不成聲,沉浸在悲傷時,腦海中突然閃過證嚴上人說的:「生者心安,亡者靈安。」她轉個念:「媽媽倒了,我更不可以倒。」她還有癌症需要面對,重整心態,再次面對生命的考驗。

自幼聰慧  看盡眾生

蔡素珍記憶裡的媽媽,長年累月都在往返醫院中度過。早期的社會型態下,蔡素珍身為長女,家事是她每天必須完成的基本工作,照顧年幼弟妹也是身為長姊的義務,協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還是「長女如母」的責任。

當同學玩樂,不論是簇擁圍繞在鞦韆前,或者三五成群在教室內高談著這期最新的連載漫畫,這些對蔡素珍而言都是奢侈。她必需趕回家換下制服,跟下午在路邊賣水果的爸爸交換,讓他趕到菜園種菜、澆水、採收明日早市時可以販售的蔬菜。

「你才幾歲?沒算錯喔?」客人一邊掏著錢付帳買水果,一邊質疑的問著。「阿姨!我再算一次給你聽。」蔡素珍笑著,一筆一筆的重新算給客人聽。面對形形色色的「奧客」,小女孩內心其實玲瓏剔透,但只能在心裡又氣又罵,「然後,笑笑地說、笑笑地面對,才有錢可以賺。」

蔡素珍回憶兒時,做生意讓她看盡了人生的百態;為了生活,讓她學會對人、對事應對進退,這都是蔡素珍爾後人生的重要資糧。
對烹飪一直都很有興趣的蔡素珍(左),展現一身好功夫,為志工們煮了一大鍋色香味俱全的麵線糊。(攝影者:賴銘清,地點:花壇環保站,日期:2004/10/31)


棄利取義 把握生命

婚後,蔡素珍持續為了生活打拼,先生微薄的薪資讓她總有坐吃山空的不安全感,就尋思著怎麼應用地利來做點小生意。「要做什麼呢?」她思索著店面位於南來北往的大馬路邊,也在當地學區內。

蔡素珍靈機一動,決定把醃製好的肉品沾粉、油炸,就是人人喜愛「香雞排」。人潮即是錢潮,雞排的生意非常好,有時一天可以賣到好幾百片的雞排,也讓蔡素珍沉迷在金錢數字裡。

「我們是慈濟志工,邀約您一起來參加活動。」聽到慈濟志工王玉梅介紹慈濟的精神與理念,蔡素珍相當認同資源回收的理念。但由於白天需要顧店,無法到環保站做分類,所以她就拜託村莊內村民,只要是可以回收就幫忙留下來,等到晚上收攤後,她會到府服務自行載回;再利用空檔時,再依種類分類、排列整齊——而屋角邊的「一線天環保站」,就是她個人環保點。
環保教育課程,蔡素珍(左)協助環保幹事,高舉著資源回收宣導看板,讓環保志工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概念,更加清楚明瞭。(攝影者:許清山,地點:花壇環保站,日期:2017/12/24)


接觸環保後,蔡素珍聽到上人說茹素是最好的環保,內心雖認同卻也有些不安。「雞排阿姨好!」某次她跟著志工去校園進行愛灑活動時,孩童一句問候深深刺傷了她,心中充滿掙扎、懺悔與愧疚,最後毅然決然地告訴家人和客人:「我就不賣了!」當月月底,她就收起攤車。

「把每一天,當做是最後一天。」如今,蔡素珍只要有空閒時間,她會利用LINE在組隊群組裡,強力推薦自己參與各項活動;而環保站就是她最佳的療養、充電場所,總是覺得做環保時就是精力充沛,不論花多久做資源分類,她都會覺得時間不夠,常常在環保站內流連忘返。

雖然距離醫生宣判的三個月生命,已經過了好幾個「三個月」了,她正努力地在與病魔對抗爭取生命,也祝福蔡素珍,更有無數個「三個月」,讓生命繼續綻放色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紀淑貞 彰化縣報導 2018/12/04)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