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樂行善 雙倍法喜功德

2017-07-08   | 印尼慈濟志工
印尼分會把握印尼回教齋戒月,藉此拉近各宗教之間的距離與援助苦難人,貼心的準備開齋禮包讓印尼回教徒們能安心、快樂地迎接齋戒過後的開齋節。(攝影者:印尼慈濟志工,地點:印尼雅加達,日期:2017/06/11)
回教齋戒月,對回教徒而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這期間全球回教徒都會在白天禁食、禁水。此外,他們每天也會全心禮拜真主,虔誠懺悔祈禱,以獲得心靈上的醒悟與平靜。

2017年印尼的回教齋戒月,從5月27日開始至6月24日結束,印尼分會把握這個時機點進行各項活動,藉此拉近各宗教之間的距離與援助苦難人,也讓印尼回教徒們能安心、快樂地迎接齋戒過後的開齋節。

印尼開齋歡喜共餐 禮包發放響應竹筒

印尼雅加達志工在6月4日貼心的為大愛二村的回教村民,舉辦共享開齋晚餐的活動,希望除了能增進志工與村民之間的感情,也表以各宗教之間的互相尊重。不只在社區中主動提供餐點,慈濟志工也額外為大家準備飲料,讓禁水一天的村民們解渴。

而志工的付出更是感動了當地的里長穆邁娜(Mutmainah),她也為大家提供椰奶珍多冰,期盼人人都在歡喜的氣氛中開齋。而這開齋晚宴參與的村民除了兒童班的學生與其家長,另外也有七十八戶村民一起報名,將近三百人一同共襄盛舉。
印尼慈濟志工一向視兒童班的學生如自己的孩子,看著志工餵食兒童班的學生,彼此親暱的感情猶如母女般的親近。(攝影者:印尼慈濟志工,地點:印尼雅加達,日期:2017/06/04)


而印尼慈濟志工一向視兒童班的學生如自己的孩子,看著志工餵食兒童班的學生,彼此親暱的感情猶如母女般的親近。兒童班學生家長蘇珊蒂表示:「開心能與志工一起開齋,我們就像一家人,希望今後的每一年都有這樣的活動。」

開齋後,志工也準備竹筒回娘家的活動,以及發給村民慈濟月刊和寫著靜思語的感恩卡作為結緣品。

除了在大愛二村為村民準備開齋晚餐,志工也在6月5日至11日,進行開齋節禮包發放,每份禮包含有十公斤大米、兩瓶糖漿和一盒餅乾。志工們先是透過分組登門拜訪,進行禮券發放,有些村民看到志工的到訪,紛紛表示願意將自己的禮券讓給其他更需要受助的人。

6月11日開齋節禮包發放當天,志工們一早就前來發放現場進行準備。活動中志工們邀約村民一起透過竹筒歲月來行善,而現場村民們深信在齋戒月行善會有雙倍的福報,有不少村民更是向志工要了空的竹筒。

當志工問有誰要領養竹筒時,六十九歲的麥莎落(Maisaroh)站起來把手舉得高高的。麥莎落表示:「家裡有許多掉在地上的硬幣,通通撿起來放進竹筒還能救人,這些硬幣都是福,要好好珍惜,相信多行善,便能幫我們消災解厄。」
開齋節禮包發放當天,活動中志工們邀約村民一起透過竹筒歲月來行善,而現場村民們深信在齋戒月行善會有雙倍的福報,有不少村民向志工要了空的竹筒。(攝影者:印尼慈濟志工,地點:印尼雅加達,日期:2017/06/11)


除了帶動竹筒歲月,在發放過程中,志工也教導村民一些環保知識,叮嚀村民們要隨身自備環保袋,為守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小童無私歡樂助人 志工反思看見本善

而在發放禮包的過程中,當志工在整理紙箱時,突然有一個孩子主動前來幫忙,經志工的詢問,了解到這名八歲的小菩薩名叫阿多(Aldo),而他家就住在大愛村後面,雖然不是大愛村的村民,但是當志工黃暄荔好奇尋問他為何要主動幫忙?阿多笑著回答:「幫助別人會有福報。」

同時阿多也請問志工黃暄荔,阿多表示:「我想帶米回去給媽媽,因為家裡很需要米,如果發放結束有剩的米,我可不可以帶回家?」當下黃暄荔拒絕了阿多的請求。

雖然阿多的請求被拒絕,但是阿多還是熱心地幫忙志工整理塑膠帆布;反倒是志工黃暄荔回家後細細回想,驚覺自己為何會做出如此狠心的回答?因為善良的阿多只是詢問有無多出來的大米,並不是要求要一些孩子們喜歡的餅乾或糖漿,可見阿多的家中是真的很需要大米,而此事也讓黃暄荔愈想愈難過,便決定要自己來援助阿多大米。

八歲的阿多(右)雖然不是大愛村的村民,但是他非常熱心的主動幫忙整理發放的環境,當志工黃暄荔(左)好奇尋問他為何會主動幫忙?阿多回答:「幫助別人會有福報。」(攝影者:印尼慈濟志工,地點:印尼雅加達,日期:2017/06/11)
但是當黃暄荔回到大愛村時,尋來問去都打聽不到阿多的消息,6月14日這一天,黃暄荔與家裡的司機扎奇曼(Jakiman)決定開車到大愛村後面去找阿多。所幸車子一開到了路口,黃暄荔就看到阿多正在路邊玩耍,讓她不禁相信只要有心,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於是黃暄荔高興地下車,阿多見到認識的志工也高興地跳了起來,之後黃暄荔邀請阿多跟著她一起去買米。在買米的路上,阿多告訴黃暄荔,平常他會幫媽媽去買米,但是因為家中沒什麽錢,每次只能買一點點……聽到阿多的回答,讓黃暄荔的司機扎奇曼,同是身為慈濟志工的他也被感動了,更是主動幫忙阿多將大米扛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黃暄荔問阿多:「拿了這白米,如果看到其他孩子挨餓,你還會與他分享嗎?」阿多毫不猶豫的點點頭說:「會。」到了阿多的家中,黃暄荔讚歎阿多的母親,成功教育阿多成為如此善良又樂施好善的好孩子。黃暄荔也表示:「希望愛心大米能夠激勵阿多一家人繼續行善,幫助他人。」

難民佳節思親憂愁 把握行善雙倍歡喜

同樣的,在這齋戒月將盡之際,儘管許多的印尼回教民眾紛紛回家鄉,與家人在佳節時團聚。但是對許多逃到印尼的國際難民而言,他們卻只能在開齋節忍受思鄉之苦。
印尼慈濟志工來到雅加達的五間難民庇護所進行愛心關懷,除了為他們帶來了大米、泡麵和糖漿,志工們也以靜思語作為分享鼓勵難民們打起精神。(攝影者:陳俐媛,地點:印尼雅加達難民庇護所,日期:2017/06/23)

見此,印尼慈濟志工也心動的想與他們分享佳節氣氛,在6月22日這天,志工們來到雅加達的五間難民庇護所進行愛心關懷。機構裡的難民多半來自不同國家,例如阿富汗、伊朗、索馬利亞等,而現場除了慈濟志工,亦有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UNHCR)的代表,一同參與關懷活動。

二十五位慈濟志工為機構中的難民們,帶來了大米、泡麵和糖漿。當志工膚慰著難民的時候,許多難民都向志工道出心聲,思鄉之情徹底反映在他們難過的臉上。其中一位難民阿瑪德(Ahmad)表示,「我已經兩年離開自己的國家和家人。我一直盼望著與他們團聚,但我現在沒有其他選擇。」

為了鼓勵難民們打起精神,歡喜地迎接開齋節,志工們也以靜思語作為分享,表示:「歡喜接受當下的環境,學習適應、克服困難,轉苦為甘,這就是隨遇而安。」希望他們能夠堅強面對在新環境裡所遇到的困難。

同時也鼓勵這些難民朋友們,把握行善的機會,因為如果一旦錯過了,就會失去良機。尤其在回教齋戒月,依據回教的習俗在此時行善會得到雙倍的福報,布施者或受惠者雙方其實都在行善,布施者給予援助,受惠者給予布施的機會所以相信雙方都會有福報。

因此,期待大家能及時把握時間做好事,如此便能種下人生的好因,繼之付出行動就能結下好緣,種好因、結好緣,方能得好果。【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整理自:印尼慈濟分會簡報 印尼報導 2017/07/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