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是知音 歌仔戲上電視

2013-04-24   | 郭秀媛
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臺柱孫翠鳳,以「法入戲,禪入心─勇敢的查某子」為題,與一百六十幾位來自臺灣各地的忠實粉絲,分享她精采的生命歷程。(攝影者:李恒豪,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3/04/07)
「本來覺得上人高高在上,平常都是我們在仰望上人,現在竟然和上人面對面跟我們侃侃而談。」孫翠鳯興奮地述說當時與證嚴上人談戲的喜悅。

曾獲選1996年第三十四屆臺灣十大傑出青年、1997年第十六屆亞洲最傑出藝人金獎的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臺柱孫翠鳳,4月7日身著豔橘洋裝外套,出現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神采奕奕地以「法入戲,禪入心─-勇敢的查某子」為題,與一百六十幾位來自臺灣各地及金門的忠實粉絲,分享她精采的生命歷程。

死在戲臺上 絕不看歌仔戲

父母是典型「芋仔、番薯」(外省與本省)的結合,父親的家鄉河北省天津吳橋縣是個專門訓練雜耍、特技的鄉鎮,因此父親從小練就一身京戲深厚的功夫底子,爾後隨著長輩到臺灣,接觸外公的戲班而和母親結為連理。

小時候的孫翠鳳非常渴望父母親的愛,但他們經常不在家,時常要到戲臺下才能見到他們。有天放學回家後,姊姊拉著她到戲臺,姐妹倆看著爸爸在舞臺上又摔又打、翻滾、掙扎,最後僵直地從高處跌落倒
孫翠鳯也以「專業、敬業、樂業」勉勵現場觀眾,期盼大家以專業精神、敬業態度、歡喜心面對自己的人生及工作。(攝影者:李恒豪,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3/04/07)
地而死,當下的孫翠鳳聲嘶力竭地哭喊:「為什麼我爸爸要死在舞臺上!」父親的死,讓她決定不再看歌仔戲。

七年驚人毅力 成舞臺耀眼明星

1982年,明華園以《父子情深》榮獲全國戲劇比賽冠軍,陳家再度有機會帶領歌仔戲進入國父紀念館演出,最終更走進表演藝術最高殿堂─國家戲劇院。這一步不僅關係著明華園,也牽動歌仔戲未來的生態,願能讓觀眾重新認識歌仔戲及臺灣本土藝術。

有天,某齣戲中,由於尚缺女主角身邊一位不需要開口的龍套丫環,使原本是明華園媳婦也是擔任會計、財務等幕後工作的孫翠鳯,被推上舞臺獻出她的處女作。

劇團找高手為她化妝、梳頭、穿戲服,一番打扮後,實在驚為天人。「被自戀所害!」對歌仔戲完全不熟悉的孫翠鳯,雖在臺上鬧了不少笑話,但先生的鼓勵:「妳有三個優點,第一是臉皮厚,所以有勇氣上臺;第二是記憶力好,所以清楚在臺上的走位、動線;第三則是有自創能力,再加上堅毅的個性!」

不諳臺語的孫翠鳯,從學習閩南語發音與拉筋、下腰等基本功開始,短短七年的她以驚人毅力,克服身體和年齡的障礙,抱著「練就對了!」的信念,由跑龍套到能夠擔起反串小生的各種角色,如今已成為舞臺上的耀眼明星。

把握難得機緣 大愛臺節目合作

2011年,聽聞全臺二十六場《水懺》演繹活動,每場上臺的慈濟志工有千人以上,齊一動作
為一睹偶像風采,許多一、二十年來跟著孫翠鳯一起成長的忠實粉絲遠道而來。觀眾裡,不乏已屆中年的家庭主婦、上班族、國小老師,也有七十餘歲的長者及十餘歲的學生。(攝影者:李恒豪,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3/04/07)
傳唱佛法,成千上萬觀眾的震撼力與凝聚力,讓孫翠鳯覺得慈濟永遠在超越而深受感動。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本身也是佛教徒的孫翠鳯終於把握機緣,聽從內心的呼喚,更在先生的支持下,成立「孫翠鳳藝文工作室」,帶著兩個女兒、徒弟、學生及明華園第三代,與大愛臺合作拍攝《菩提禪心》節目。

原本一直思考著自己的加入是否會浪費大愛臺的資源,加上自己行程滿檔,有限時間內能否拍出好品質的戲,令她擔心不已。不計成本、講求品質、敬業的精神及大愛臺的全力配合,結果第一集的作品品質非常好。

「聽說妳遇到了知音?」主持人黃添明在分享現場打趣地問著。「本來覺得上人高高在上,平常都是我們在仰望上人,現在竟然和上人面對面跟我們侃侃而談。」孫翠鳯興奮地述說當時與上人談戲的喜悅。

孫翠鳯坦承因演繹《菩提禪心》,才知道原來佛陀不是一下子就成佛,祂也要經過好幾世的修練,不斷地在六道中輪迴,精進努力修持善行,為利益一切有情眾生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最終始得功德圓滿、成就佛果。

黃添明盛讚孫翠鳳的信心、毅力、勇氣,不但有女子的柔情更能展現男子的氣魄,而孫翠鳯也以「專業、敬業、樂業」勉勵現場觀眾,期盼大家
因早產罹患腦性麻痺而不良於行的李光任(右),自八歲起就喜歡看戲的他分享:「孫老師不屈不撓的精神,是鼓舞我向上的力量!」(攝影者:李恒豪,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3/04/07)
以專業精神、敬業態度、歡喜心面對自己的人生及工作。

忠實粉絲同成長 不屈不撓勵人心

為一睹偶像風采,許多一、二十年來跟著孫翠鳯一起成長的忠實粉絲,遠從嘉義、南投及金門而來。觀眾裡,不乏已屆中年的家庭主婦、上班族、國小老師,也有七十餘歲的長者及十餘歲的學生。

已隨著孫翠鳯跑了四天的忠實粉絲邱玉蓮滿臉笑容地說:「我們都很喜歡孫老師表裡如一、具佛心、仁心、熱心公益的精神。」

今年十八歲目前就讀臺灣大學的李光任,因早產罹患腦性麻痺而不良於行的他,只能操控電動輪椅代步,自八歲起就喜歡看戲的他快樂分享:「孫老師不屈不撓的精神,是鼓舞我向上的力量,今天很感動也得到很多啟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郭秀媛 臺北市報導 2013/04/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