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膠捐榮董 成兒孫好典範

2014-01-18   | 人文真善美志工
七十八歲的陳妹阿嬷,靠著割膠的微薄收入,磨破手皮,用了八年的時間來籌榮董。(相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媽媽毫無儲蓄,也不拿孩子的一分錢,若她不是省吃儉用,不可能可以存到這筆錢。」女兒李秀蘭見證媽媽陳妹圓滿榮董(榮譽董事)的堅持。七十八歲的陳妹,靠著割膠的微薄收入,磨破手皮,用了八年的時間來籌榮董,終於在去年底(2013年)圓滿了!

不畏流言 堅持圓滿

2000年,二女兒李秀蘭開始帶著媽媽在村裡做環保,因而引領媽媽走入慈濟世界。陳妹常騎著摩托車到處去回收紙皮和鐵鋁罐,曾被誤解:「家裡真的那麼缺錢用嗎?」但她總是持續地默默付出,以一貫的笑容去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流言。

陳妹無意間得知臺灣一位清潔工,竟然透過掃地也可以捐榮董做好事。令她心想自己為何不能靠割膠完成心願,便在菩薩面前發願,要用自己割膠的雙手護持上人!

已屆高齡的陳妹,事後才知道捐榮董的金額,她並不擔心金額多少,只擔心自己是否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心願,然而想到別人能得助,就義無反顧地做了!

然而膠價起伏不定,加上產量會受到季節影響,身體偶爾也出現狀況,曾經一個月只能存到區區五千臺幣,要累積一百萬臺幣,對一位膠工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媽媽毫無儲蓄,也不拿孩子的一分錢,若她不是省吃儉用,不可能可以存到這筆錢。」女兒李秀蘭見證媽媽陳妹圓滿榮董的堅持。
陳妹雖然只讀了兩年的書,但卻是孩子們敬仰與學習的典範。(相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陳妹因而開了生平第一個銀行帳戶,讓女兒把每天割膠所賺取的費用存進銀行。當下家人曾擔心她被騙,但她不以言語來回應,只默默地做,最後平息了反對聲浪。

克己儉樸 毅力感天地

奇怪的是,孩子開始反對時,膠價就開始下跌;孩子們願意成就,她又開始割膠時,膠價卻上漲。兒子李國卿直呼不可思議,終於相信發好心,就會有好福報。

「媽媽的智慧比我們高,思想比我們前衛,我們應該支持她才對。」李國卿終於能體會媽媽無私付出的心願,憶起以前反對媽媽做環保、捐榮董,他深覺慚愧。

陳妹從小家境貧困,兩歲時爸爸往生,十多歲就開始割橡膠幫忙家計,從小就養成刻苦耐勞的個性。一生都秉持著簡單純樸的理念過生活,常醬油配白飯,不浪費食物。衣服、鞋子不穿壞也不會買新的,床墊薄到貼地都不捨得更換。

除了愛惜物命,陳妹也愛惜生命,絕不讓時間空過。每天早上四點多,她便打開大愛臺跟著精舍師父拜經,開始新的一天。她每天勞作,一天大約可以割三百多棵膠樹,六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六點多出門,一直工作到中午時分才回家。

有一次,陳妹不小心在膠園跌倒,引起腳膝蓋疼痛的老毛病,孩子堅持要她在家休養,反而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回到膠園工作後,病痛卻不藥而癒了。而她簡樸耐勞的生活習慣也影響了孫女,孫女彥晶說,每次想買新衣時就會想到外婆的節儉,而克制自己的貪欲。

身行如法 菩薩典範

2000年,二女兒李秀蘭開始帶著媽媽在村裡做環保,因而引領媽媽走入慈濟世界。(相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茹素三十多年的陳妹,除了常跟孫子們分享戒殺勸素的故事以外,她的愛心也普及一切生靈。她不打蚊子,也不會趕牠走,會讓蚊子吃飽,才讓牠飛開。

從小即樂於助人,陳妹只要看到鄰居有難,都會挺身而出伸出援手相助。她曾經幫助一位獨居老人,替她煮飯、洗衣,直到老人往生,都是她一手包辦。

從小受媽媽陳妹樂於助人的品德薰陶,三個女兒皆已受證委員,走入人群服務。「上人的指導,及媽媽的影響,讓我走過一關又一關。」也是淡邊聯絡處負責人的二女兒李秀蘭從媽媽身上學會不計較,一切隨緣放下。

「媽媽教會我有願就有力。」女兒李秀鳳學媽媽發願,要募一百個會員,結果不到一年就募了一百二十位會員。陳妹雖然只讀了兩年的書,但卻是孩子和孫子們敬仰與學習的典範。

「錢會被偷,但捐出去就不會!」八年後的今天,陳妹終於要在今年(2014年)1月18日回臺灣接受證嚴上人受證榮董,圓滿她向菩薩所發下的願望。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2014/01/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