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萬難奔走土敘重災區 慈濟25日起四天兩個省七場發放

2023-02-26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整理
25日慈濟在土耳其哈泰伊省展開重災區的首場發放。(照片:慈濟賑災團提供)
慈濟勘災團,從2月25日開始,一連四天,將在土耳其重災區哈泰伊、加濟安泰普,兩個省份,進行七場發放。首場發放是在哈泰伊省的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舉行,預計發放1581人,每個人都可以領到儲有現金的物資卡,以及毛毯和圍巾,志工期盼在這寒冷的冬天,為災民送上暖意。
 
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原本是提供給敘利亞災民讀書的地方,地震後,上千名災民湧入這裡,慈濟也將在重災區的首場發放選定這邊舉辦。

 
慈濟勘災團,從2月25日開始,一連四天,將在土耳其重災區哈泰伊、加濟安泰普,兩個省份,進行七場發放。首場發放是在哈泰伊省的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舉行。(照片:慈濟賑災團提供)


以誠以情 慈濟重災區親手布施
 
發放現場,許多家長帶著小孩,提早來等待。這場發放時間,是在土耳其當地下午兩點開始,也就是臺灣時間的晚間七點進行,這是慈濟在地震後進入重災區的第一場的發放,除了物資之外,志工也準備了上人的慰問信,希望能為受災居民,送上一分祝福。
 
然而,能進行這場發放著實不容易,這是慈濟勘災團在過去兩個星期,來回拜訪當地民間慈善組織、政府單位的成果。勘災先遣志工謝景貴也說:「先遣團的任務就是要先了解各地方的實情,等到勘災團進來之後,就是代表本會正式出面。」先遣團於15日即抵達,鎖定哈泰伊、阿達那、奧斯曼尼耶、加濟安泰普為主要的賑災地區。
 
慈濟基金會副執長熊士民表示,「重點就是要及時發放,我們就馬不停蹄地去拜訪各地的省長或代理省長或是市長,或者是我們可以合作的NGO組織,釐清出我們要發放的動線、發放的團體、發放的機構。」

 
發放現場,災民早早就來等待。(照片:慈濟勘災團)


這段期間要克服的,不只是路程和語言,還有宗教的隔閡。政府機關甚至是當地的慈善機構對外來的團體,總是難免會有懷疑和戒心,「你說付山無所求,你打一個佛教名義出來,你是不是要傳教?」所幸,慈濟在土耳其的慈善行動,20多年來步步踏實,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以穆斯林的身分,向政府官員分享自己對慈濟的所見所聞加上,與慈濟合作因緣深厚的前副省長阿里也為慈濟發聲,終於如願地獲得信任。
 
回眸來時路,從1999年的土耳其賑災到多年來的難民援助,慈濟志工謝景貴感到欣慰,「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意義,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因緣)加深。」熊士民副執行長強調:「慈濟有慈濟的原則,就是要發放給真正的受災戶,而且是親手布施,另外,我們發放的標準,經過上人的祝福,我們希望能堅持我們的立場。」
 
得以進入重災區實地走訪勘災,還獲允「親手布施」,堅持延續慈濟賑災原則——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這趟在災區的任務,總算往前跨了一大步。

 
志工擁抱災民撫慰傷痛,鼓勵他們勇敢面對未來。(照片:慈濟賑災團提供)


善循環大助力 昔日難民今成土耳其種子志工
 
發放任務千頭萬緒,人力就是一大考驗,慈濟動員了40位本土種子志工從伊斯坦前來支援,他們大部分都是過往受過慈濟援助的敘利亞難民,25日凌晨才抵達哈泰伊省,稍做休息即投入發放事宜。
 
61歲的阿德爾是2014年到2015年期間,慈濟援助的難民之一,如今是慈濟的種子志工,加入此趟的發放,他穿上和志工一樣的制服,為災民付出,阿德爾說:「穿上這件衣服我感覺很棒,尤其是幫助有需要的人。」

 
昔日受慈濟援助的敘利亞難民,如今已是慈濟在土耳其的種子志工。(照片:慈濟賑災團提供)


雖然他們長期投入慈濟,有豐富的發放經驗,發放系統操作、流程掌控都難不了他們,但首次離開伊斯坦堡的發放,還是考驗著他們的應變能力,尤其是房舍被震毁後,災區儼然是一個廣濶的開放空間,本土志工巴塞爾表示:「這裡太寬大了,人間可以從四方來。」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也說:「這和在滿納海發放是很不一樣的,接下來的發放也是不一樣的場地。」
 
再難也澆不熄大家想為地震災民拔苦與難的熱情,來自臺灣、土耳其、敘利亞三國的地工,將邊走邊整隊,齊心合力完成每一場的發放任務。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2023/02/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