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慈青迎新 盼啟良能為清流
2009-08-22 | 新加坡慈濟志工功能與良能
同學們在小小的茶道教室裏,圍著圓桌分組而席,其中多是第一次接觸慈濟,難免生疏而靦腆。於是課務組在茶會一開始的環節,給同學們安排了有趣而發人深省的討論環節。
課務組分給每個人一張卡紙,每張卡紙上都寫著其中一種社會身份,有醫生、教師、警察、政府人員、大學生、急難救災人員、裁縫師等等。想像,這些不同身份的人同住在一個小島上,多年來一直和平共存;可是有一天,這個小島突然間發生災難,快要沉了,唯一能讓大家存活的辦法,就是將島上的其中一個人淘汰,减輕小島的負擔。同學們有十五分鐘的討論時間,決定要把誰淘汰,原因為何。
茶道教室一時充滿了熱烈的討論聲,對於這個「該淘汰誰」的難題,每組都有不同的結論。有人說大學生是最沒有功能的一群,缺少經驗,不能爲社會做出什麽貢獻,所以應該被淘汰。有人說裁縫師應該被淘汰,因爲就算沒有了衣服,大家還可以拿樹葉當衣服,就像是回到原始生活一樣。也有人說政府人員最該被淘汰,因爲現在的民主社會,不需要政府來管理。
棒子回到主持人手上,卻聽主持人總結,其實小島上的所有人都是被需要的,有些人雖然沒有很大的「功能」,但卻能發揮很大的「良能」。
「功能」也就是學識;而「良能」是提升功能的層次,是清淨的,沒有污染的,是建設性的,也是升華的。天馬行空的討論環節過後,帶來的是同學們的反思;原來,除了自身的學識、技能之外,軟性的元素也是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如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懷等,這也是身爲社會一份子的責任。
分享慈青心路
「法喜分享」時,慈青學長劉海倫娓娓道來自己的心路歷程。對於「好人」的定義,以前海倫學長覺得,只要沒有做壞事,沒有不好的習慣,就可以算是「好人」了。加入慈濟過後,有一次看到一句靜思語:「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開始反觀自省:我這樣真的就算是好人嗎?
然後漸漸明白,就算是很小的事,比如心中存有不好的念頭,也是「小惡」,也不能算是好人。慈濟是個很大的舞臺,因爲不管是誰進來,都一定有發揮功能和良能的地方,同時學到很多學校裏學不到的理念,提升自己。即將在今年授證爲慈誠的海倫學長,期許自己也勉勵大家,把握慈濟因緣,互相扶持,一起成長。
慈青學長楊欣妮也分享,加入慈濟當初,覺得來做慈濟就是幫忙做事這樣簡單而已,後來才發現其實不然。因爲做慈濟不只是做事,更重要的是學習和成長,例如學習懂得孝順、培養好脾氣、增長智慧等。
以前是抱著「義工」的心態來做慈濟,現在則是以「志工」的心態來精進;「義工」是義務工作,在空餘時間來做服務工作;而「志工」則是把付出、服務人群當作志向,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的。她期勉大家也來做志工,一起讓愛的循環不間斷。
節目尾聲,同學們雙手合十,爲「八八惡水」災民們祈禱,也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而迎新茶會的落幕,代表的是十七顆小種子的初萌芽,期盼每一顆種子都能成為頂天立地的大樹,承擔校園清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