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瓊 開路先鋒撐起東莞

2013-08-27   | 李群
早期東莞美團隊,只有韓善得承擔照相與錄影,淑瓊的到來才稍稍彌補了錄影人員的不足。(照片提供:廣東東莞人文真善美團隊)
在中國大陸廣東東莞慈濟人文真善美團隊裡,大家都親切地稱劉淑瓊為「老闆」。印象中的「老闆」是坐在大椅子上,一臉嚴肅穿PARADA的女人,實在無法與眼前這位和藹可親、滿面笑容,身著藍天白雲的慈濟委員聯繫起來。面對疑問,她微笑著回答:「人家叫我老闆,是因為我什麼都不會,我只好去拜託別人幫我做。」

為東莞開路先鋒

曾在臺灣臺中烏日承擔錄影志工的劉淑瓊,2005年前往東莞與在大陸開創事業的先生團聚,同時也加入東莞人文真善美。當時東莞沒有真善美團隊,建制不全,能承擔功能的志工寥寥無幾,缺乏凝聚力,面對這樣的狀況,她暗下決定,一定要為東莞的慈濟留歷史,這是人文真善美志工的使命。

淑瓊有心但很無力,眼前的問題是三無:無器材、無人員、無資源。劉淑瓊自掏腰包購買器材供團隊使用,一臺錄影機要價新臺幣二十多萬,她購買起來卻沒有一絲猶豫。

往後幾年又陸續購置新型機器給團隊使用,她覺得能在這裡付出,一定要把握機會不可以放過,而在布施的當下,唯一的心願是可以帶出更多的志工。

早期東莞真善美團隊,只有韓善得承擔照相與錄影,淑瓊的到來才稍稍彌補了錄影人員的不足。志工的缺乏,讓團隊在活動中,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培養可以承擔的志工是當務之急。

淑瓊於是主動承擔邀約陪伴志工的工作,只要有人願意參加團隊,她毫無保留傾囊相授,用鼓勵和讚歎的方式與團隊的成員互動。因為有她不辭辛苦的邀約與陪伴,團隊的志工才越來越多。

肩起所有責任

志工的增加,淑瓊的煩惱也隨之而來,曾因人事問題幾度落淚,甚至想過要放棄。當時新進的見習志工較多,在活動中常因為要取一個好的畫面,忘記了慈濟的儀軌。活動結束後就會有資深志工打電話提醒淑瓊,面對善意提醒,她總是欣然接受;同時也為了讓志工面對質疑不起退轉心,她一肩扛起所有責任,請志工在面對質疑時如此回答:「是淑瓊請我這樣做的。」

為了健全東莞人文真善美團隊,劉淑瓊自掏腰包購買器材、邀約陪伴志工。(攝影者:白崑廷)
兩難的狀況,讓她挫折感頗深,認為自己無法帶好團隊,也曾想過放棄。陪伴的志工用「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來鼓勵她,讓她學會轉念才讓她放下心中的石頭。

在帶領團隊過程中,劉淑瓊始終認為:「不是自己在帶領大家,而是大家一直推著自己走,團隊每個人的付出都讓自己很感動,重要的是大家做得很快樂、很歡喜。」每次活動開始,一聲「出班了」大家就一起出勤務,結束的時候大家歡喜結束,自己心裡的那分感動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淑瓊說:「大家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在快樂中大家漸漸成長。」

隨著照相及錄影志工的逐漸成長,文字志工卻相對面臨停滯不前的局面。如何解決文字志工遇到的瓶頸,然後將照相、錄影、文字三者真正合一,並在活動中發揮最大功能,是淑瓊遇到的另一難題。

回花蓮取經

在東莞沒有真善美的工作經驗可以借鑒,淑瓊於是於2011年帶領盧奕潔與林慧月,專程從東莞回花蓮取經。在往花蓮的火車上,大家互相打趣說:「當年玄奘法師騎著白馬去取經,需要很多年,我們也是取經,可以坐火車,當天可以來回,好幸福呀!」

正是因為這次的造訪,東莞人文真善美團隊與本會文發處建立起學習交流管道。並在歲末祝福等大型活動中,由臺灣團隊陪伴東莞團隊做一對一的動態培訓,讓東莞人文真善美志工收穫頗豐,累積了不少經驗。

而後陸續開設文字、照相的線上共修課程,又吸引了更多的志工加入。從本會取得的文字、照相、錄影的資源,淑瓊都毫無保留地與廣州及深圳團隊共享,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東莞人文真善美團隊。

「我是從不會用電腦,到現在的全能。」淑瓊回首進入慈濟,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的歷程發出這樣的感嘆。她最難忘2001年一行人到彰化進修人文真善美課程,那時候還沒有手提電腦,每次上課都要抱著桌上型電腦,爬樓梯到二樓教室上課。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是支撐淑瓊一路前行的動力,把握每一個付出的機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攝影者:楊明恭)
回來要做作業,遇到問題就立刻打電話求救,問題很快就被解決,因為,是自己的電腦沒有插電。那時候雖然辛苦,但是很快樂,也是在那段時間,讓淑瓊有了很大的進步,並且喜歡上人文真善美。

做上人的好弟子

在臺灣加入慈濟,到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劉淑瓊經歷了一段很漫長的歲月。

在先生的眼中,淑瓊很善良、很單純,沒有金錢觀念,怕她在外面被騙,對她做慈濟不是太贊同。淑瓊說:「剛開始做慈濟都不能明目張膽,參加活動的時候總是以去女兒學校的名義,常常把志工服帶在包裡,活動前在其他地方換衣服,活動結束後再換好衣服回家。」即使如此她也未曾放棄做慈濟。

無法得到家人的認同,在淑瓊看來是因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沒有資格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如果自己能夠說到做到,才要受證成為慈濟委員。2005年因緣來到東莞,經過兩年的培訓後,於2007年受證。受證後的一年多裡,她一直不敢穿旗袍,直到有一天團隊開會才問較資深的志工:「是否有資格穿這套衣服?」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她才穿上那套渴望了很久的旗袍。

走慈濟路,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從最初家人的不贊同到現在的理解,淑瓊付出很多努力。在家庭中,她縮小自己,讓家裡人感受到,雖然是在做慈濟的事,家裡也照顧得很好,並沒有因此忽略家庭,永遠都是把家庭擺在第一位;而事業也沒有因為家業、志業而放棄,也是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在公公婆婆的眼裡,她是一位孝順的好媳婦,在孩子們的眼裡是一位稱職的好媽媽,在丈夫的眼中是一位賢慧的好妻子。進入慈濟,淑瓊認為自己最大的改變是說話比較柔,會注意調和聲色,特別是在與家人的相處上有很大的改變。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是支撐淑瓊一路前行的動力,把握每一個付出的機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她期許自己一定要做到「口說好話,手做好事,腳走好路」,每天早上都照著鏡子對自己說:「劉淑瓊,你今天要加油,要好好過這一天,感謝我今天還能動,雖然進步的很慢,但是我一定要成為上人的好弟子。」

(文:李群 廣東東莞報導2013/08/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