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醫師妙手開希望之窗

2016-10-02   | 緬甸人文真善美志工
白内障是普遍的致盲性眼病,慈濟志工和當地醫生合作,自2011開始已為五千四百位患者動手術,這份關懷也讓患者對生命重新燃起人生的希望!(攝影者:江相賢)
七年來,造福無數的貧民重見光明,緬甸的妙禱醫院院長奈林於2008年在慈濟志工林銘慶的介紹下與慈濟結緣,2011年開始聯合慈濟義診,讓白內障患者重拾人生的希望。

義診在雅達納醫院再啟

妙禱醫院由仰光市政府於2008年設立,主要經費來源自仰光市政府、民間團體及愛心人士的贊助。因到2016年醫院租約剛好滿期十年,需要搬離。搬遷時,慈濟志工和院方員工一起合力進行。大家收拾病床和醫療器材,準備搬到妙禱院長奈林的私人醫院。

「雅達納(Yadanar Hospital)綜合婦產醫院」是奈林院長的私人醫院,位於南德公。身兼緬甸國會議員的妙禱醫院院長奈林,自從2008年與慈濟聯合義診後深受感動,跟著投入義診至今。

近年來,奈林院長曾親赴臺灣和馬來西亞參加醫療研討會,深入了解慈濟志業並來花蓮拜會證嚴上人,非常認同慈濟在世界各地的慈善貢獻和「全人醫療精神」。

發稻種發現居民白內障
提供義診場所的奈林醫師,從早上九點一直看診到下午三點,耐心為病患檢查眼睛。(攝影者:王慮綿)


去年(2015年)水災後,慈濟志工在岱枝鎮發放稻種,因而發現很多年長者罹患白內障眼疾的情況,於是2016年8月24日為岱枝民眾義務檢查眼睛。當天,慈濟、光明行團隊、岱枝康濟廟,三方合作,為岱枝民眾做白內障手術前的義務檢查眼睛。

雅達納醫院院長奈林特地從仰光前來,他帶領十多位護士和醫療人員跟團服務。岱枝華人因稻種發放認識慈濟,這次他們不只慷慨騰出空間提供義診場地,當地康濟廟的理事和五位教師也專門過來幫忙。

義診時,民眾如潮,岱枝華校的師生坐在前臺,負責為來自不同村莊的五百多位民眾進行編號登記。在義診現場,民眾一早就來等待也有從德巴村、瑞那滾村而來。

奈林醫師從早上九點一直到下午三點耐心為民眾看診。義診現場也有驗光、配眼鏡的服務。聽聞有驗光配眼鏡服務,農業部職員帶著妻子和媽媽前來檢查;志工全程陪伴他們做檢查,而這一家人看到志工猶如看到老朋友一搬,歡喜不已!

各方人士有心投入活動

妙禱醫院歸還給政府後首日的義診在9月10日,是奈林醫師把自己私人醫院借給慈濟做白內障義診場所。岱枝村民乘坐巴士分批前來,有些鄉親經檢查後需要開刀治療,志工貼心的為開刀前的鄉親供應餐點。

午餐是志工林銘慶的妹妹和職員從柯瑪雅娜佛寺帶沙彌尼師父們準備的可口愛心餐,用香積飯、配上煎蛋、豆、青芒果絲,三菜一飯可讓等待的病患安心看病。

常赴緬甸為患者付出的姚曉明博士,不辭辛勞來為鄉親服務。奈林院長的女兒,特意與夫婿一起参與義診。奈林院長的女婿也是醫生,專長是心臓科,在志工的接引下,奈林院長的女兒和女婿體會做志工,感受助人為樂的感覺!

志工輕輕扶起手術後甦醒的病患,並送上營養飲料,照顧得無微不至。(攝影者:江相賢)
鄉親感動服務無微不至


已手術好的村民在恢復室休息三十分鐘,護理人員巡視與志工們在旁關心陪伴。手術後甦醒的病患,志工送營養飲料、膚慰,照顧得無微不至。因掛念鄉親們手術情況,岱枝康濟廟的理事們,也特來醫院關懷。手術在下午六點多結束,總共有一百一十三位患者受惠,有患者拉著志工的手連聲說感恩!

接受手術的穆斯林伯伯已八十三歲,他在一歲時因貪玩拿碎玻璃往上丟而傷及右眼失明,隨著年紀增長左眼視力也模糊不清,導致生活起居很困難,只靠孩子們的撫養,總需要有人陪在身邊,如今視力恢復後伯伯高興說,「以後自己可以去教堂拜拜了。」

六十四歲務農的烏密忍受白內障兩年多,自從視力模糊後,事業也不順利,處處都靠兒女,導致心情低落。得到有免費義診的醫治,烏密終於可以告別三年來黑暗的世界,也重新有了努力工作的力量。

白内障是普遍的致盲性眼病,慈濟志工和當地醫生合作,自2011開始已為五千四百位患者動手術,這份關懷也讓患者對生命重新燃起人生的希望!

(文:緬甸人文真善美志工 緬甸報導 2016/09/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