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甘泉 滿納海扭轉難童人生
2018-10-16 | 大愛新聞跟著大人流亡他鄉的敘利亞難民兒童,共同的回憶是記憶裡越來越模糊的國與家,還有忘不掉的炮火傷痕與眼淚。其中,有三千名敘利亞兒童,他們無論外表或內在,各自帶有不同傷口;然而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就讀於慈濟在土耳其開辦的滿納海中小學,面對異鄉生活的各種挑戰,幸好還能藉由學習的過程療傷,同時也學著找回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信任和愛。
長久援助為難民 慈濟送去大愛與溫暖
下一秒向誰道別?下一步該往何方?一位敘利亞難民法哈曾自白:「我的孩子跟我說『爸爸,我們不想死!』聽的當下真的很難過,只求老天爺讓我比他們早死。」
回顧慈濟援助敘利亞難民專案,從2012年約旦援助開始,2014年來到土耳其,2016年也到塞爾維亞,慈濟志工供餐、發放、義診、助學等,希望能給這群離開家園的難民們實質幫助。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表示:「也許我們能做的,未必像國際間的那些政治家一樣,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溫暖,帶到這個地方來。」
孤女重拾了笑顏 因為愛能化解傷悲痛
滿納海中小學裡的娜吉娃,在她的畫筆下,那個淌著淚,沒有腳的女孩,竟是她自己的寫照。時間回溯到2016年,阿勒坡圍城砲火轟炸,娜吉娃一家十四口人因為戰爭,導致家人受傷死亡,最後只剩她一個人,勇敢的娜吉娃輾轉逃到土耳其依親,但臉上笑容卻完全消失了,直到她走進了滿納海學校。
恢復樂觀的娜吉娃說:「我想要謝謝你們所有人,因為你們真的像家人一樣,謝謝老師,謝謝所有的人!」志工告訴她「親愛的,我們沒有做任何的事。」但娜吉娃表示:「我好愛你們,我的朋友們,我們也好愛你!」
看著孩子的笑容,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說:「孩子們一起為這個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很令人感動,那我想這樣子的教育是成功的,我很感謝這些老師,沒有愛的孩子,不會做這些事情,有愛的孩子才會做出這些事情。」
讀書是為了報恩 願未來幫慈濟又助人
在土耳其蘇丹加濟市,慈濟和市府合作,自2015年起,陸續開辦六所滿納海學校,更於2017年,正式成立滿納海中小學,招收三千位難民學生。家長穆罕默德表示:「我很放心把孩子交給你們,因為在這裡上課,孩子們是用阿拉伯文的全母語學習,慈濟這樣以尊重為出發點的教育方式,一定會在孩子身上看到希望。」
胡光中提到:「這些敘利亞鄉親,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教育,而教育,我們希望把它定位,這個學校不光是教育的地方,而是有一個家的感覺。」就如滿納海中小學這個家,更破例招收超齡學生,二十二歲的傑內德就是一個善的典範。
每天早上八點鐘,傑內德就要工作到下午一點鐘,一點半後才到學校來上課,晚上七點鐘回去吃完飯,八點鐘又繼續讀書,直到晚上一點多鐘才休息。傑內德的努力,看在志工們的眼裡,都覺得這樣的磨練對一個人來說,是要一個很大的勇氣,還有忍耐力、毅力,才能夠達成的。
但是就如「滿納海」的阿拉伯語意思,是沙漠中的泉源,傑內德因為在滿納海中小學的學習,讓他枯竭的心有了潤澤,就連從小立志當藥劑師的願望,也起了一點變化……
傑內德說:「我不想只為了當藥劑師而讀書,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幸福,包括家人社會,不光是為了自己,這些是我從你們身上學到的,這本子裡是我記下了,所有從慈濟基金會領到的補助金額,我把它記下來,託靠真主,一定有那麼一天,我有能力把錢還給你們,讓基金會可以再幫助其他人!」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土耳其報導 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