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行善 在家快樂做分類

2015-03-30   | 江麗君 廖學信 王慮綿 茂昂白
因為媽媽年紀大、體力漸差,張清森把回收物載回家,讓媽媽在家也能做環保分類。(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來到環保站東翻西找,慈濟志工張清森拿出幾包裝衣服的塑膠袋,這些是要帶回家讓媽媽做分類的資源。張清森說:「拿這個回去給我媽媽,整個她不用撕,也可以整個剪下來。」

張清森九年前將臺中豐原的一塊空地,無償借給慈濟使用二十年,成立環保站,讓附近很多老人家,包括自己的媽媽在內一起來做環保、耕福田。這些年,媽媽年紀大了,不能常去環保站,於是張清森會把回收物載回家,讓媽媽在家理也能快樂做環保。

體諒媽媽年紀大 資源載回家分類

九年前,張清森因為收看大愛電視臺,認同慈濟做環保的理念,於是將這片原本要蓋房子的土地,借給慈濟當成環保站。張清森說:「有機會讓一些年紀大的人,有事情可以做,可以出來動一動。」

張清森的媽媽平常都會來環保站,但這些年來,媽媽年紀大、體力不好,卻堅持要做環保,於是張清森把回收物載回家。張媽媽說:「人家說,你做這麼辛苦,是賺多少?我說賺很多。(賺什麼?)賺有工作做。」

張媽媽認真且仔細的把塑膠袋上的膠帶撕掉,這樣才可以回收。在家也能做環保,讓張媽媽很開心,兒子的孝心更是讓人感動。

大街小巷勤穿梭 回收物涓滴匯愛

同樣是一對親子檔,在緬甸南區的「達克韃社區」,去年(2014年)10月開始積極推動環保,志工林偉強與媽媽謝淑芬為了讓慈濟人方便做資源分類,提供自家門前的小空地給環保志工使用。

在兒子的支持下,謝淑芬把自家門前小空地提供給慈濟人做環保回收分類。(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因為熟悉社區環境,謝淑芬初期是陪伴慈濟人去收集可回收資源,五個多月後,她已經是個快樂的環保志工,帶動街坊鄰居四十多戶響應,每個月把家裡的報紙、瓶瓶罐罐收集起來,交給慈濟志工。

謝淑芬說:「居民說,他們的回收物少少的,去賣也沒有多少錢,大家這樣匯聚起來賣,就能做到每月行善,大家平時也不能捐太多,就只要每天點滴收集瓶瓶罐罐,等於是每天都有做善事。」

謝淑芬是緬甸南區達克韃社區的居民,支持兒子林偉強參加慈濟,把自家門前小空地提供給慈濟人做環保回收分類。謝淑芬說:「這是做好事,我當然很開心,歡迎慈濟來我這邊做環保。」

志工林偉強說:「我在培訓上課時,看到影片警告大家要少用塑膠袋,要少用一次性(餐具),我本身也隨身帶筷子,也少用了塑膠袋。」

目前有四十多戶響應資源回收之外,慈濟志工更希望「節約資源」。慈濟志工曾玉華說:「最重要是我們要給他們一個訊息,就是要少用水、少用電,我們需要的東西才買,不需要的東西就不要買。」

回想五個多月前(2014年10月),達克韃社區沒有環保點、也沒有人,慈濟志工從路邊開始,逢人說環保、敲敲門 勤宣導。如今每個月一次的環保日,街坊鄰居的心得越來越多,理念也越推越廣。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江麗君、廖學信、王慮綿、茂昂白 綜合報導2015/03/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