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顆娘惹粽 飄香傳愛有口碑
2018-06-14 | 劉嬡蓮端午佳節將至,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為了讓照顧戶也能感受佳節氛圍,提早製作「娘惹素粽」,而志工們推動娘惹素粽義賣已進入第十四個年頭,這項活動不只能與照顧戶分享佳節喜慶,另一部份的義賣所得,也能當社區裡的救助金。
素粽飄香傳大愛 讓人暖在心
帶著香噴噴的娘惹素粽,馬來西亞志工們迫不及待地送到獎助學金個案家長陳先生的手上。看到這串粽子,不禁令陳先生憶起小時候媽媽裹粽的模樣,那種美好滋味還歷歷在目。
可惜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上的粽子越賣越貴,讓陳先生已有一段日子沒有買粽來吃了。不過此刻陳先生眉開眼笑地說:「感恩慈濟趕在端午節之前,贈送粽子讓我品嚐,娘惹素粽的確美味可口,讓我吃在嘴裡暖在心裡。」
而志工也詳細地為他解說粽子製作過程,原來這多年來早已建立起的娘惹素粽,每年只要開始接受預購,短短幾天便達到護持目標;就如今年(2018年)一萬五千個素粽製作,也讓裹粽團隊越來越壯大,增添許多生力軍齊來付出。
因此自4月份開始,裹粽團隊便開始如火如荼地展開一系列的作業,從採購、備料、烘烤香料、翻炒餡料至清洗粽葉等,一個多月的籌備工作,緊接著是最重要的階段「裹粽」!
退而不休的人生 願隨時補位
在齋堂裡,不難發現幾位男眾志工的身影。忙碌的穿梭在餡料區和裹粽區的辜進裕,六年多前,他與志工莫泰戟總是一起合力承擔清洗糯米的工作,但今年(2018年)因為莫泰戟身體微恙,正好退休的辜進裕因此獨力接下此任務。
趕在每天製作的前一天傍晚,清洗糯米的工作便開始了,只見辜進裕一人彎著腰反覆做著同樣的動作。洗米的工作看來雖簡單,卻考驗耐力與體力,每次八十公斤的糯米清洗,都得花費一個鐘頭,之後還得再將糯米浸泡過夜,於隔天清晨六點再來清洗一遍。
心無旁騖的辜進裕天天重複同樣的工作,但他說:「這也是一種修行。」尤其最早到來的他,也會貼心的先將桌子擦拭乾淨,以供裹粽的志工使用,待其他志工到來之後,不久齋堂裡也響起各種支援聲音,秤米的志工、裹粽子的志工種種任務都向辜進裕請求協助,就這樣只要哪裡有需要,辜進裕就往哪裡去,忙碌的身影,隨時待命補位。
用心讓味道傳承 炒料不說累
另一位也是今年剛接棒協助炒餡料的志工李仁粦,雖然作為新手,但他卻信心滿滿、胸有成竹的拿著鏟子不停地翻炒著。李仁粦在志工李玉蓮耳提面命的指導下,經過多次的嘗試,確認餡料味道與往年製作的原味相符,這才順利接下這項艱鉅任務。
雖然翻炒餡料通常需要二位志工合力完成,但當人手不足時,李仁粦也能獨當一面,為了讓餡料可以均勻翻炒,他總是邊炒邊繞著大鍋走。
隨著一個多小時地過去,這時熱騰騰的香氣也漸漸從鍋中散發,但這最重要的此刻,不管雙手有多酸、多累都不能在這時停留或稍作喘息,就怕餡料會焦掉,因為炒出色香味俱全的娘惹粽餡料,是整個粽子裡舉足輕重的角色。
待裹粽活動正式開跑,只見志工們兼顧衛生品質,人人繫著頭巾、戴著手套和口罩才開始裹粽!
裹粽秘訣樂分享 讓善念循環
吊架上掛著幾串粽子,細看粽子的四個角都折得堅挺,個個粽子都扎得結實,那是志工林清華多年來豐富經驗的見證。有如此好手藝不無原因,因為每年的端午節,她都會親自下廚裹粽給家人解饞。
自2012年走進慈濟,林清華聽說裹粽需要人手,便興致勃勃地加入團隊。當時,她發現裹的是素粽,米和餡料都一一秤過,非常用心,令她讚歎不已,也樂意將這樣的裹粽方式繼續做傳承。
裹粽時,得先將兩片粽葉尾端修剪,再折成斗型,接著陸續加入糯米、餡料、蘭花米和班蘭葉,最後才將粽葉收口綁上草繩。手腳俐落瀟灑,一彈指間,一串串粽子就大功告成。
林清華不吝指教地說出箇中竅門,她表示:「有很多人無法勝任,因為不知重點在於粽子的四個尖角要折好以防內餡溢出,另外是手上拉著的草繩,力度要均勻,過緊或過鬆皆會影響粽子的成敗。」
而裹好的粽子也會有志工們再做最後的修剪和品管檢查,確認不會露餡,才能放入氣壓鍋裡烹煮。過了一些時辰,大鍋裡傳出嘶嘶的響聲,告訴大家粽子已經蒸熟,這時,志工以熟練的身手,不懼熱氣薰臉,三兩下就將粽子撈上鍋。
聽著這段製作素粽的介紹,陳先生對於志工們的貼心感念在心;而對於裹粽團隊而言,十天的裹粽浩大工程能夠順利圓滿,感恩志工之間的相輔相成,讓「萬粽一心,達標一萬五千個心願!」形成綿綿不絕善的循環。【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嬡蓮 馬來西亞報導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