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東遊記 上人祝福願力

2012-09-27   | 莊彩鳳
Brillant醫護機構的兩位負責人Wieke van den Heiden(右)和Hannah Freud(左),五月參訪慈濟,特來交流分享。(攝影者:李天佑 地點:荷蘭鹿特丹 日期:2012/09/02)
「以荷蘭來講,一般人想要尋求更好、更進步醫療方式的時候,都是往美國看。」荷蘭Brillant醫護機構負責人Wieke van den Heiden女士說:「但因為《千手觀音》部紀錄片,我萌生了為什麼不換個方向,改往東方去看看的念頭。」

荷蘭Brillant醫護機構的兩位負責人Wieke van den Heiden和Hannah Freud女士,2012年五月到臺灣參訪慈濟志業,帶回深刻的感動和感想,慈濟荷蘭共修處特別邀請兩位負責人,於9月荷蘭慈濟月會時,和志工們及社區人士分享交流慈濟經驗。

創立於2006年的Brillant醫護機構,主要的設立目標在於為舊有醫療系統提供不一樣的觀念、做法與經驗。希望將醫療體制的焦點放在「人」的上面,把「個別關懷」的觀念,以具體的方法帶入傳統醫療機構。該組織自成立以來,已在荷蘭各醫療院所執行過數百個專案活動,頗受大眾好評。

醫護理念交流 互通美善心靈

第一次到亞洲、初踏上臺灣寶島,Wieke和Hannah即對繁忙卻整潔的市容,以及親切友善的人們產生良好的感受。

來到臺北慈濟醫院,兩人一入大廳只覺得空間寬敞,完全沒有進入醫院的壓迫感,而隨處更有親切和善的志工相迎協助。甚至志工們早已習以為常的電扶梯、電子燈號顯示號碼設備等,都讓兩位荷蘭朋友大為讚歎其效率與貼心病患的設計!

曾回臺參加過人醫年會的康惠晴醫師,陪同兩人返台參訪,並幫忙翻譯。(攝影者:李天佑 地點:荷蘭鹿特丹 日期:2012/09/02)
整體而言,Wieke和Hannah覺得慈院選用的建材質樸溫潤,散發出的氣味與視覺感受,已經讓人覺得很舒服,而院中的巨大佛祖壁畫、音樂演奏空間、靜思書軒、書法家現場揮毫、八樓的空中花園、中西並存的藥局、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商品專區……等等,多樣貌的空間設置,更是在在呈現出有別於一般醫院的樣子,透著寧靜氣氛的環境中,卻仍可以不失現代醫院效率的優良示範。

Wieke極為欣賞臺北慈濟醫院的空中花園。當她們一行人在慈濟醫院參觀時,正巧看到一位醫師跟家屬在談話,神情皆十分嚴肅,感覺是醫師正在跟家屬談論重大事情。

Wieke有感而發的說:「這樣一處角落不但可以提供病患、家屬訪客、醫護人員等一個休憩放鬆的地方,也是一個醫病間談論宣告嚴肅話題的好地點。」在醫院中闢一個小花園,也是一直以來她們想在荷蘭推動的,但卻沒有人看好或贊同這樣的做法,因此當她們親眼看到慈院做到了時,感到非常鼓舞。

欣見上人 親手呈送眾藝術家捐款


除了臺北,兩人也來到花蓮探索慈濟的發源地。參觀慈濟大學的「無語良師」的大體捐贈計畫,讓兩位荷蘭朋友印象非常深刻。Wieke相信,以這樣方式培育出的醫師,一定是醫術醫德兼具的好醫生!

志工劉金鵬(右一)感謝兩位荷蘭女士的分享並給予回饋。(攝影者:李天佑 地點:荷蘭鹿特丹 日期:2012/09/02)
清晨七點,兩人端坐在人群之中,一起聆聽志工早會的證嚴上人開示。她們對於六位慈濟醫院代表,可以在不同地點上線,和上人開視訊會議;而會議過程,又可經由網路的即時轉播到全球的慈濟分支機構,如此應用科技的效率,兩人都感到印象深刻。而本來沒想到能親見上人的Wieke和Hannah,在早會結束後,有緣與上人短暫互動,並將Brillian機構一百六十位感官藝術家所捐獻的善款,親手呈交給上人。

當說到上人祝福她們「有願就有力」時,眼神中透著堅定的Wieke向在座的聽眾們點了點頭。一時,大家仿佛也一同感受到了上人的勉勵。

理念推動不容易 學到難行能行

Wieke說:「由慈濟,我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事要有清楚的理念!志工們要認同這理念,才會產生使命感。而我們相信團結慈濟志工們的理念重點就是愛心、善念、尊重人們與大地。」Wieke表示,荷蘭的志工雖也很多,但仿佛沒那麼有組織。志工若能受到良好的培訓,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Wieke認為,Brilliant醫療機構所希望做的,其實跟慈濟的做法很相近,都是在一般傳統醫療院所中,運用各式各樣方法,硬體設備如花園,或軟體活動如音樂表演等,創造出一個更人性化的美好環境,在制式的醫病關係中強化個人關懷部分,讓病人在身體有疾厄病痛之時,仍可以喚起生命中一些美好感受。

Wieke和Hannah再次向在座各位表示感謝,能有機會來分享此行的深刻感動,Wieke溫柔的說,雖然推動力念,偶而產生挫折感,但Brilliant會堅定的走下去,並希望日後有機會跟荷蘭慈濟人合作。聽眾們也紛紛合掌,感謝他們帶來的這一場動人的分享。【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莊彩鳳 荷蘭鹿特丹報導 2012/09/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