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下筆 就是人生印記

2012-07-06   | 王俊璇
八歲的梁敬筵(右)雖然在書法班習字不足半年,卻寫得似模似樣,是黃思偉老師(左)的得意門生之一。(攝影者:陳碧慧 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靜思堂 日期:2012/05/26)
有一次,樸實藝術課程的老師出題要大家畫「樹」,真的把翁如鴻給考倒了!她看著畫紙,遲遲無法畫出什麽,然而一旁的五歲孩子,已經畫出好多棵樹……成人很容易被工作、家庭、學業等等弄得心煩氣躁;反觀小孩子總是很單純,直接地表現自己的想像力。從樸實藝術中,就可以讓人感受到唯有保持像小孩般的心寬念純,才能讓煩惱減少。

親子同窗 深入孩子內心

新加坡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簡稱社教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來,所提供的一系列人文課程,讓忙碌的都市人可以暫時卸下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重擔,快樂地學習。此外也讓一些退休人士延續終生學習的樂趣,或借由親子同窗,促進家庭關係。

5月26日,是2012年度第一學期的社教結業典禮,本期開設了十九個班級,共計二百一十六名學員順利畢業。靜思堂一樓擺滿了拼布、攝影、彩墨畫、書法等精彩作品,令人目不暇給。現場人來人往,有觀禮的民衆還有結業在即的學員。

一幅幅畫作,有蠟筆創作,也有照片拼貼,一一敘說著繪畫者的內心世界。樸實藝術採用非常自由的繪畫表現形式,讓不會畫、不敢畫的人重拾信心,透過形與色把內心的想法及情感宣泄在畫紙上,享受繪畫的樂趣,並鼓勵人人放開胸懷,大膽地表現出心中「話」。

家長王祥玉(中)與小孩連家煦(左)、連文軒(右)一起結伴來學習樸實藝術。她把每次的學習中當做是一個自我探索的管道,也從孩子的繪畫中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攝影者:陳碧慧 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靜思堂 日期:2012/05/26)
學員王祥玉因爲兩名孩子想學習而結伴一起來上課,「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管道,從繪畫中也可以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一次,孩子畫下了很多恐龍摧毀人間,「當時看了真的嚇一跳,心想怎麽他的世界那麽黑暗!?」經老師分析後,王祥玉才發現,可能是孩子過於擔憂世界末日的到來;於是她和孩子溝通,才明白孩子認爲人類過分浪費資源,希望人人可以開始做環保和節省資源。

「樸實藝術不只是一門藝術,也是大家內心的故事。」王祥玉感恩地說。

動感彩墨 伴隨慈樂飄揚


除了靜態展,中午時分,佛堂也有一系列精彩表演,大約三百七十名學員以及家屬們聚在一堂裏,讓大家「驗收」學員們的學習成果!

「和風慢慢的走過園林,爲花木帶來無限溫馨,靜思精舍響起一片,響起一片感恩……」臺上五名吉他班學員彈著吉他,口中哼唱著動人的旋律。

最富有創意的節目,莫過於彩墨畫服飾的走秀表演,在一片掌聲中,只見彩墨畫班的學員們有男女老少,而且分成幾個組合,如朋友檔、情侶檔、夫妻檔輪番上場,出人意表地呈現出自己的畢業作品——有的人把畫揮灑在衣服上,有的人則是把它畫在手提袋上,讓人看了驚喜連連,好評不斷。

手語表演〈草地菩薩〉也首次結合戲劇情境登場。還有學員用心地製作了道具樹,以表達出樹木被人類砍伐的訊息。道具樹的「製作人」之一的王水發,因為在志工培訓時看到手語表演,從中感受到了慈濟精神。

王水發說:「其中最有印象的兩首歌是〈路要自己走〉和〈人間有愛〉。〈路要自己走〉表達出如果自己跌倒了,要爬起來抑或放棄,選擇權是在自己手中;而〈人間有愛〉則讓人感覺就算生命陷入低潮,還是會有人願意付出關懷與扶持。」

歡喜學習 跨越身體障礙

表演節目圓滿落幕後,書法班、彩墨畫班和拼布班的老師特別留在會場大展身手,邀約民衆前來體驗這些人文課程。

患有腦癱的洪詩恩雖然手腳不靈活,卻還是很用心地跟花道老師學習。這次展出的花道作品,對她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圖為詩恩開心地與自己的作品合影。(攝影者:陳碧慧 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靜思堂 日期:2012/05/26)
在民衆的注目下,八歲的梁敬筵依然認真地寫著書法,一撇一劃都很用心。雖然習字不足半年,卻寫得有模有樣,他可是老師的得意門生之一哦!因爲看到舅舅寫書法,啓發敬筵對書法的濃厚興趣。即使獨自一人來靜思堂上課,他可是從不缺席,也印證靜思語「用心就是專業」。

另一名印證「人有無限可能」的洪詩恩,雖然因為患有腦癱而坐輪椅,手腳不靈活的狀態下,卻還是很用心地跟老師學習靜思花道,這次也一起展出作品,下個學期,她還打算去報名押花課程呢!【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俊璇 新加坡報導 2012/05/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