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拔河 登法船不入幫派
2013-10-01 | 詹婉珍 大愛新聞聽到孩子願望 讓志工嚇一跳
在舊金山獵人角地區,有三分之二的的孩子來自貧窮家庭,而慈濟志工自2004年開始在這裡展開「幸福校園計畫」,與當地學校合作,發放學生所需的制服;而當志工們帶著無所求的愛心來到這裡,第一堂課卻是要先學會保護自己,負責推動幸福計畫的慈濟志工黃淑雲說:「(曾經)有一個孩子問我,『慈濟(志工),慈濟,妳會害怕嗎?』我看看那男生說『有一點』,他說『別害怕!妳只需要蹲下、掩護自己,就沒事了。』」
走進獵人角,沿著街道興建的房舍,不論一樓或是二樓、三樓,門窗都釘上了厚重的木板,目的是為了防範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這裡的孩子也都被家長叮囑「千萬不要從門窗探頭」——即使在家裡,也要保持低姿態,身體盡量不要高過窗戶。因為忽如其來的槍響,可能會造成傷害。
為了與幫派及犯罪「拔河」,舊金山慈濟志工選擇了從小開始,2009年起與麥爾肯小學(Malcolm X Academy)合作,透過數學課輔,慢慢與孩子們建立情感,也把課輔的範圍,慢慢擴大到華文課程、電腦課程,甚至靜思語教學、環保課程、「竹筒歲月」等慈濟人文課程,引導孩子們認識多元人文,慢慢拔除幫派文化的薰息。
黃淑雲說:「當我們一開始進入這個學校的時候,我們問了一個二年級學生,『你長大後想要做什麼?』那個小孩看著我們說,『我要做一個搶匪』,我們看著他說『不、不、不,你不會想要做這個。』」
聽到孩子的願望,志工「驚嚇」之餘,也深深體會環境的影響與肩負的使命,林育貞說:「我非常了解這些孩子來自貧窮的家庭。若是說從小沒有再好好教育他們的話,搞不好以後也會一直惡性循環。」
移轉成功典範 志工因材施教
麥爾肯小學在庫莉(Imani Cooley)女士於2009年擔任校長之後,立刻接洽原先在所服務的約翰米爾(John Muir)小學所認識的慈濟志工,試圖為這裡的孩子注入心靈活水,改變生態。
庫莉女士說明,這所麥爾肯小學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來自非墨裔的低收入戶家庭,多數家長都依靠政府救濟金維生;因此,慈濟志工於每週提供課輔的同時,也提供「感恩午餐」,讓學生的身心都獲得灌溉,成績也得到顯著提升。2011年,麥爾肯小學學生的數學程度,已從兩年前的16%提升到55%,這得來不易成果,除了校方的全力支持外,也有慈濟志工的用心。
負責數學輔導的慈濟志工陳清芬分享,許多學生不是不會數學,而是上課時沒辦法專心將題目看完,每當上電腦或數學課時,學生們不是東張西望,就是發呆或搗蛋;而當學生看到志工走近時,就會望著志工的臉,然後亂猜答案。瞭解這些情況後,志工們就改變輔導數學的方法,在教會如何解答數學之前,先請學生們一字一字地唸出題目,並唸出聲音來,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將題目看懂。
志工發現,學生看懂題目後,大部份的人就會做答。陳清芬說:「這印證了上人所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值得高興的是,當我走在走廊上時,學生還會跑過來向我說,所學的數學,的確,只要我們用心和耐心,一定會將學生教好。 」
認識多元文化 化解暴戾因子
除了一開始的數學與電腦課輔,慈濟志工也陸續開展慈濟人文課程,教寫中文靜思語,帶領孩子參訪唐人街認識多元文化,甚至在2013年暑期開辦靜思花道課程,還上臺演繹「行願法船」。
舞臺上,二十來位黑皮膚的小朋友列成船型魚貫走出,隨著音樂賣力地「划槳」,或隨著海浪起伏而左右搖晃。儘管不是整齊畫一,卻讓臺下的慈濟志工有著無限感動,慈濟志工陳雪玲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他們過了五年、十年以後,這些孩子都是一顆顆非常扎實的種子,讓舊金山獵人角變成一個菩提林。」
當志工們再問孩子們長大後的願望,「當我長大後,我想要成為一名醫師,因為我想要幫助別人。」「我長大要當警察,抓壞人。」「長大後我想要成為醫生,因為我們需要幫助彼此,幫助其他的團體。」經過人文的薰陶,想當搶匪的孩子已經沒了,多了想當醫師、律師、警察、消防員的孩子。而轉變,就在分分秒秒的教育中。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詹婉珍、大愛新聞 綜合整理 2013/09/28)
※ 愛心背包 餵飽舊金山貧困兒
※ 捨千萬年薪 黃淑雲樂擁貧童
※ 慈濟教育 入白宮進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