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芬 人文雨紛 潤地無聲

2013-08-04   | 陳婉貞
北京人文真善美徐雨芬臺灣出生,慈濟路始於加拿大,目前戮力於北京,可謂「走到哪裡,做到哪裡。」(攝影者:白崑廷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07/26)
「報告上人,我娘家在臺灣,婆家在印尼,先生被派到中國大陸,我將要帶孩子移民加拿大。」1997年,徐雨芬在靜思精舍向證嚴上人如是自我介紹。

上人聽完,微笑回道:「很好啊!那你就走到哪裡,做到哪裡。」這年,徐雨芬收到上人的祝福,隨著居住所的遷徙,一路承擔慈濟志業,也因著這分隨遇而安的自在,接下北京人文真善美幹事的大任。

攝受莊嚴 人文情思種

1997年在慈濟志工的安排下,徐雨芬陪同朋友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她回想當時志工早會時,上人從人群後面走到前面,「那輕如羽毛的步履,是我從未見過的莊嚴。」因著這分感動,徐雨芬種下了慈濟因緣。

而後於1999年間,她再度遷徙於中、加國度間,陪同一對子女赴加拿大就學,也隨著孩子參與當地舉辦的歲末祝福活動。在熱鬧的活動間,恰好遇到過去的同事,邀約她空餘時至聯絡處承擔福田志工,開始了她的志工生涯。

加拿大的會所中,常常可見徐雨芬伏桌敲打資料,匯整檔案的身影。透過檔案製作,徐雨芬發現了紀錄的重要,因此決定參與慈濟志工的培訓,受證慈濟委員。

懵懂學習 善履逐步錄

2004年,徐雨芬參加了在臺灣舉辦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培訓課程,剛剛開始接觸這項圖、文、影音的紀錄,徐雨芬說:「我常常跟不上腳步,有時講師講到了下一段,我才領會了上段的重點。雖然紀錄很重要,這短短的二、三天課程,我還是迷迷糊糊的。」

2006年,徐雨芬再陪著先生回到北京述職,要融入當地慈濟志工隊伍時,讓安排人事的資深志工有點傷腦筋。徐雨芬笑著說:「我就是什麼都不會,生活組不會做,香積組不會煮,後來因為我是中文系畢業的,就被安排接任人文真善美志工,從訪視紀錄開始做起。」

易水畔的易縣和太行山上的淶源縣,有著許多的貧苦家庭與獨居老人和孩童,慈濟志工七年來走訪了近三十個鄉鎮,與二千多個村莊,這些點點滴滴的紀錄,就是開拓北京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善法門。

單打獨鬥 啟巧接引法

回想剛開始進行訪視紀錄,走訪了一整天下來,大家梳洗完畢就寢時,正是她挑燈夜戰的時刻。答!答!答!的鍵盤敲擊聲,徐雨芬一邊寫稿,還要觀看照片的檔案,圖說寫完還要上傳本會系統,待完成時,已經清晨三點了。

北京人文真善美志工一行九人參加精進活動。(攝影者:白崑廷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07/26)
「這樣不是辦法,我要找更多人來做。」徐雨芬下定決心,回北京逢人就邀約,可惜成效不彰。她又想,既然用說的不成,那就用做的。

「雨芬,明天要去訪視,你要記得帶相機來。」資深志工不忘叮嚀著。雖然都有分工,徐雨芬仍然細心的將錄音筆、照相機、錄影機、筆記型電腦,通通帶上路。顛簸的山路,大家一路來到山上,屋內的老先生孤獨地躺在垃圾、廚餘、蟲蟻重重的炕上,沒人照顧的獨居老人讓志工們移至屋外洗浴,再一同將屋子打掃乾淨,徐雨芬說:「連攝錄影的志工都放下相機與錄影機,一起打掃。」大家都因為這分為貧苦付出的感動,留了下來,真善美志工的人數,也就隨著一次次的出訪中,陸續地增加了。

人員的擴增,雖然可喜,但是素質要提升,才能精確地為慈濟留下歷史。沒有受過訓練的志工,拍出來的影片,晃動得厲害;好不容易調好的角度,照片卻模糊不清,都無法留存,雨芬開始規劃每週一次共修的課程。在北京,合格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必須是見習志工,參與過慈濟活動,而且必須要經過一年期的動靜態課程培訓,能夠取得資格已是非常難得。

引法脈智慧 深植菩提心

不同於臺灣慈濟志工的課程滿檔,徐雨芬在匯整資料、派班紀錄、上傳影片的事項中,又多了一項人文真善美課程教學。

「認識慈濟人文,才懂得如何留下慈濟的歷史。」每週一次的共修,徐雨芬安排著例行的讀書會,讓所有的志工深入慈濟法脈,藉由不同夥伴的承擔,讓大家都能發揮所長。

專業的攝影、錄影與文字課程,徐雨芬邀約學有專精的志工一起承擔講師,進行教學。講師要花費時間備課,年輕的志工常有家業與事業的壓力,雨芬常透過QQ、微信等網路通訊平臺和志工們「搏感情」。徐雨芬笑著說:「這就是做人文真善美的優點,隨時更新自己的資訊能力。」

在徐雨芬樣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北京人文真善美團隊漸漸開展了,各項功能組備齊,2013 年全球人文真善美研習會,北京團隊九位功能組長一同回臺精進,徐雨芬也露出安慰的笑容。

「我祈願,能將這些年記錄下的感人故事集結成書。」花蓮講經堂內,德宣師父說著慈濟的歷史故事,徐雨芬忙著抄錄課程的重點,她珍惜著上人給的祝福,不僅要做慈濟,更要為慈濟留下雋永的歷史。

(文:陳婉貞 北京報導 2013/07/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