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義診所起步 志工履歷47年
2019-01-25 | 林純霞很難想像,一位在花蓮不會騎任何交通工具的家庭主婦,只靠著兩條腿,從1970年代,卻能一路「走」到至今;因為只要身處在花蓮的人們,絕對可以體會不會騎腳踏車、不會騎摩托車、不會開車的寸步難行,但是資深的花蓮慈濟志工吳月桂卻能上山下海做慈濟、出勤務,靠著她的智慧步步生蓮。
以前「皮皮」做 現在「認真」做
吳月桂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已經四十七個年頭了,她有辦法「走」出去參加訪貧、發放、出席各種大大小小志工勤務,吳月桂說:「我都坐專車做慈濟。」靠的是人緣、靠的是配合度,只要其他志工的車一停靠在家門口,吳月桂就會配合的上車出勤,正因為配合度高,因此總有事情能跟著做。
「以前是『皮皮』(閩南語)做,年紀大了反而可以『認真』做志工了。」回想以前,往往白天出門到天色漸漸暗沉,心裡也就跟著沉下去了。因為一到下班時間,這群家庭主婦在關鍵時刻,各個急著衝回家煮飯,而吳月桂總是最後「被放回家」……
常常一回到家,先生已經備好晚餐等著,吳月桂只能「厚著臉皮」,回到家就先認錯,因為這樣隔天才能繼續做志工!每當回想以前做志工的心境,吳月桂常常安慰自己,「沒做會難過;做了,被叨唸一下,難過也就過了。」
只要用心不多心 認真做配合度高
其實吳月桂接手慈濟的第一份勤務,便是為花蓮仁愛義診所打掃,因為她就住在此地,只要義診即起,吳月桂總是殷情的灑掃內外。從1972年,仁愛義診所開啟的第一天,直到花蓮慈濟醫院創建,整整十五年,這個空間就像是迷你型的慈濟志業小縮影。
尤其大多數的慈濟人知道義診所在一樓,卻鮮少人談起當年這個空間的二樓,曾經是提供社區學子讀書的閱覽室,那時的陪伴儼然是慈濟啟動教育關懷的前奏曲。
在閱覽室裡,曾經在這裡自修、複習功課的社區學生,已都為人父母,並蘊育了社會菁英,甚至成為國小校長,繼續化育學生者大有人在。而吳月桂的先生,黃老師就在這裡守著孩子,看頭看尾陪讀十幾個寒暑。
每當義診所的晚間,小小的空間又成了志工的共修所在,在這裡尋找得到早期慈濟志業的小身影,而吳月桂更是因為就近的地緣,成了打理環境的第一好手。除此之外,每當談到手語,吳月桂的眼睛也會亮了起來,因為這是吳月桂從一位家庭主婦,搖身一變有了「老師」稱呼的最大成就!
原來當時社區其他團體,時而會請她教授手語,老師之稱自始而來。1992年,花蓮志工成立「手語隊」,她勇於挑起「桶箍」。在手語美感中,吳月桂有無上的體會,「心、手、詞意,三者合一專注後,提升了心靈層次,讓我對生活、生命有些參透。」
心手詞意三合一 提升了心靈層次
其實,吳月桂以前之所以能「皮皮」做慈濟,是因為背後有位默默支持著她的先生,雖然黃老師偶而會輕輕唸她「沒時間觀念」,但只要吳月桂需要出門收善款,黃老師便化身為愛妻的「專屬司機」,這項專屬直到黃老師生病、往生後,收善款的司機角色,才由吳月桂的兒女繼承。
不過,現在的吳月桂出勤任務的專車已改成小黃(計程車),因為目前兒女並不在身邊,但吳月桂仍堅持繼續累加法緣長流。只是每當收善款時,吳月桂總會想起先生,因為這位專業司機,一做就是三十幾年,從來沒有辭退過,尤其先生臨終時安然對家人說:「月桂有慈濟做,我沒有掛礙了!」
年輕的歲月,有慈濟一路相伴前行,似乎不覺青絲已熬出歲月的銀白,一走四十七年,吳月桂回頭一看已經七十七歲了,她說:「現在身體健康,認真做最重要;年紀大了,配合度更要自我要求一百分。」
如同,吳月桂體會慈濟護專校歌歌詞裡「生老病死,需要雨露和陽光。」讓她對生活態度有更深層的省思。生命的美化,總是由內而外漫漫沁入又暈開,吳月桂在與人互動中,無論是肢體語言或聲色語調,總散發著柔美與優雅。
現在吳月桂固定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病患,在最需要的人群中讓自己發酵,認真做志工是吳月桂現在的生活哲學,「認真」迎接每一天的陽光、空氣、水;「認真」也許需要一點傻勁兒,「但只要用心,不必多心。」吳月桂總是這麼認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純霞 花蓮報導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