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治文志工食物銀行冬令發放

2008-12-08   | 朱欣華
圖:負責「竹筒歲月」區的許玉鶯師姊,向民眾解說竹筒用途。(攝影:朱欣華)
列治文慈濟志工於12月2日至4日在列治文食物銀行東、西區進行三天冬令發放,總計發放四百二十二戶援助低收入戶家庭。慈濟除了提供物資,也透過分享「竹筒歲月」啟發愛心,不但知道儲蓄的重要,甚至能進一步幫助別人。




全球共同遭遇經濟不景氣!這個情況,讓很多原本困境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這種情勢之下,列治文慈濟志工在進行第四年度的冬令發放時,就特別注意;因為慈濟發放日用品的對象,是由食物銀行提供低收入戶資料,原本預計發放三百六十戶家庭,但是我們為求慎重,在發放前兩天到食物銀行瞭解,發現去領食物的民眾有比以往多,於是就多準備幾份,以備不時之需。果如預期,三天總計發放了四百二十二戶。

這次的發放共計三天,於12月2日至4日進行,2日是在列治文食物銀行東區發放,3、4日是在西區發放,總共有三十二位志工參與分工採購及打包物資。發放物品計有牙膏、牙刷、面巾、手套、毛線帽、襪子、面紙、香皂、乳液、廁紙及慈濟毛毯等日常必需品,大家庭還多送上圍巾。

今年在發放現場多擺設了一處「竹筒歲月」區,希望這些低收入戶在接受別人的愛心物資後,也能盡一己之力,佈施捐款或願意認領竹筒回家。

這次發放的物資裡,慈濟毛毯是最令人讚歎,食物銀行的義工及來採訪的社區報社記者,都對它的產生嘖嘖稱奇。每袋毛毯裡都放置一張「珍惜物命,化腐朽為神奇」製作說明卡,上面詳載慈濟人如何把回收的寶特瓶先瓶磚解包,再去除標籤及粉碎、清洗分類、瓶片乾燥、過濾造粒、再生聚酯粒、假燃、抽紗及織布後,最後成為呈現在他們眼前,柔軟細緻的毛毯。希望這項將垃圾變黃金的事蹟也能在此地落實,減少地球污染。

這幾天恰好沒下雨,方便民眾來領取物品,但寒意仍揮之不去,為避免在戶外排隊的民眾受凍,志工師姊適時送來的熱茶,溫暖了他們的身及心。有兩位女士在領取物資時突然熱淚盈眶,待志工上前安慰,才知道他們是被志工發放時的態度所感動,此舉給志工們帶來很大的肯定。

「竹筒歲月」區也獲得很不錯的迴響,在師姊說用途後,有民眾當場掏銅板投入竹筒、有出去後又折回投錢的,也有人領養竹筒回家……,在「捨」的當下得到歡喜。

這些來領物資的民眾有些是長期為低收入戶;有些是臨時失業,平時又沒儲蓄習慣,生活一下面臨窘境的人士,只是當下需要幫忙。希望他們很快的能開展新生活,並知道儲蓄的重要,不但可以讓自己無後顧之憂,甚至能進一步幫助別人。

在第二天發放時發現,還不到一個小時就多了五戶新登記的低收入家庭,三天共多了二十七戶,食物銀行表示這麼高的數字是從沒發生過的現象,金融風暴的影響令人不能不去正視。

上人一直呼籲要戒慎虔誠,克勤、克儉、克難,人人從心靈淨化開始,生活簡約,清平致福,如此節餘下來的,還可以適時給他人一份協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