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美麗一種感動 臺灣地質公園的故事

2013-09-12   | 葛傳富
「雲林草嶺地質公園」流水經年累月的沖刷,造就草嶺萬年峽谷壯麗的地貌風光。(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農委會林務局與大愛電視臺合作,拍攝《三種美麗同一種感動.臺灣地質公園的故事》影片,9月12日在臺北西門町秀泰影城首映,影片記錄臺灣三個地質公園的地景之美,要帶民眾認識臺灣環境特色。

《三種美麗同一種感動.臺灣地質公園的故事》是以地質公園人地互動為主題的新片,主要在報導臺灣地景之特殊性、科學性與知識性價值,更傳達地景保育的永續利用與人類和諧共存的理念。

9/14晚上九點 《發現》時段播出

片中展現臺灣多處自然、壯闊的地景,優質、細膩的畫面,為有最佳呈現效果,大愛電視也於9月14日晚上九點《發現》節目時段完整播出,同時為林務局9月24日舉辦的「2013年生態電影節」活動暖身。

以「雲林草嶺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及「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的地景之美,穿插居民運用在地的地景特色與資源的生活方式,勾勒出地質公園「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發展」及「地景旅遊」等四大核心理念的實踐模式。

讓大家一起看看雲林草嶺村如何從921大地震後,運用地景資源重新站起的歷程;澎湖吉貝人如何運用玄武岩,構築石滬來討海養活全村;高雄燕巢如何從月世界泥岩惡地中,結出「佳果」並保育地景。

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李桃生表示,「臺灣蘊藏非常美的風景,包含人的美和善是最珍貴,其中最重要的是地質公園,最險惡的地方,蘊藏最美麗的風景。」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裡的石滬,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澎湖著名的文化資產。(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大愛電視臺資深製作人謝元凱表示,基於對環境教育的理想,大愛電視臺製作團隊自1999年起,即有系統的針對臺灣地理景觀及自然生態進行系列的深度報導,2008年夏天到2010年春天,更結合近二十位臺灣頂尖的科學家合作拍攝「臺灣大地奧秘」系列,首次嘗試將臺灣島嶼生成和影響的相關研究,用影像做完整而深入的呈現,從不同面向來審視臺灣的大地,剖析臺灣島存在的深刻意義和獨特價值。

此次為製作「臺灣地質公園的故事」影片,製作團隊除仍積極與地理學家合作,精確呈現臺灣地理環境的多樣變化,更以近兩年的時間走入地方與社區,長時間記錄人與土地的精采故事。

多元影像結合 鏡頭下的臺灣之美

臺灣幅員雖不算遼闊,但地理景觀多元又豐富。大地活動的力量透過山脈而顯現,臺灣島上有許多高聳的大山,這些高山經過雨水沖刷,誕生了臺灣西部的沖積平原,至於仍在持續的板塊運動則讓這個相對年輕的島嶼,有著火山群和頻繁的地震。

至於環海的四周,也因著島嶼生成過程的地質變化,而有著不同的景觀,北部海岸多岬灣與岩岸,西部海岸多沙灘、沙丘、潟湖、泥質灘地,而南部恆春半島則是珊瑚礁海岸,至於東部則有壯闊的斷層海岸,歷經漫長的歲月,終於呈現出臺灣多樣的地景。

結合空拍、陸景拍攝、珍貴的歷史紀錄片段及3D動畫製作,呈現出臺灣島的誕生、造山運動以及仍持續進行的板塊運動,製作團隊以豐富的影像設計,期盼能引領觀眾在認識臺灣陸海域地質環境,以及地形面貌塑造的同時,更能感受大地變化的萬千面貌。

「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光影下的燕巢惡地,時刻展現出不同的風貌。(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以草嶺地質公園為例,影片設計將921地震的歷史紀錄與現今的草嶺地貌,進行巧妙結合與比對,除了顯現出自然力量的奇妙,也讓觀眾能更認識臺灣的地質構造與環境變化。

深入記錄現場 感受土地與人共榮之美

除了引領觀眾深入認識臺灣大地,製作團隊更希望透過人們與土地的交融所發展出的動人故事,感動觀眾,進而能親自踏上旅程,體驗社區人文之情,欣賞臺灣地景之美,更認同與投入地景的保育。

從2012到2013年,大愛電視臺密切記錄屬於澎湖、燕巢與草嶺的點滴故事,在在發現了世代傳承的生活智慧,也有許多辛勤耕耘後的豐收喜悅,以及用行動守護家鄉的意志。

三個社區,透過當地百姓所珍惜的土地和珍貴的地景,同時也看他們如何齊心合力,努力營造,克服困難,號召社區,終於讓人與土地,經濟與地景保育得以共生共榮的故事,不但讓人看到地景之美,也感受到人性真、善、美的溫情。

(文:葛傳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3/09/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