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鍵隆的滴答人生

2018-01-20   | 戴麗俐
有純熟時鐘修理技術的林鍵隆,在他細心觀察中,一一化解妻子的憂鬱,與父子之間的疏離感,同時現在也把握時間,與太太陳貴秋夫妻同道同志願的做慈濟。(照片提供:林鍵隆)
屋內,時鐘滴答滴答,每經十五分鐘,即響起報時的聲音;有純熟時鐘修理技術的林鍵隆,絲毫未受影響地抬起頭、瞇眼專注地盯著從時鐘拆卸下來的零件,要找出故障原因,讓時鐘能再滴答滴答響。

創業遭逢意外 奮鬥中親情疏庭

就如他的家庭,也是在他細心觀察中,一一化解妻子的憂鬱,與父子之間的疏離感。話說林鍵隆二十九歲那年開始創業,以組裝鐘錶為業,忙碌的生意,讓他無暇整理滿屋子裝封時鐘的塑膠袋。三年後的某天,電線走火引燃塑膠袋,熊熊大火不僅讓他遭到火吻,還波及鄰居。

右手燒傷深度三級,其餘受傷之處都是二級的他,住院十五天後,忍著無法言喻的痛,仍繼續努力工作。「火災後,面臨的就是經濟問題,錢從哪裡來?負債怎麼還?」憶起前塵往事,林鍵隆伸出了布滿疤痕的右手。
面對太太陳貴秋(右)一肩扛起照顧家人及家務的責任,讓林鍵隆(左)無後顧之憂的衝刺事業,對於陳貴秋所受的苦,林鍵隆都看在眼裡,但也始終相信會有讓太太抒發情緒的出口。(照片提供:林鍵隆)

「曾有一了百了的念頭,但是看到父母、兒子和太太,我沒有退路,只能往前走。」他身穿壓力衣,不斷地塗抺嬰兒油減低傷口疼痛,每天從早做到晚;同時,為了還債及維持家計,也無暇顧及家庭。

幾年後,林鍵隆終於清償所有債務,而太太陳貴秋一肩扛起照顧家人及家務的責任,讓他無後顧之憂。只是林鍵隆夾在太太與母親之間,母親強勢的性格,讓陳貴秋心中有苦,向來對母親百依百順的他,根本無計可施。而忙碌的工作更使得他與兩個兒子關係疏遠、緊張、大吵……

困難中轉心念 掙脫負面螺旋

對於陳貴秋所受的苦,林鍵隆都看在眼裡,雖插不了手,但他總相信會有讓太太抒發情緒的出口。1999年某天,慈濟志工宋秀端陪伴僱主,到林鍵隆店裡購買時鐘因而結緣。過了些時候,宋秀端請林鍵隆到家裡修理時鐘,並向他提起慈濟為土耳其震災募款一事。

林鍵隆當下絲毫未猶豫地捐出當天工資,並成為慈濟會員,林鍵隆表示,「希望讓貴秋有個說話的對象,我知道慈濟人會膚慰她。」果真,陳貴秋開始認識慈濟之後,雖然積極參加慈濟活動,但家裡該她做的家務,依然不假他人之手;只是,太太的忙碌卻引起林鍵隆的擔憂,「怎麼會這麼忙?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我們兩個就是一個公司,她不在,我等於剩一半的戰力,慈濟好像在搶我的人……」
陳貴秋開始認識慈濟之後,雖然積極參加慈濟活動,但家裡該她做的家務,依然不假他人之手。(攝影者:蔡瑞聰,地點:士林國小,時間:2016/06/26)

因此林鍵隆希望陳貴秋能再緩些年,不要急著參加培訓,但是陳貴秋依然堅持,並持續四年參加社區志工課程。慢慢地,他看到為家庭付出的陳貴秋,沒有要求榮華富貴,只想布施付出,做自己想做的事,受到陳貴秋身形的感動,終於應允太太參加慈濟委員培訓。

期間,林鍵隆發現自己罹患心臟方面的疾病,時有呼吸困難情況發生。某晚,陳貴秋要外出共修法器研習,他擔心獨自在家,萬一發病,沒人照料,於是隨著太太前往。

因擔心自己的病,林鍵隆開始接觸佛教,希望找到不怕死的方法!這晚共修時,他一聽到《法華經序》莊嚴的佛號聲,竟讓他感到心安。繼之,他隨太太陳貴秋腳步走進慈濟,並在2011年陳貴秋受證那年,在同一年年底結束公司營業,只留下時鐘維修業務。

改善親子關係 看見彼此缺點

其實當初決定結束營業時,看到陳貴秋面露憂色,林鍵隆的心中突然竊喜:「貴秋總算知道要擔心經濟問題了!」雖然懷著這樣的壞念頭,但在見習培訓的過程裡,林鍵隆也慢慢地有了改變。
林鍵隆(右)修理時鐘時,太太陳貴秋(左)是他唯一最得力的助手。(攝影者:黃秋梅,地點:林鍵隆家中,時間:2017/10/05)

內斂的他,屢屢在活動裡,看到無血緣關係的法親之間相互關懷,以及感受擁抱的溫暖,驚覺自己與孩子的惡劣關係不能再繼續下去,「要試著擁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的愛!」

這一天,大兒子從新竹返家,當家後門一開,他立即上前大大地擁抱兒子;霎時,兒子滿臉漲得通紅。「哈哈哈……」他如惡作居般的爽朗的笑聲始終停不下來,林鍵隆表示,「我心裡覺得很好, 我感覺很好。」雖然為了這個擁抱,他整整花了一星期,才做好心理準備來伸出雙手。

但學會將愛表現出來的林鍵隆,更藉由聽聞許多慈濟志工離苦得樂的分享,逐漸體會到自己愛比較、愛計較的習氣,影響且阻礙一生的發展。學佛後,他透過微細內觀的功夫,深深體會一生最痛苦的事「後悔做錯事、說錯話」。

一家同志同道 終究同心圓滿

以往,他以自我為中心,判斷別人的行事作風,只是批評別人,沒有用同理心去看;現在,學會用同理心,也是日後行事的規則,即使對別人的做法有意見,也要先讚歎別人的付出,再來反思改進之處。

林鍵隆說:「當很率性的以自己為中心,講出來的話,下一秒鐘我就知道錯了,因會傷人,傷到好不容易建立的友情關係、生意關係、家庭關係……」林鍵隆從孩子的身行裡,彷彿看到自己的過往,擔心孩子如果依循他的習氣,也會很苦。
內斂的他林鍵隆,屢屢在活動裡,看到無血緣關係的法親之間相互關懷,以及感受擁抱的溫暖,也慢慢地有了改變。(攝影者:蔡瑞聰,地點:士林區基河路,時間:2017/04/09)

終於,他找到一條路讓自己走,也讓孩子一起走。他堅信「給他們一個方向,人生有正確的行事規則。」同時對孩子總是滿滿是的愛與期待。

如今,做慈濟是他和太太陳貴秋共同的方向,並以夫妻同道來回報她多年的辛苦。對於林鍵隆的改變,陳貴秋開心的說:「他現在認同這個就是他的家,以前就是出去回來睡覺,小孩子跟他沒有話講;現在,改變他自己,試著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溝通。」

陳貴秋止不住笑地繼續說:「老的改,大的小的就改了,我身體狀況也比較好 因為壓力小了。」同樣林鍵隆對於以前汲汲營營想要賺錢,也有了不同體會,他說:「我很努力賺錢,也沒有賺很多,錢很重要,但不是萬能,而且錢就有四腳,也追不來,只能隨緣。」

現在的林鍵隆把握時間做慈濟,其餘時間維修時鐘維持家計,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和他們聊聊知心話,全心享受家的溫馨。而這走過風雨的家,終究是家,經過慈濟針線密密牽引,依舊如牆上所掛的每一個時鐘,是那樣的圓圓滿滿。

(文:戴麗俐 臺北市報導 2018/1/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