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白米飯 飄洋過海溢香

2016-10-29   | 凱辛雅 林國新 吳帛勳
從臺灣空運到海地的香積飯已經在當地飄香,市政府特別找來幾位廚工幫忙烹煮,為了貼近當地口味,廚工不添加香積飯裡附贈的調味包,而是添加奶油、大豆油增加風味。(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從臺灣空運到海地的香積飯,已經在海地飄香!當地時間10月27日下午,慈濟志工和傑洛米市政府合作,進行第一次發放,準備發放五百人份,從煮食的裊裊炊煙中,散發出米香、紅豆香。

花蓮靜思精舍師父所研發的紅豆香積飯,符合海地居民口味;吃到熱騰騰香積飯的災民開心地說,這是風災至今,吃到的第一口白米飯。

白米熱食 居民列隊期盼

慈濟與傑洛米市政府合作,在10月27日下午三點多,選在市區一所學校,進行五百份熱食發放。由於當地居民幾乎一天只吃一餐,這盤米食是滿足,也是感動!

發放時,大家有秩序地排隊,長長人潮不管大人小孩,一雙雙大眼睛眼巴巴望著,等待的就是這一味紅豆香積飯。盛在盤子裡,搭配蔬菜醬汁,便成了海地的國民小吃。

一位傑洛米婦人說:「因為家裡沒錢,這是我二十九天來,第一次有白米飯吃。」另一位拿到香積飯的居民,一口接著一口吃著,他高興說:「對啊!(好吃)。我再吃一口給你看。」
發放時大家有秩序地排隊,長長人潮不管大人小孩,等待的就是這一味紅豆香積飯。(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這回發放,市政府特別找來幾位廚工幫忙,先用炭火烹煮紅豆,接著倒入乾燥的米粒反覆攪拌,為了貼近當地口味,廚工不添加香積飯裡附贈的調味包,而是添加奶油和大豆油增加風味。

從未煮過香積飯的傑洛米市府廚工珍路易斯說:「第一次煮,我先慢慢嘗試,看看多少水要加多少飯量,後來再去加一點油,發現很快就成功了,不會很難。」

這些香積飯,從臺灣空運到太子港後,經由貨車運送九個多小時,一路顛頗,才抵達傑洛米市,儘管距離臺灣千里之外,但海地居民終於品嚐得到這分臺灣味,讓鄉親暖胃也暖心。

以工代賑 挹入重建希望

慈濟也在重災區傑洛米市進行第二天的以工代賑,賑災行動中包括發放九百份熱食,以及六十位在地鄉親投入以工代賑清理家園行列。

第一天缺乏的清掃用具,經志工採購,第二天已經全部到位,加速打掃的效率。領到代賑金的居民終於有錢可以購買材料,修補毀損的住家。

參加以工代賑的二十一歲女孩傑絲特(JUSTE),從市政府辦的公聽會得知以工代賑訊息,領到的代賑金,她早有打算:「我要拿去買鋅板還有塑膠板,趕快給我爸爸、媽媽,拿去蓋我們家的屋頂,因為屋頂吹掀了,一下雨就漏水。」簡單一根木頭,就是打掃工具,傑絲特穿起志工背心,努力地打掃。
慈濟在重災區傑洛米市進行第二天的以工代賑,賑災行動中有六十位在地鄉親投入以工代賑清理家園行列。(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打掃區域共分三區進行,以工代賑第二天,志工趕緊送來鏟子,希望加快清掃進度。有六十位居民穿起志工背心參加以工代賑,方便辨識,也讓民眾認識這個慈善團體。

慈濟志工楊曜彰說:「(市政府)沒有這些清掃的器具,以工代賑的居民如果要提供這些器具的話,也不太有足夠的器具可以提供,所以我們希望可以提供器具,讓災民可以直接上工到工作崗位。」

物力維艱 工具就地採購 

每一項用具都是慈濟志工在當地五金行採購。五金行員工忙著搬運民眾訂購的木板、鋅版等建築材料,需求大增,這幾天來,老闆娘不斷調貨應急。

重建家園大家一起努力,五金行業者卡蒂安德里說:「我都從太子港調貨過來,而且價格比原本的還貴,稍微有漲價,不過目前我還是自己吸收成本 。」

海地受馬修颶風侵襲後,許多房屋毀損、百廢待舉,慈濟推動以工代賑建立災民信心、恢復生機;因遮風避雨是一個家最基本的需求,希望居民翻修整建有個安穩的居所。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凱辛雅、林國新、吳帛勳 海地綜合報導 2016.10.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