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雲林九二一 楊秀麗做粽頭
2019-08-27 | 張如容9月21日一早,差不多五、六點的時候,志工們都主動陸陸續續來到災區。中山國寶二期、觀邸大樓可說是哀聲遍起,承擔組長(雲林一組)的慈濟志工楊秀麗憶及:「看到居民被壓在瓦礫堆裡,很不忍,也不知道要怎麼去幫助,恨不得可以去把水泥塊給搬掉,讓被壓在瓦礫堆的人可以安全⋯⋯」楊秀麗很清楚,救災需要眾人的力量。
當時,雲林一組的慈濟志工只有五十多位,他們在斗六市的「玉玄宮」、「受天宮」借來一張桌子,就設了簡易的服務臺、服務中心。香積組的程美娘、顏森、鄭鳳秋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同一時間也開始動起來。
愛湧進 建立回報系統
志工集結後,陸陸續續更了解災情,也知道草嶺、竹山、南投⋯⋯災區是這麼的大,楊秀麗表示,「很快,宗教處跟我們聯絡,還有臺中分會,聯絡整個啟動救災的工作。」
物資從9月21日的下午陸陸續續進來,有人捐衣服、有人捐飲料、水,還有麵包,我們想得到的東西幾乎都會有人捐。從那時候開始,無論是從全聯送過來收領簽名或是親朋好友的物資,愈來愈多,有帳棚、也有錄音機、有電池、睡袋,吃的穿的都有。志工把物資分門別類,看哪邊需要就送過去。
那時餘震還很大,很多人都不敢在自己的家裡睡覺,文化中心廣場、體育館,幾乎整個都睡滿了,楊秀麗說:「包括我的家人也去睡在雲林縣立文化中心的廣場。」第一個晚上,志工就先去送睡袋,看是否需要衣服,還有也順便跟他們說:「慈濟在受天宮有一個服務點,如果大家有需要的話,可以來登記。」
從第二天(9/22)開始,救災展開一個很長的拉鋸戰,志工一方面要保護救災人員的體力;另一方面,挖掘的時候,一下子要用機具,當機具沒辦法做,就要人力,那時又有很多餘震,是非常驚險!當時有師兄、師姊在現場,看有甚麼需要?立刻回報。
無畏施 用心關懷陪伴
「有災難一定要安心、安身、安生,這三階段也是證嚴上人教我們一定要做的。」救災工作要拉鋸好幾天,從第一天開始,大家誠惶誠恐,楊秀麗身為幹部,首先把系統建立起來,「一開始助念的人比較少時,我公司的同事穿起志工背心去助念;師兄、師姊的家人也穿起背心一起去助念。」
在草嶺村往生的罹難者,雲林縣政府安排海鷗直升機把大體送到雲林科技大學操場,因為操場比較大,所以慈濟在雲科大也設一個點,大體一下來,志工就因應,協助安慰、陪伴家屬,雲科大這邊工作人員的三餐,也是由志工送去,希望給他們有持續的力量來幫助災民。
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倒塌的大樓開始飄出異味,當下有的人不敢去,慈濟志工大無畏擔起責任,送水、送物資、送點心、送麵包、送便當⋯⋯
大愛村 長陪伴膚傷痛
經過一個禮拜,聽說中山國寶大樓那邊有一位小朋友還沒被挖出來,楊秀麗發現媽媽早晚總在那邊哭,就過去陪伴,「現在救災人員還很努力的在救災,我們靜待救災的結果,我帶您到我們的服務點,救災中心去吃午餐,坐一下、休息一下。」
這位媽媽跟著楊秀麗來到救災中心,聊了之後才知道地震當時,她到大陸去出差。很不幸的,她的先生及孩子都往生在瓦礫堆當中。她很無助、無奈,後來安排她住進大愛屋,她也回公司上班,透過陪伴她走出來了。
「差不多在一年多(2018年)以前,雲林聯絡處都有開茶道課,有一天我看到名單,「這名單是她嗎?」內心裡覺得很驚訝!開課的第一堂課,真的就是她,她來上課了,連續來上了六堂課。」雖然楊秀麗並沒有和這位媽媽相認,看到她能走出來,感到很高興。
救災工作結束之後,還要安身、安生活。「我們日以繼夜建蓋大愛屋。」楊秀麗說:「雲林雖然只有十四戶,真的充滿了師兄、師姊的愛心,凡事大家都親力親為。其實都不會做,去到那邊看人家拿鐵鎚敲,就跟著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這樣的土木工作。」
大愛屋興建期間遇到一個很大的餘震,楊秀麗剛好開車要到大愛屋,「『我們的大愛屋堅固嗎?』會擔心,去的時候,到每個樑柱仔細去看,(每一處)大家都很用心做得很堅固;我也比較放心了。」
大愛屋入住時,楊秀麗代表恭讀上人慰問信,內心很感動。「當我在恭讀的時候,我知道這是上人的期許,上人希望這些受災戶離苦得樂,走出傷動。」
雲林的大愛屋在五年後拆遷,五年來,志工一直在。「我們就不斷陪伴他們,就是遠遠的看也好,有時候去買菜,去看他生意做得如何?有一某戶人家,有時候我們會經過,他的燈還亮著,就特別去關懷他,這中間他們有甚麼事,我們都會去,就是要照顧好他們的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如容 雲林報導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