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人文 失敗學校大翻身

2012-03-03   | 林綺芬 陳修國 簡婉平
橙縣聯絡處慈濟人前往羅梅若克魯茲小學發放物資及現值卡予低收入戶家庭學童。(攝影者:羅怡娟 地點:美國加州聖塔安娜市羅梅若克魯茲小學 日期:2009/12/16)
正在運動場遊玩的學生,看到整齊列隊進入校園的慈濟志工,興奮地喊著「慈濟!慈濟!」每週五放學前、週末即將開始時,是美國加州聖塔安那市(Santa Ana)的羅梅若克魯玆(Lydia Romero-Cruz)小學四十多位孩子最開心與期待的時刻。

貧富兩極緊緊相連 給物資也給人文

加州橙縣是個貧富差距甚大的城市,隔著幾條街就是富裕的爾灣市,很難想像在短短的距離外,就是另一種家庭樣貌。聖塔安娜市有兩所小學-卡弗(Carver)和羅梅若克魯玆小學,學校附近的住宅多為1940及1950年代的老舊建築,其中多數家庭為拉丁移民或墨西哥裔,更有半數家庭分租客廳或車庫做為他們的臥室。

就像許多地方一樣,不景氣使得他們的父親或母親失去工作,所以平日上課政府提供的免費早、午餐相當重要,到了週末,食物供應上就較不充裕了。

食物背包除了週末的食物,還有志工的關愛。(攝影者:羅怡娟 地點:美國加州聖塔安娜市羅梅若克魯茲小學 日期:2011/09/16)
2011年時,橙縣慈濟志工簡婉平在深入瞭解該校貧困學童情況後,9月開始每週五進行幸福校園食物背包發放。每逢週五,慈濟志工會把背包送給需要的家庭,週一上課時,再請孩子們把背包帶回學校,讓志工在週三時,能將週一採買好的食物再次進行分裝。

簡婉平累積過去在拉斯維加斯的食物背包發放經驗,知道不能只是發放食物背包,還要有機會在小朋友身上散播愛的種子。因此第一個月下來,孩子們已學會用手語表達「慈濟」、「感恩」、「我愛你」及「普天三無」的話語, 慈濟志工不僅溫暖了學童的身心,也將慈濟人文逐漸帶入社區小學。

志工們也教孩子感恩,在背包發放時一一為孩子們介紹物品及物品的來源,讓他們知道這是來自各方的捐助,要用感恩的心去接受,長大之後也可以學習手心向下。

孩子不能沒有夢想 慈濟點亮希望

身兼兩所學校校長的瓦蕾多女士(Edna Velado)分享這十年來慈濟因捐書、實行幸福校園食物背包計畫、慈青的課輔計畫、冬令發放及提供營養點心等善行,對孩子們產生的改變。

橙縣聯絡處慈濟人前往羅梅若克魯茲小學發放,發放食物背包時,葛舉賢師伯把握機會教環保。(攝影者:羅怡娟 地點:美國加州聖塔安娜市羅梅若克魯茲小學 日期:2011/09/16)
「慈濟帶到校園的是豐富的希望!」瓦蕾多女士說:「沒有希望,家庭會灰心,夢想會乾枯;甚至,孩子們會放棄尋找光明未來的動機。慈濟的多項捐助使得兩個學校的許多夢想活了起來。有了希望,我們的孩子敢於夢想他們做得到。」

這兩所小學從多年前被聯邦教育局指定為「失敗學校(failing school)」,到2011年獲頒最佳進步獎。瓦蕾多女士感性地說:「教育上有一句諺語:『撫育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落的協助。(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對我們來說,慈濟就是這個村落(village)。」

(文:林綺芬、陳修國、簡婉平 美國加州綜合整理報導 2012/02/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