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磨合 理念不偏方向不迷失

2020-12-14   | 司徒榮暢
列治文人文學校於每年新春舉辦中國年慶祝活動,讓海外學子體驗傳統習俗及遊戲,司徒榮暢(右)在旁仔細指導、陪伴孩子們同樂。(攝影者:鄧如柏,地點:列治文慈濟人文學校,日期:2020/01/25)
「『慈濟在每個社區都有很多志工站,你可以抽點時間來做志工服務社區嗎?』這一個邀約,就是我踏進慈濟的第一步。」時逢一年一度授證歲末祝福,加拿大慈濟志工司徒榮暢,莫忘那一年——
 
捐善款 牽起慈濟緣
 
2008年5月中國汶川發生大地震,災情非常的嚴重,有十萬多人遇難和傷亡,當時溫哥華有很多不同的慈善機構都在發起賑災募愛心。
 
我(司徒榮暢)與幾位朋友準備了善款,大家在討論捐去哪一個慈善機構比較好呢?其中一位朋友建議:「慈濟基金會是把善款全數送去汶川救災,不扣除任何行政費用。」於是決定由我把善款捐去慈濟。
 
那天,到慈濟加拿大分會辦好捐款手續後,在準備離開時,有一位慈濟志工告訴我,慈濟在每個社區都有很多志工站。還說:「你可以抽點時間來做志工服務社區嗎?」這一個邀約,就是我踏進慈濟的第一步;二個星期後,我穿上了慈濟志工背心,開始在列治文食物銀行裡服務。
 
慢慢地我也開始參加多個不同的志工站和慈濟活動,例如探望老人院、人文學校當愛心爸爸等等。我是來自香港的移民,那段時間與志工們互動,很多時候聽不懂大家講的國、臺語,只好摸摸頭笑一笑,厚著臉皮多問問才弄明白。真是想不到,快六十歲的我才開始學國語,不過這也是始料未及的收穫。
 
小時候,我在天主教學校讀書,而母親是信奉觀世音菩薩。在我還沒上見習課之前,只知道慈濟是佛教團體,但我有興趣深入了解慈濟,決定報名參加2012年度「見習培訓」精進研習營。
 
上了見習課,除了去食物銀行、老人院、人文學校,每個月都要上課,寫讀書心得、活動心得、參加告別式、訪視、環保、冬令發放等活動。雖然很忙,但我很感恩,因為做慈濟讓我學到和體會到很多不同的事物,對生命有更深層的認識。
 
疫情期間人與人無法接觸,慈濟志工將冬令發放物資打包裝袋,司徒榮暢負責把打包好的每六袋物資裝箱,以利於食物銀行統計及發放。(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食物銀行,日期:2020/10/02)

太投入 被家人質疑
 
在我還沒見習培訓前這一段時間,生活上都是風平浪靜的。我太太是天主教徒,向來信仰上帝,我們在信仰上沒有衝突,她也很支持我做慈濟。但是自從開始見習培訓這兩年多的時間,因為我參與慈濟精進的時間多了,待在家裡的時間相對就少了,太太不滿地埋怨,「你是不是賣給慈濟?」
 
被太太這麼責怪,我誠心和太太道歉。想到證嚴上人教導弟子要先顧好家業,再顧志業,所以我回過頭來好好反省,承諾見習培訓課程結束後,會好好陪伴她太太,很幸運獲得她諒解,也感受到照顧家庭和做慈濟都是需要安排平衡,這樣才可以「少煩惱多歡心」。
 
也正因為這樣,夫妻同行做慈濟,彼此理解和支持,那種沒有壓力和埋怨的幸福,讓我最為羨慕。
 
恆初心 跟隨上人理念
 
從見習到培訓,上課共修中我瞭解到上人創立慈濟宗門的理念,以及「為佛教、為眾生」的志願。也更堅定這是一條自己想走的人生路。但是,慈濟是個大家庭有很多人在做事,免不了在人際關係和事務處理方面有不足的地方。
 
培訓期間,我也曾經遇過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感覺自己已經盡力做、付出無所求,為何還要受氣?這些煩惱不斷困擾著我的內心,當下也曾橫生退出的念頭。
 
有天,就在我心煩的時候,拿出了靜思語來翻看,竟看到:「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人生難免遭遇挫折,要經得起考驗,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難關。」、「未經人事磨練,磨不出柔軟心。」、「真心有心做事的人,切記『事因人做』,不是『因人做事』。」
 
看了這幾句靜思語,我茅塞頓開,覺得:「太有道理了!」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心門打開了,想通了,也明白,「做慈濟志業,重要是跟隨著上人的理念,堅定而行。」
 
2015年列治文志工,在中國年期間到菲沙老人院關懷,司徒榮暢扮成財神爺,與長者們歡慶同賀。(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菲沙老人院,日期:2020/02/07)

秉師志 完成人生夢想
 
2013年11月回臺受證,先回到花蓮精舍「四合一幹部研習營」此行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到臺灣。在靜思精舍裡,精舍師父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上人很親近也很窩心;看到精舍的生活,更加敬佩上人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勞心勞力的用心。
 
在板橋靜思堂,上人一一為我們授證時,每個人都很期待,我之前準備要對上人說的話,卻沒有說出來,只說了:「感恩上人!」我感恩可以當上人的弟子,以師志為己志,完成夢想。
 
「惟暢」是我皈依慈濟宗門的法號,我知道:「我的慈濟責任受證時,才正開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司徒榮暢 加拿大報導 2020/12/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