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放風箏 以智慧掌握力度

2014-11-16   | 郭慧霞
慈少孩子們快樂的在海灘上放著自製的風箏,雖然有一些風箏飛不起來,但是在製作過程中,親子間有更多互動。(攝影者:郭巧雲,地點:馬六甲公主海灘,日期:2014/11/09)
孩子就像風箏,父母則是掌握風箏線的人。用力不足,失控的風箏就會漫無目的;用力過猛,則會束縛風箏飛翔的高度……

鑑於科技發達,現今的年輕人大多沉浸在電子產品中,鮮少體驗父母時代的童年遊戲。馬來西亞慈濟青少年(簡稱:慈少)年度課程,課務組為了引領孩子們回到父母的童年時代,特於11月9日圓緣這一天,安排孩子與父母到位於馬六甲吉里望的公主海灘(Pantai Puteri Klebang)進行活動。從淨灘開始,再做早操、製作風箏、親子分站遊戲等,讓慈少及家長們歡喜投入其中。

淨灘護地惜資源 海灘重現美麗

清晨,天空下著毛毛細雨,卻擋不住慈少們出外野餐的興奮心情。所幸不久後天空放晴,大家可以盡情玩樂。

抵達海邊,一波一波的海浪拍打在海岸上,濤濤海浪聲撫平了大家的心。第一件事就是淨灘,讓學員們了解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不要隨意亂丟垃圾。沙灘雖然不大,但慈少們也收集到不少可回收資源及垃圾,讓海灘回復過往美麗的景象。

緊接著活力十足的音樂飄入耳朵,志工孫慧珍帶動大家做早操。有些慈少害羞不好意思跟著做,反而家長們熱情洋溢,帶動孩子,也開始動起來了。
沙灘雖然不大,但慈少們也收集到不少可回收資源及垃圾,讓海灘回復過往美麗的景象。(攝影者:郭巧雲,地點:馬六甲公主海灘,日期:2014/11/09)

親子手作風箏 重溫童年回憶

不一會兒大家又成了「低頭族」,原來親子們埋頭苦幹在製作風箏。志工李貴昌從旁指導,希望大家製作的風箏都能順利在天空中翱翔。雖然有一些風箏飛不起來,但是在製作過程中,親子間有更多互動。

陳秋萍媽媽拉著風箏跑,雖然風箏飛不高,但她的臉上寫滿歡樂,因為這是她與孩子親手製作的成品。女兒張育蓉今年十五歲,她很開心今天能參與這個活動。即使風箏做得不好,她相信只要堅持努力學習,一定可以成功。

慈少葉嘉駿做了兩個風箏,但最後也沒辦法飛起來。他從中獲得啟示,要做好一件事情,除了有自己的想法,也要聆聽他人的意見,構思計劃好,互相合作。

風箏裡的智慧 親子互動有訣竅

親子分站環節,媽媽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志工余俐蓉把孩子比喻為風箏,父母則是掌握風箏線的人。用力不足,失控的風箏就會漫無目的;用力過猛,則會束縛風箏飛翔的高度。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將線拉斷,掙脫控制的風箏會四處遊蕩、跌落。讓孩子自行思考及選擇,父母則在一旁多鼓勵,彼此多互動,才是好辦法。

志工余瑞芳則與慈少同學分享「小風箏,大智慧」——當在放風箏時,就好像為自己製造機會,要在那麼多的風箏內,突顯自己的風箏,唯有靠自己努力學習。做人外要圓,內要正;不要做毫無立場、主見,唯利是圖的「牆頭草」,隨波逐流。
志工余瑞芳與慈少同學分享「小風箏,大智慧」,透過簡單譬喻,讓孩子們從風箏中看人生。(攝影者:郭巧雲,地點:馬六甲公主海灘,日期:2014/11/09)

「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決定。遇到困難,不退縮,堅定信心不放棄。」余瑞芳鼓勵慈少們。

今日活動順利進行,課務組員之一唐藜菱相當感恩團隊的勇於承擔。她期許透過這項活動,在慈少學員心中撒下善的種子。志工們更期待透過今日的「放風箏」活動,讓在場的每一對親子都能有所體會,進而運用在家庭之中,互相鼓勵,互相成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郭慧霞 馬來西亞報導 2014/11/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