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蘭阿嬤笑了 家庭好氣氛

2010-07-14   | 巫季芳
年過七十的張王秋蘭阿嬤,總是為了家裡的事情煩悶不已,經由妹妹帶領到慈濟環保站當志工,進而學習看見別人的優點,而找回快樂的人生。(攝影者:徐振富 2010/04/24)
妹妹為了化解姊姊張王秋蘭的鬱悶,邀約一起來環保站當志工!

兒子工作不順遂,孫子叛逆不聽話,心理煩日子亂,然而做分類會忘記不愉快,加上夥伴們的加油打氣,嘗試用不同角度看人家的好,隨喜讚歎鼓勵學習,三年過去了,張王秋蘭找回快樂。

提起慈濟志工張王秋蘭,豐原市朴子口環保站長劉秀足師姊翹起大拇指稱道:「她原本不良於行,走路經常跌倒,雖然住家離環保站不遠,仍擔心她過馬路會發生狀況,出乎預料的是,這三年來不曾缺席,默默的做,健康有進步,精神也越來越好,現在笑容越來越多,真是180度的改變。」

不良於行家事憂  苦悶的秋蘭阿嬤

王秋蘭,23年次,豐原市人。20歲即嫁入朴子里王家,婚後育有5男2女。如今2個兒子離婚,2個兒子遠走他鄉,目前和小兒子一起居住,照顧兒子和兩個孫子的生活起居,家事全部包辦,兒子是砂石車駕駛,工作斷斷續續,收入也非常不穩定,酒過三旬,脾氣一來便動手打人,念高中的兩個孫子有樣學樣,經常以暴治暴,以致家庭氣氛低迷。

七十幾歲的老人家,還要拿老本補貼家用,因此經常唉聲歎氣。幸大兒子很貼心,平時就會給母親零用錢,逢年過節包個大紅包,原是私房錢,卻因么兒收入緩不濟急,只得掏出貼補勉強度日,不足時仍請大兒子伸出援手,往往是左手進右手出,年年難過年年過。
秋蘭阿嬤稱環保站是自我修行的道場,一起分類的志工是她情緒的出口,有人傾聽、接納、安撫、慰藉,環保站充滿溫馨和溫情,亦是鼓勵自己前來的動力。(攝影者:徐振富 2010/04/24)

3年前搬家到埤頭里的妹妹,為了紓解姊姊的心頭鬱悶,邀約張王秋蘭一起到環保站做志工,如此良緣入慈濟。最後,妹妹做了年餘,因腎臟病發遠赴北部治療養病,張王秋蘭留了下來,且一路走來越發精進,贏得大家的讚許。

消三障  道場好修行

紙張可以回收,逝去的時光卻消失無蹤,王秋蘭感嘆中年時,因家境風光而樹大分枝,也因分家,風光不再而逐漸走下坡,消沉的意志不但讓人委靡不振,連小兒子也死氣沉沉地令人生厭;如今,撿回收做分類反而是種解脫,放下眼前的煩惱,自然心清淨,別有一番新感受。

王秋蘭稱環保站為「道場」,而自己是來修行的,去掉貪、瞋、癡,淨化自己,靠轉念慢慢走出陰霾,房子因921地震重建,每月數千元的房貸及生活費等沉重壓力,壓得心事苦水往肚裡吞。

「生時無一物,幼小受保護,長大自己顧,老來互招呼,病痛找門路,死後是常住。」,這是一般人一生的寫照,王秀蘭的老伴在大兒子家,沒有依靠的她總有孤伶伶的感覺,幸好有環保站,一起分類的志工是她情緒的出口,有人傾聽、接納、安撫、慰藉,環保站充滿溫馨和溫情,亦是鼓勵自己前來的動力。

後來王秋蘭接受秀足師姊的建議,參加豐原市清潔隊的環保志工,每個月第一週和第三週的星期四去掃街,一大清晨清掃住家前的豐勢路和社區裡的巷道等,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她同時真的掃去心中的垃圾,才走出陰霾的。掃街活動至今也有兩年的時光。

三年過去了,秋蘭阿嬤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不僅賺到了家庭的溫暖,也能笑著面對人生。(攝影者:徐振富 2010/05/01)
行三好  生活變更好

秀足師姊為了化解秋蘭的鬱悶,費了許多口舌,家裡會這樣是「共業」所致,要改變的是心,從「相由心生」開始到「心好則命好」,更進一步「境隨心轉」,每天要作到「三好」,命運會更好----說好話、做好事、走好路,如此家庭會慢慢的改變,變得更好。

如今三年過去了,她真的改善,在家中不再碎碎念,會看兒子、孫子的長處,讚揚優點,貼心、細心的打理生活,省水、省電、縮衣節食,用自身的好去影響周邊親人,一家人團結一心,共同勤儉度日,在環保站做得歡歡喜喜,在家也做得高高興興,笑臉相對。

三年時光的確不長,在環保站算是「新生」,人生七十才開始,往後的歲月還很長,當然要繼續做下去,能做就賺到,賺到歡喜、賺到年輕、賺到友誼,更賺到家庭的溫暖,何樂而不為?

(文:巫季芳 台中報導 2010/05/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