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慈幼院到環保願行館 延續超過一甲子的愛

2021-12-18   | 黃湘卉
民眾參觀地球館,從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來讓大家知悉地球現況。(照片:香港慈濟志工提供)
「感恩胡文虎家族提供土地,感恩慈濟善用資源,在香港用心地推動環保、保護地球。」香港慈航淨院妙慧法師連連感恩,祝福香港環保願行館啟用大吉,也衷心願行館能擴及年輕一代,帶動年輕人推動環保的熱情。
 
歷經二年的時間,香港第一個環保教育站,終於修繕完成變身為環保願行館,並於2021年12月11日舉辦啟用典禮,以嶄新的面貌將香港慈濟環保志業推向新的里程埤。
 
願行館啟用 環保新里程
 
六十幾年前,香港百廢待興,很多的孩童無法讀書,慈航淨院的瑞融法師非常不捨,呼籲地方人士幫忙;1954年,香港居民胡文虎、胡文豹兩兄弟捐資興建義學及慈幼院。
 
1991年慈濟基金會因華東、華中水患賑災,進出中國大陸頻繁,當時兩岸關係均需透過香港轉機。爾後,證嚴上人批准成立香港聯絡處。1993年8月,唐麗蓉發心捐出灣仔道的房子,作為聯絡處的會址;慈濟香港聯絡處遂於8月16日正式成立,1997年11月15日升格為香港分會,並完成登記註冊作業。
 
2002年,瑞融法師感佩證嚴上人的慈悲善行及香港慈濟人的用心付出,將慈幼院建築捐給香港分會使用;經過修繕,2003年更名為大圍聯絡處,香港分會有了第一個「起家厝」。

 
願行館啟業,香港環保局黃錦星局長到場勉勵,「香港需要減碳,覺醒要及時,要有共同的決定,居民一起共知、共識及共行。」(照片:香港慈濟志工提供)


經過多年,瑞融老法師已不在人世間,而今該古老建築再度變身環保願行館,妙慧法師高興的說:「瑞融老法師一定會很歡喜當初的決定,菩提成林,才有今天這樣的大場面。」
 
願行館啟業,香港環保局黃錦星局長到場勉勵,「香港需要減碳,覺醒要及時,履行變化要有時間性,希望盡快在環境中達成和諧;這是要有共同的決定,居民一起共知、共識及共行。」季刊鄭偉鳴總編輯亦稱讚香港志工,「看到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災難,已是眾生的共業;很感恩香港志工齊聚眾人的力量,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環保綠建築 無聲說法
 
然而,這一路走來好不簡單!
 
2009年大園聯絡處環保教育站成立,是設立慈濟在香港第一個環保教育站。可以大園聯絡處是超過一甲子的老房子,近年來陸續發生天花板、牆壁剝落,及漏水等問題,三次經政府評估都無法重建,馬路又無法拓寬車子進不來,志工在修修繕繕中,逐步奠定環保志業的基礎。
 
無奈,老屋還是撐不住歲月摧殘,2019年志工展開整體維修工程,未料遇到香港發生連串社會事件,社會動盪不安,接著又逢新冠疫情嚴峻⋯⋯但是,志工不曾因此停下腳步,勠力同心參與一場一場的工程會議,激盪解決方案。

 
專題展覽《木末生風》於「共創空間」舉辦,木匠藝術家林池透過108條大小不一的手造木鯊魚帶出海洋保育的理念。(照片:香港慈濟志工提供)


迄今耗時兩年多,環保願行館正式啟用。建築物外觀牆面植被爬藤植物,每一個空間還有高聳的樹木,眼前盡是綠意盎然的景色,蔚為美觀。走進願行館,綠色環保建築是無聲說法。
 
天臺裝設太陽能接收板,除了供給全館電力使用外,還有餘電可回輸電力公司;建造雨水回收設施收集的雨水,用來清洗及灌溉;回收原建築的黃花砂物料手工製作成黃花沙手工磚做景觀造景;古色古香的接待處櫃檯也是回收木地板裝拼的;而行進步道鋪設,則是採用回收的紙盒、紙杯內膜製成的環保連鎖磚,雨水可再滲入土地中,水資源再利用。
 
願行館內設置靜思人文館、地球館、蔬醒館、大愛感恩科技館、及共創空間等展覽館。讓更多人了解淨斯產品的涵義,也透過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來了解地球現況,體會到保護環境由自己開始,鼓勵大家以清淨在源頭為理念,成為環保願行者。

 
六十幾年的老房子在不能拆除重建下,志工全面整修成環保願行館,延續超過一甲子的愛。(照片:香港慈濟志工提供)


(文:黃湘卉 花蓮香港連線報導 2021/12/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