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術之光 善經濟 榮登美國柏克萊創新論壇
2023-09-19 | 文史處文宣室印尼第二大企業主 善經濟範例
9月11到14日,美國柏克萊大學創新論壇BIF(Berkeley Innovation Forum)20周年,在加州柏克萊大學舉行四天的講座與分享,主辦單位Garwood企業創新中心(Garwood Center for Corporate Innovation)特別邀請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以善經濟為題,發表演說。
演說中,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闡述了《善經濟》的思想緣起,並分享他在慈濟看到許多企業家,因行善所帶來的共善效應。他以印尼第二大企業金光集團,企業家黃榮年帶領員工行善的故事為例,黃榮年先生號召近兩百萬名員工及其眷屬成為慈濟會員,其中上萬名參與了慈濟志工的培訓,擔負起照顧方圓五公里內,所有窮困與殘疾人士的生活。身為企業家,黃榮年先生帶領員工行善、將利他與感恩心帶入公司的治理文化,不但沒有減損公司獲利,反而創造了更穩固的企業凝聚力。現在其資產已累積高達三百億美元;其事蹟受到印尼總統表揚,要將其帶動善的模式,推廣到印尼各企業,作為企業榜樣。
黃榮年先生的範例,再度驗證了善經濟論述中所強調的真理:經濟行為本身就是利他、和合與共善。演說中,何日生也以A、B、C、D溯源各文明體系的價值思想,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主張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善,認為「幸福」一定要通過從事公共事務、與人建立愛的關係、謹守道德原則,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悅;而佛陀(Buddha)教導世人,奉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也是以「共善」作為目標;孔子(Confucian)認為至道還必須善,善是利益萬民,利益萬物。中國道家老子(Daoism)尊崇「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同樣強調善與和合為至上。
珍惜物命資源永續 善經濟之必要
這場演說,獲得在場聽眾熱烈迴響,因為大家都共同意識到,現代經濟模式正面臨許多待解的難題,人們過度浪費、過度消費,讓問題叢生、往復循環。現場與會人士在聽聞證嚴上人教導世人要珍惜物命時,都非常感動,認同這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重要作法。此外,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利用資源回收的廢棄物,開發再製成新產品的商業創新模式,實踐珍惜地球資源、永續發展的使命,也獲得現場與會人士的肯定。
為期四天的創新論壇,鼓勵企業創新要向外拓展,結合外部資源來帶動創新、發揮影響力。Garwood企業創新中心的執行董事所羅門.達爾文(Solomon.Darwin)與系主任亨利.切斯布魯(Henry.Chesbrough)都是開放式創新理念的先驅者。對於善經濟的思維皆深表認同,並期待未來雙方能夠共同合作推廣。今年論壇,現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獲頒創新傑出領袖獎,台積電由北美董執行長David.Keller代表出席,劉德音則透過線上發表致詞感謝。明年的創新論壇預計,將於美國NASA中心舉辦。
(文史處文宣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