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月 電腦博士有求必應

2013-08-17   | 林慧月
林慧月(右)對人和氣謙卑,對電腦不是很了解的志工都會很有耐心地教導,也常常把她所學到的新技術教大家,是大家的電腦維修工程師。(攝影者:白崑廷)
天色漸晚,雖然捨不得女兒回去,但又擔心女兒夜間獨自開那麼遠的車,老媽媽強忍不捨,頻頻催促林慧月該啟程了。 年邁老母送她到門口,慧月邁開沉重的腳步,淚水已在眼眶裡打轉。隨著後視鏡裡母親越來越模糊的身影,心裡更是心酸,今日一別又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回來看媽媽。

父母恩難報

林慧月從小就安靜乖巧,在五個兄妹中她卻是媽媽最大的牽掛。因為在她三歲時,突然不能走路,手也抬不起來,父母驚慌不已。經醫生檢查之後才知道慧月感染了小兒麻痺的病毒。這對平時已經為生活疲於奔命的雙親來說,無異於是晴天霹靂。母親就在家庭、店裡兩頭忙的狀態下,咬緊牙撐下去。

為了節省醫藥費,經過醫生的指示,自己買藥回來替慧月打針,每當半夜裡,媽媽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店裡忙完回來,即搖醒熟睡中的慧月說:「乖!起來打針了。」這一針針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就在媽媽伴著淚水細心的照料下,終於換回慧月的健康。

父親往生後,母親更顯孤單。此時滿臉皺紋的媽媽尚困在憂鬱症裡,而為了家庭事業遠走他鄉的慧月,卻無法隨侍在媽媽身邊,慧月說:「這是我最深的痛。」

慧月無時無刻牽掛著母親,「只要我回臺,媽媽才願意出去走一走。」所以只要回臺灣,她一定不辭辛苦,從桃園開車回高雄陪伴母親。

牽起好因緣

舉凡FTP的架設、影片、照片、記錄的保存、傳送影片至大愛臺,以及將照片發送至文發處圖像組都是林慧月(左)承擔,對東莞人文真善美很有貢獻。(攝影者:周德輝)
林慧月於1986年進入中山科學研究院品保中心任職,主要從事軟體設計及網路管理工作。先生巫孟良長期在大陸工作,期盼一家人同住,所以在2007年全家遷至東莞定居。小兒子巫承霖剛好小學畢業,轉到大陸唸東莞臺商子弟學校中學部。

全家團圓並沒有預期中的順利。初來到東莞,小兒子無法適應,在學校幾乎不跟別人說話。這一天承霖放學後,又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人生地不熟的慧月,除了用耐心及淚水陪伴兒子之外也別無他法。就在她對未來茫然不知的時候,認識了住在對門的慈濟志工劉淑瓊,自此開啟了她的慈濟之路。

淑瓊送給她很多證嚴上人的書,在陪伴守候兒子的日子裡,慧月大量閱讀上人的著作,讓她受益良多。學到如何用上人的法來解決事情,消除心中的疑惑及煩惱,參加讀書會後讓她心靈逐漸平靜,更滋潤初來大陸時心靈的空虛,讓她的生活找到目標跟方向:「如今孩子也逐漸開朗,讓我十分欣慰。」

全心意付出

劉淑瓊是東莞人文真善美的幹事,要帶領整個團隊一步一步走上正軌,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無論是人才的培訓、添購昂貴的器材,或是與各組隊人力的協調都是考驗。但淑瓊堅信上人說的:「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遙遠。」不管遭遇多少挫折她都毅然往前。

淑瓊對人文真善美的付出及用心深深感動了慧月,淑瓊邀約她參加人文真善美的培訓課程。電腦是她的專長,影片拍攝製作也是她的興趣,兩人又比鄰而居,彼此關懷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於是慧月成了淑瓊的最佳夥伴,舉凡FTP的架設、影片、照片、記錄的保存、傳送影片至大愛臺,以及將照片發送至花蓮文發處圖像組都是慧月承擔,對東莞人文真善美的成軍有一點貢獻。

承擔人文真善美的工作,讓林慧月有更多的機會重複看活動影片和照片,感動也比別人更多。(攝影者:周德輝)
2009年12月,淑瓊邀約她到貴州助學紀錄。從未獨自承擔任務的她,第一次扛專業攝影機,連夜熟讀錄影機的操作說明,就這樣獨力完成任務。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人和氣謙卑,對電腦不是很了解的志工都會很有耐心地教導,也常常把她所學到的新技術教大家,同時也是大家的電腦維修工程師。大家只要電腦有問題一定請她修理,而她不管再忙,也都會為大家解決,所以大家都暱稱她「電腦博士」。

齊耘大福田

承擔人文真善美有龐大的工作量,她常半夜三更還在剪輯影片。2011年元月和平發放時,為了讓影片及時傳回大愛臺,她每天都忙到半夜兩、三點才睡覺。但她卻樂在其中,因為承擔人文真善美的工作,讓她有更多的機會重複看活動影片和照片,感動也比別人更多。也在這份承擔裡明白慈濟活動的意義,同時更能體悟上人的法,讓她在生活中受用無窮。

「進入慈濟大家庭,感恩大家的點滴愛心成就,讓我們也可以從中見苦知福,也很感恩我的母親,一直很支持我做慈濟,更要感恩一直陪伴在我身旁的先生,有他的支持,才能讓我的慈濟道路,一路走來是那麼的幸福美滿。」來慈濟是來修正自己不好的行為及不好的習性,林慧月希望能一直走下去,未來能接引更多的人,一起來耕耘這一片大福田。

(文:林慧月 廣東東莞報導 2013/08/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