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人文會館 校園美善地

2013-10-02   | 王月惠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靜思人文會館」,由校長施光訓校長帶領,在約兩百位師生的祝福下,正式揭碑啟用。(攝影者:蕭麗珍,地點: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日期:2013/09/25)
「發心做什麼事,盡力去做就對了!人多、力大、福氣大。」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緊鄰嘉義縣政府,接近規劃中的故宮南院,地緣關係讓學校常接待海內外貴賓。校長施光訓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靜思人文的善與美,規劃與慈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結合,在校園內成立「靜思人文會館」,讓貴賓近距離接慈濟。

「請示上人這個構思,覺得是自己發心,應該自掏腰包完成這件事。」然而,證嚴上人對他的勉勵:「人多、力大、福氣大。」不斷提醒施光訓,應該募集眾人的力量成就靜思人文會館,一人承擔就失去團隊合作的意義了。

會館揭碑 廣結善緣

幽靜的校園裡,傳來陣陣的人文香。9月25日的「靜思人文會館揭碑儀式」,由校長施光訓帶領學務長陳祚民、時尚系老師陳以真、慈濟志工王壽榮,在約兩百位師生的祝福下,揭開了紅簾,真正接軌慈濟靜思人文的真、善、美。

「靜思人文會館」不帶任何宗教色彩,稻江慈青社在學校裡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每個月結合餐旅系辦理蔬食料理、參與公益團體、幫助弱勢團體的飲食問題,藉由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更能見苦知福,惜福愛物。

王壽榮感恩校長對慈濟的肯定與認同,同時期勉同學,「學習愛與善的力量,做中學、學中覺,學會如何關懷,廣結同學之間的善緣。」

目前任職於大林慈院人文室的黃慧蓉,鼓勵同學投入慈青行列。(攝影者:蕭麗珍,地點: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日期:2013/09/25)
目前任職於大林慈院人文室的黃慧蓉,鼓勵同學投入慈青行列,「從前求學的時候,對慈青沒有興趣,覺得畢業後就是投入職場,不可能走往慈濟這條路,可是上人輕輕一點,職志合一的感動,讓我一直做到現在……」

難行能行 救度眾生


靜思人文會館在大家同心協力布置下,規劃布置成四個區域,包括靜思人文長廊、靜思花道、閱讀中心、慈青社,同學們分成四個動線逐一參訪。

長廊上,一幅幅布幔映著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留史足跡,慈濟志工蔡瑞玲詳細解說每一幅影像時代背景與含意,其中,「為佛教、為眾生」是上人遵循印順導師所傳承的六個字,期許大家在菩薩道上難修能修,無怨無悔,為度眾生苦。

慈青社由畢業慈青校友張素鳳等人及社長莊湘琪負責,「年輕人的力量,不要侷限於校園中,要落實社會,以熱情活力善用網際網路,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學生王曉筠參觀完慈青社,馬上填表參加慈青行列。「行善不須挑時間,想做的時候要馬上行動,一個人的力量不嫌少,看到志工們無私的奉獻,心中只有感動,從前對慈濟不好的觀點,在親身接觸之後,一切都會改變。」

靜思巧妙 無聲說法

花道老師楊美麗將靜思人文融入花道中,藉著花的變化,訴說不同的法。同學們聚精會神跟著老師的步驟,摺出栩栩如生的蝴蝶。「海外營隊花道課程教過同個樣式,隊員回國又教給學生,這算不算把大愛傳出去呢?」靜思花道巧妙處,無聲傳法度眾生。

在另一個區塊裡,慈濟志工翁瑩蕙為大家介紹閱讀中心,「以後這裡的書籍供同學借閱,一本本《經典》雜誌都是値得閱讀的好書,同學們有想過要為地球做什麼事嗎?」

藉著一問一答的方式,推薦同學長江三峽相關書籍《三峽記》、玄奘法師的《西域記風塵》,以及《臺灣脈動》等書,翁瑩蕙道出《經典》雜誌的特色:「《西域記風塵》還曾經在聯合國大廳展覽呢!」

靜思人文會館最終的目的,是想讓同學了解慈濟做什麼?往那個方向努力?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等諸多理念,期待同學們吸收之後帶入社會,能影響更多的人。慈濟志工謝惠芬說:「上人要弟子菩薩大招生,人多、力大、福氣大,把握因緣,讓國家未來的希望能夠蔚然成林。」【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月惠 嘉義報導2013/09/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