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惜小女嬰 人生大轉彎

2016-02-24   | Hadi Pranoto
成為慈濟志工後,呂保璇(左)經常面對無常的事情,讓她更珍惜生命,把握時間行善。(印尼人文真善美志工,日期:2011/10/13,地點:印尼巴淡島)
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緣分,讓呂保璇和一位小女孩相遇,從此生活逐漸有了改變,從社交名媛搖身一變成為生活簡單的人,從追尋世俗的快樂,轉而尋找來自內心真正的幸福。

因緣的牽引 讓我們相遇

2003年的某個夜晚,好友告訴印尼慈濟志工呂保璇:「趕快,我們去看看,有個兩個月大的女嬰要送人。」出於好奇心的驅使,呂保璇決定去看看。呂保璇和朋友兩人來到一個簡陋的住家,看見一位體重只有一點七公斤的小女嬰,身上僅用兩條薄棉被裹著。見到這對母女之後,呂保璇瞬間瞭解,為何這位母親有意把嬰兒送給別人。

這位母親是個未婚生子的十七歲少女,看到呂保璇就直接對著她說:「姊,我的孩子由妳來照顧吧!」呂保璇急忙回答:「不是,我不是要領養孩子,我自己已經有四個小孩了。我只是要看看我們能夠幫上什麼忙。」

恩惠的母親無奈表示,恩惠從出生以來就一直生病,她實在是無力撫養,「我想要送人,但是沒有人願意,很多人看過她之後就直接走了。妳可以幫幫我嗎?幫我照顧這個孩子,想辦法醫治她的病。」

小女嬰的處境令人憐惜,深深觸動著呂保璇的心,出於不忍,呂保璇一口答應了!但首要條件是,如果孩子醫治好了就歸還給母親。呂保璇帶著恩惠去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發現恩惠罹患疝氣,但治療過程並不容易,因為恩惠體重不足而無法接受手術。而這位小恩惠在治療過程中一直啼哭不停,似乎是藉著哭鬧來宣洩疼痛。

「我當時也很猶豫,捨不得還給她母親,但我也需要工作。」當時,呂保璇的事業正蓬勃發展,她想要行善的心念,因為工作忙碌而受到阻礙。正當事業與行善左右兩難時,臺灣的生意夥伴蔡女士來拜訪她,告知在巴淡島有新加坡慈濟志工舉辦義診,其中也有治療疝氣的,「醫師們有來自雅加達、新加坡及臺灣。」

巴淡島義診 小女嬰病除

呂保璇滿懷期待的把恩惠帶到巴淡島慈濟義診場所,醫師檢查後也表示這位嬰兒體重不足,無法接受手術。聽到這樣的結果,呂保璇無視旁人異樣的眼光,忍不住放聲大哭了起來。當時有位新加坡醫師被呂保璇的誠意所感動,向她保證會向慈濟新加坡分會提報這個個案。

每天清晨,太陽尚未露面,呂保璇與恩惠已經起身參與薰法香,準備與上人「見面」。(攝影者:Hadi Pranoto,日期:2015/12/12,地點:印尼巴淡島)
懷抱著一絲絲希望的呂保璇帶著恩惠回家,沒料到,兩天後新加坡慈濟志工真的連絡她,並表示願意協助治療小嬰兒。「好,我會帶她去新加坡治療。」呂保璇回答的十分肯定。

在醫院,恩惠順利完成疝氣手術,而醫師也發現她的心臟有問題,必須馬上開刀。「醫師說若不處理,恩惠有可能會眼盲、耳聾、無法說話、抽搐及癱瘓。」接受手術後的恩惠必須住在加護病房,鼻子插著氧氣管,氧氣瓶無法片刻離身。由於恩惠需要長期治療,因此呂保璇決定帶著恩惠回到巴淡島。

志工的陪伴 愛上人慈濟

抵達巴淡島後,呂保璇趕緊連絡恩惠的親生母親,並邀約她住在自己的家。「你的孩子已經動完手術,你就住在我家照顧她好了。她說回去拿衣服就回來,但從此以後就沒有消息了。」呂保璇試圖尋找恩惠母親的下落,但猶如在大海撈針般毫無進展,「她只是在這裡租房子,她不是巴淡島本地人,在這裡也沒有任何的親戚。」

恩惠治療期間,新加坡志工不斷陪伴著呂保璇,讓她不自覺地「愛上」慈濟。「起初是我要幫這個孩子,沒想到反而有更多人一起護持,這令我很感動。」呂保璇回想著過去的溫馨互動,從此便下定決心成為慈濟會員,甚至提供自家餐館作為慈濟活動的場所。

在呂保璇心裡,她認定領養恩惠是對的選擇,她不忍心放棄恩惠,「若要送給別人,也沒有人願意;就算有人願意,如果無法好好照顧她,我會感到內疚的。」呂保璇覺得恩惠已經成為她的一份責任,當恩惠重病入院時,呂保璇四位兒女都發願茹素,祈求恩惠康復。「他們看到恩惠的狀況都哭了,我們都是一家人,沒有親生或領養的分別,這令我非常感動。」

用自我改變 以身作榜樣

新加坡慈濟志工的誠懇讓呂保璇留下深刻印象,自2007年開始在巴淡島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加入慈濟志工之後,呂保璇有許多的轉變,曾經喜歡沒日沒夜購物、跑夜店、喝酒,如今有著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以前只是想要享受生活,日子過得開心就好,不想理會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對自己及他人有什麼責任。」

呂保璇(右二)邀約巴淡島志工行善以外,也鼓勵志工們用心體會上人的教誨。(攝影者:Hadi Pranoto,日期:2015/12/12,地點:慈濟印尼巴淡島聯絡處)
經濟上的成功使呂保璇趾高氣揚,花大錢來追求榮耀,坐遊艇到外島購物,甚至時常到國外「血拼」,呂保璇害羞地承認,「我喜歡買名牌包、買鞋子,雖然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其實我買東西只是因為喜歡,並不是真的要使用。」投入慈濟後,呂保璇慢慢改變這些習慣,「我開始覺得這樣很浪費,從此以後,我只買需要的東西。」

2009年,呂保璇承擔慈濟巴淡島聯絡處負責人。起初她感到壓力很大,但經過八年的磨練,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成為巴淡島志工與慈濟印尼分會職工之間的橋樑。「一開始很困難,面臨很多挑戰,但我始終相信『有願就有力』,任何事終究都能安然度過。」

呂保璇擔任聯絡處負責人,除了協調慈濟活動與志工的分工以外,她也時常擔任「滅火」的角色。若志工之間有了摩擦,她會盡全力調解,快速地讓他們恢復和睦的感情,「我像個大姊姊,必須愛護所有人,方法很簡單,只要保持中立即可,當中間人,對這方說好話,對另外一方也表示好意。」

上人為導師 改掉壞習慣

隨著生意的興隆,呂保璇的壞習慣也越來多越多,經常應酬及招待顧客讓她熟悉夜店生活,「我們總是想方設法的讓顧客開心,不知不覺自己也養成這些習慣。」如今呂保璇已經戒掉所有不良嗜好,原因是她不希望汙染慈濟,她非常尊敬證嚴上人的教誨,「慈濟不允許的事情,我盡量一個一個改掉。」

認識慈濟改變了呂保璇的人生,從追求世俗快樂到尋求內心真正的幸福。「我想成為好的負責人,所以我慢慢在事業與志業上做些抉擇,如果我選擇要擔起這個責任,我就要做最好的準備。」雖然現在正是生意興隆的時候,她還是毅然決然放下建立不易的事業。

「我要跟隨上人的教誨,上人說我們必須珍惜生命、愛惜萬物。」這個理念讓呂保璇決定關掉非素食的餐廳。「我當時還沒有茹素,但因為我要向上人學習,所以我就關閉餐廳。身為慈濟志工,如果繼續經營非素食餐廳,我會感到內疚。」她認為自己與慈濟及上人有著不可思議的緣分。

身為慈濟巴淡島聯絡處負責人,呂保璇像個大姊姊一般,在所有人身邊鼓勵打氣,讓每位志工投其所好,分配他們喜歡的任務。(攝影者:李志云,日期:2012/04/22,地點:印尼巴淡島)
對呂保璇來說,上人是很偉大的導師,教導人們正向思考及啟發真理的法。「我要一輩子跟隨上人,雖然起初很困難,但是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呂保璇從前對佛法不甚瞭解,只知道家裡依照傳統習俗拜拜,首次在家觀看大愛臺,聆聽上人開示,便感動不已,決定成為上人的弟子。「我很感動,我直接說『我要參加這個』。」

呂保璇也邀約身邊的人一同聆聽上人的開示。「上人的教誨會讓人變得更好,如果沒有加入慈濟,我可能不會像現在有著充實的生活。我可能閒賦在家、成天說別人的八卦、逛街,過著沒有正面意義的生活,沒有更好的發展。」

悟人生無常 回歸初發心


如同上人的一句靜思語:「我們不知道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與呂保璇年齡相近的朋友,看似健康,但突然的離世,讓呂保璇真正體會到這個道理,「我們努力累積世間的財富,但是死後卻什麼都無法帶走,只有善業隨身。」

「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的我,要重新活過。」呂保璇在自己經歷過婚姻失敗、異地打拼的種種辛酸,如今這一切彷彿過眼雲煙,她要用更樂觀的心情過生活,並且積極行善。

「真的要感恩恩惠,若不是恩惠的牽引,讓我遇見了慈濟,我的人生也從此改變。」呂保璇的人生在遇見慈濟之後,轉了一個美好的大彎。對於做慈濟,呂保璇不求快,但求扎實與穩健,回歸最根本的初發心,一路走來,始終堅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Hadi Pranoto 翻譯:鄭麗珍 改譯:陳雅如 印尼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