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湖訪視志工交流會

2009-04-10   | 梁嫣親
四位志工在訪視過程中,互相砥礪,一齊成長。右起為鍾翠婷、張潤蓮、張愫延(女部)及溫愉雱。攝影: 梁嫣親
斗湖志工於假日舉辦訪視交流會,分享個案關懷與團隊運作,藉此提升志工做慈善的理念並落實在社區;在耕耘福田的同時,也啟發智慧,福慧雙修。

「我們要回歸慈善根本,行走在菩薩道上,不論是晴天或雨天,偏僻的鄉下或難走的的高山,慈濟人都走遍了。」證嚴上人在影片《人間菩提~菩薩在人間》中強調,慈濟是以慈善為基礎,而志為人間菩薩的慈濟人,必須走入人群去付出。
2009年4月10日,斗湖志工在斗湖聯絡處舉辦「訪視志工交流會」。

「原來自掏腰包買禮品給照顧戶,會讓照顧戶起『分別心」。」
「我現在了解急難的事前工作了。」
「原來志工不可以作醫療保健的建議。」
「原來洗腎病人一天不可喝超過五百公升的水。」

訪視交流會從「訪視三部曲」、「訪視疑問與解答」、「急難須知」、「醫院志工分享」等多項課程中,讓志工深有體會。

訪視團隊 學習溝通與配合

「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環境,所以做訪視時必須學習如何相互配合。」

「做了訪視後,大家互相討論,從中學習如何取得共識,也明白團隊的重要性。」

志工溫愉雱、張潤蓮、鍾翠婷和張愫延(女部)分享如何安排訪視時間、訪視工作崗位及小組討論。她們因為用心付出,日積月累,漸漸形成默契。「我們要學習如何溝通,這不僅是志工和照顧戶互動,訪視員彼此間的溝通也很重要。」志工馬彩雯警惕自己一定要不斷學習,以同理對方的感受為溝通橋樑。


接力關懷 小男孩走出封閉世界


志工曾佩玲與周瑞珍與眾分享,她們如何關懷一位拒絕上學的小男孩。

「因為老師不忍他在一年級就輟學,於是透過新芽助學金活動提報給志工。這位小男孩自從父母離婚後,由外婆撫養,媽媽則在新加坡工作。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小男孩輟學的問題根源,我們每星期都做頻密的關懷,累積愛的存款。」

「當然中間遇到很多挫折:外公外婆的冷漠、男孩拒絕與志工互動、媽媽的縱容等等,都讓我們想要放棄。可是因不忍這缺愛的幼苗失去方向,所以我們堅持用愛陪伴這孩子走過生命的晦暗期。」

在師長和志工愛的接力關懷下,小男孩終於走出封閉的世界,重返校園,如今他還會跟隨志工到環保站作資源分類呢!

「第一天,我在校園走廊等待他的身影,但沒有出現;第二天,我依舊等他,終於讓我等到了。」志工周瑞珍難掩心中的感動而哽咽。


分享經驗 提升志工訪視觀念


「我覺得很慚愧,因為自己不夠用心;沒有了解案主的狀況,也沒有扮演他們的最佳聽眾。感恩今天的課程,讓我反省及檢討自己。」志工劉慧珺表示,以後做訪視時會多用心,從同理的角度出發、為照顧戶設想。

志工曾佩玲(左)與周瑞珍感人的分享引起在場志工的共鳴。攝影: 梁嫣親
平時木訥、不擅表達的志工李玟霖,娓娓道出他做訪視的喜悅,他說:「因為馬來同事的表姐不幸中風,需要一張輪椅,慈濟人很快地就把輪椅送上。後來這位同事被慈濟的大愛精神所感動,進而成為慈濟會員,去幫助更多人。除此之外,他也開始在家落實環保。」訪視經驗讓李玟霖見苦知福,懂得惜福、再造福。

志工聶慈潤細說她陪伴一位獨居老人的過程。在這位獨居老人臨終前,志工相互支援,一起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旅程。就在人生的最後一刻,老人對志工說:「多謝啦,還好有你們陪伴。」慈潤從中體會深刻,她說:「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必須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起付出。」

「訪視志工財施、法施、無畏施,無所求付出,藉行善來修行。我們從訪視工作中成長、覺悟,就是深入經藏;我們要以智慧來濟貧才是真正的慈悲。」志工陳濟觀表示,慈濟人在拔苦予樂的同時,也成長自己的慧命。

期許這次的訪視交流會,能提升志工做慈善的理念並落實在社區,在耕耘福田的同時福慧雙修。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