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後一天 你怎麼過?

2013-09-14   | 慈濟基金會
輪值導讀志工羅富美引導大家以切身經驗,提醒眾人學佛就要懂得「因緣果報」,了悟生死,擺脫六度煩惱。〈攝影者:劉宏洋,地點:臺北市中山聯絡處,日期:2013/09/09)
「如果有親人逾時未回,或出門幾天沒有音訊又連絡不到人,你當下的那一念,是正向或負向?」

導讀志工羅富美試問在場與會大眾。結果,舉手表示自己會有負面想法,會為此擔心、生氣、苦惱的佔多數;持正面心念的顯然比較少。

羅富美分享自身經驗:曾有一次,先生遠行到大陸,連續三天沒有簡訊回報平安,撥打手機也都連絡不上,富美起初有些擔心,後來轉了念決定放下,相信先生有能力照顧自己,之後,便安心的忙著做慈濟事。三天後先生平安回家,並解釋沒有連絡是因為手機故障。富美分享:「幸好當時我沒有負面想法,不然就白擔心了,之後也沒生氣,這樣大家都很自在、也很好。」

正向思考 超越生死

慈濟中山聯絡處每個星期一的《無量義經》讀書會,2013年9月9日晚上,輪值導讀志工羅富美引導大家以切身經驗,從「四諦:苦、集、滅、道」了解人生的「苦」是因「集」了愛欲無明而來的煩惱。並提醒眾人學佛就要懂得「因緣果報」,了悟生死,來去才能自如。約一百一十位志工和民眾,經由羅富美的提問和分享,了解「一切唯心造」,多正向思考,不要自尋煩惱。

羅富美說道:「每個人的人生際遇皆不同,有些人畢生享受,有人一生坎坷,這一切都來自過去所造的業,由不得自己。慈濟人說『甘願做,歡喜受』便是懂得「因緣果報」的道理;『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進一步,了悟生命的來來去去是自然法則,看淡生死,便能輕安自在。」

會中播放兩段影片〈病苦心不苦〉和〈單國璽主教的生命告別之旅〉,印證上人的生死觀:「死亡是自然法則,有使命的人生便是有價值的生命。」影片中那些令人敬佩的生命鬥士,在世時做利益眾生的事,善用人生的使用權;雖然身體飽受痛苦,心靈卻輕安自在,歡喜發願來世再來。如此超越生死的自在,令在場眾人動容不已,也對死亡有了正面的看法。
志工分組熱烈討論,分享彼此的生命觀,如何把握生命的最後二十四小時。〈攝影者:鄭貽真,地點:臺北市中山聯絡處,日期:2013/09/09)

「生命的最後一天」的思考

知心相契呼應主題:「假若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二十四小時,你將怎樣運用這寶貴的最後一天?」羅富美請大家試著把每天當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靜下來沈思,把感動的心情跟法親們分享。志工們分組熱烈討論,分享彼此的生命觀,不時看到有志工感動落淚。

已過七十二歲的志工賴義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世多久,他對死亡抱著隨緣的態度,只求在世時做好該做的事,時候到了就放下、好走。當最後一天到來時,他會跟家人說感恩,把一切交代清楚。賴義村很感恩加入慈濟,由葷轉素,人生改變很多,已簽了器官和大體捐贈,人生已無憾。

李鴻德也近七十歲,坦承自己以前怕老怕死,但是進慈濟後聽證嚴上人說,死亡是自然法則,便對生死轉為淡定。李鴻德在人生的最後一天,想告訴子女們多行菩薩道,不要有「貪、嗔、癡」的念頭,不要「計較、比較」誰多、誰少,要懂得珍惜。「更要把握因緣作善事,廣結善緣行菩薩道,追隨父親的腳步做慈濟,就是對父親教養之恩最好的回報!」李鴻德帶著滿滿的期許這麼說。
李鴻德分享,進入慈濟後聽上人說,死亡是自然法則,便對生死轉為淡定。〈攝影者:劉宏洋,地點:臺北市中山聯絡處,日期:2013/09/09)

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

致力於素食推廣的志工王玉祝,想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激動地紅了眼眶說:「死亡是大自然法則,我會告訴孩子不要哭泣,要為我祝福,有能力時要多幫助別人。」王玉祝進慈濟許多年了,每天都很歡喜;心中一直有一個願望,便是希望孩子可以一起歡喜做慈濟。王玉祝很開心今年兒子開始培訓,她希望大家一起幫忙照顧,讓善的新芽可以茁壯成林!

「我要超越生死,做到最後一口氣,不要麻煩別人,要將身體化無用為大用,造福別人,做自己的主人。還要乘願再來,快去快回!」王玉祝這段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動,鼓掌讚歎。

這一場生命的課題,讓大家共同體悟佛經教大家,什麼是生命的方向?怎樣把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慈濟志工善用人生使用權,分秒不空過,體會踏實的人生,因而創造出生命的價值,對死亡有了正確的觀念,當最後一天到來時,便能輕安自在,無畏無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淑如 蔡錦明 臺北市報導 2013/09/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