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護持 大馬水懺總彩
2015-07-04 | 黃薇瑜 韋斐賀 林志勇 黃照峰 林妍君
經過多年籌備與策劃,馬來西亞即將於7月4日、5日,在吉隆坡武吉加里爾博特拉室內體育館舉辦四場次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動員大馬六州共四千九百零二位入經藏志工投入。
經藏演繹憑票券免費入場,正式演繹的二日適逢周末,入場券早在6月初即被索取一空,因此於7月3日下午進行的兩場總彩排,為了不讓索票不成的會眾失望,大會特別開放給民眾觀賞,並透過網路直播。
細心彩排 盼接引人起覺悟
體育館面積相當於半個足球場,可容納一萬兩千人,連續三天共六場次的演出,預計將有超過六萬人在現場與入經藏菩薩共赴法筵,同時也透過網路現場直播,讓在海內外不能親臨現場的觀眾,也可以共霑法益, 用最虔誠的心一齊護持經藏演繹。
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劇情、每一句唱頌,發自一念虔誠,蘊含著一份傳法的篤定,隨著一次次的排練,讓入經藏菩薩不斷修正改進,藉著完整呈現,接引會眾共赴懺悔法門。
整場法會中最震懾人心的便是鐘鼓齊鳴的時刻,由馬來西亞實業家所組成的心鼓隊,不僅動作整齊劃一,且氣勢如虹,讓法會現場更顯莊嚴。鼓聲振奮人心,眾人屏氣凝神,為演繹展開了序幕。
「整個流程跑過一遍,讓我們的入經藏菩薩,能夠更清楚自己的走位,還有也安住他們的心,那希望正式演出的時候,能夠非常圓滿莊嚴完成。」 承擔這回經藏演繹總策畫的慈濟志工林佳樺說著彩排的重要。
即便是總彩排,在現場舞臺上的入經藏演繹人員,甚至是幕後的燈控、音控、導播等等,皆是有條不紊,以高規格、高標準的心避免差錯,期待能帶動參加法會的觀眾,人人升起覺悟的心。

媒體傳播 廣邀菩薩雲來集
《法譬如水》經藏演繹雖是7月才正式演繹,不過早在6月初,策劃團隊與慈濟志工,就受邀到馬來西亞國營廣播電臺Aifm分享並邀約聽友來共襄盛舉,甚至後來參與經藏演繹的本地藝人劉銓盛、陳沛江和張咏華,再度接受988電臺接受訪問。
大馬三大華文報社《中國報》、《南洋商報》及《星洲日報》皆採訪慈濟志工呂慈悅及本地藝人,為經藏演繹做宣傳,期待廣邀更多人一齊行入經藏,其中《中國報》副刊更以三版版面大幅度的報導經藏演繹內容,解釋齋戒與茹素的意義。
藉著傳播媒體的宣傳與介紹,要讓更多人了解慈濟此次在馬來西亞所舉辦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也藉此能夠廣邀菩薩雲來集,齊心參與。
萬人法會 前置工作悉圓滿
燈光在這場萬人大法會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經藏演繹的燈光設置複雜,分別由四家公司共同承包,其中工作人員大多是馬來西亞籍,適逢伊斯蘭教齋戒月,日出至日落期間,他們皆滴水不沾、不能進食,對高體力負荷的他們來說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從搭建舞臺到完成地標,沒有參與入經藏的志工,默默張羅幕後工作,而這四百盞明燈,將照亮入經藏志工,與參與法會的每個民眾。燈光承包商之一的Show Gear負責人羅建平與慈濟合作多次。他說:「這次最具挑戰性,但會把握因緣,盡最大努力處理好燈光設置。」
大愛電視臺的燈光團隊,特地從臺灣跨海支援,負責四面舞臺的燈光效果大愛臺製作中心燈光師謝生科表示:「最主要就是莊嚴為主,要先確認人員的進出,因為四面舞臺都有人員進出,所以我們燈光的部分就要考慮每個走位的燈光。」
不僅是燈光音響設備,包含舞臺架設,安裝舞臺所需器材動用三輛大卡車,每卡車重達三噸。整體舞臺的安全是首要考量,因此,志工們經不斷地溝通,以及一次次地測試,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符合標準。
「稻苗主要是來自,我們一個農村叫作魚米之鄉,它是水稻,所以需要水。」慈濟志工正在安置由農莊載至會場的五百五十盤稻苗,一片片綠油油的稻苗,準備用做供佛臺布置,一天三次為稻苗灑水,是保持長青的方法,志工們猶如照顧小孩般,細心呵護著稻苗。

臺上臺下 萬眾一心護經藏
體育館內,從空曠一片,到現在有了各項硬體,準備迎接法譬如水的經藏演繹。除了入經藏菩薩的悉心引領,還有一群為前置作業用心付出的志工,從一個星期前,就開始將器材進駐。
在幕後默默付出的志工,無法站上舞臺演繹,但護持經藏的心跟所有入經藏的志工一樣虔誠,不同是他們用行動支持法會。無論是舞臺上演繹的入經藏菩薩,或是臺下努下護持經藏的菩薩,皆是虔誠一念心,希望可以圓滿此次《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的大法會。
(文:黃薇瑜、韋斐賀、林志勇、黃照峰、林妍君 馬來西亞報導 20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