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媽下廚 每天吃團圓飯

2015-02-03   | 莊文昭
賴帛(左五)總是堅持等子女到齊後才用餐,子女們也盡量排除萬難趕回家吃飯。(攝影者:陳翠玲,地點:南投草屯聯絡處,日期:2014/12/20)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張、忙碌,家庭成員要團聚在一起實在不容易,總要等到逢年過節或特定節日才有相聚的機會;然而,南投草屯環保志工賴帛一家人卻是天天相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今年(2015年)八十五歲的賴帛,二十餘年來,用她那雙推動淨化大地的雙手,同時也推動了子女行善之路,兒女、媳婦、女婿等一共七人相繼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攜手行走於慈濟菩提大道,共同為人間創造淨土而努力。

媽媽愛心飯 推公筷母匙

每天下午四點多,賴帛就開始為當天的晚餐忙碌,揀菜、洗、切、滷等前置作業準備好,接著鍋鏟便鏗鏘地響起,當廚房裡飯菜飄香時,也是子女回家享用晚餐的時刻。

賴帛總是堅持等子女到齊後才用餐,子女們也盡量排除萬難趕回家吃飯;如果有人超過用餐時間還未返家,賴帛便一一打電話關心,當話筒那端傳來未能準時回家的原因與確切的返家時間,賴帛才能放心。這分慈母心拴住了全家人的心,讓賴帛家天天像過年般,全家熱鬧滾滾吃團圓飯。

賴帛的先生洪錦樟喜愛熱鬧,也喜歡兒女承歡膝下,女兒洪麗鈐雖住霧峰,卻常在下班吃完晚飯後回娘家探望父母,回到家時已是晚上八點多。於是,洪錦樟提議由賴帛掌廚,讓兒子、媳婦、女兒、女婿與孫子在下班下課後有熱騰騰的飯菜可吃,而且媽媽下廚,女兒回來吃較不尷尬。洪麗鈐說:「已經吃了近十年,有時因事沒回來吃,反而不習慣,因為飯菜裡有『媽媽的味道』,還有著媽媽對子女那分濃濃的愛。」

雖然是自家人一起用餐,但餐桌禮儀不可少,為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一家人落實「公筷母匙」。二十幾年前的臺灣,因肝炎大流行,政府全面推廣「公筷母匙」的觀念,賴帛家從那時候開始就響應至今。

清淨在源頭 源頭在自家

擁有二十幾年環保經驗的賴帛,深知回收的各種項目:塑膠、寶特瓶、鋁罐、鐵罐……八十五歲的她做起環保來手腳特別俐落。(攝影者:陳翠玲,地點:草屯新庄環保站,日期:2014/12/01)
清淨在源頭,而「源頭」就在自己的家。公筷母匙可將病菌從根源杜絕,而根絕環境的汙染源則需要從自身隨手、隨處做起。

賴帛說,回收的瓶瓶罐罐可用洗菜的水清洗乾淨,再放入回收桶,避免滋生蚊蠅、螞蟻及臭味;乾淨的塑膠袋可重覆使用,過多的可回贈攤販再利用,髒的塑膠袋洗過晾乾後再回收;出門買菜購物盡量自備環保袋,可避免過度使用塑膠袋。

塑膠不會腐爛,焚燒又會產生毒素,賴帛說,如果大家過量消耗塑膠袋,乘載萬物的地球恐怕無力招架。地球毀傷,而生存於地球上的人們也將無法賴以為生。

另一個令家庭主婦頭痛的是「廚餘」,而賴帛自豪地說:「我們家零廚餘。」賴帛每天在煮飯菜時,盡量將飯菜控制得宜,如當天有少許的剩菜,賴帛會冰起來隔天中午熱一熱再吃完。冰剩菜時也拒用保鮮膜,用小盤子蓋上大盤子,或用其他的鍋蓋來覆蓋。

父母孩子模 家和萬事興

人說:父母是孩子的模。賴帛以身做則,引導子女行善、行孝,「上人的普天三無:『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這種慈悲寬大的胸襟,是我為人處事學習的指標。」

賴帛為人和善,待人真誠,她說與人相處盡量不與人計較、不嫉妒,不與人說長道短地搬弄是非,害人不睦。女兒洪麗鈐讚歎母親總是「人人好」;兒子洪麒麟則說,媽媽待人以真誠心,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這種身教深深影響著他們兄弟姊妹,「以前在飯店當主管時,也以媽媽待人的方式照顧部屬。」

1980年代,賴帛夫妻認識了南投埔里慈濟志工徐瑞宏與草屯的慈濟志工張河圳,經由他們的介紹而認識慈濟,此後即開始幫忙募心募愛,得知證嚴上人發願要在花蓮蓋醫院,即將自己到期的保險金三十萬元捐出,認養一間病房。

賴帛(右二)說,慈濟這條路,她是不會退轉的!因為越做越歡喜,越做越健康。(攝影者:張文聰,地點:南投草屯聯絡處,日期:2014/12/20)
父母樂善好施,子女們在耳濡目染下也深受影響,雖然每月都領著固定的薪水,卻也從不吝布施。洪麗鈐說,「我們以前經營粘米廠與賣油,每年冬令救濟時,爸爸都會施米及錢財救濟貧苦。」女婿也讚歎岳父、岳母是老實的生意人,不偷斤減兩,待人和善。

愛在環保站 共同淨大地

有別於一般人的假日休閒,賴帛一家「愛」在環保站。每月的第二、第四個星期日是草屯新庄環保站的回收日,這日,賴帛和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都會相聚在環保站,做著相同的事--淨化大地保護地球。

做環保分類時,八十五歲的賴帛手腳利落,二十幾年的環保經驗,讓她深知回收的項目:塑膠、寶特瓶、鋁罐、鐵罐……即使已上了年紀,氣色仍紅潤,行走於慈濟這條菩薩道,心靈風光無限喜悅。

「慈濟這條路,我是不會退轉的!因為越做越歡喜,越做越健康。」元月28日上人行腳到南投主持歲末祝福感恩會,賴帛在兒女、媳婦、女婿的陪同下,歡喜分享一家人做慈濟的法喜。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賴帛那雙淨化大地的雙手,也推動了子女行善、行孝之路,一家人攜手行走於慈濟的菩提大道,共同為淨化大地、為人間創造淨土而努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莊文昭 南投草屯報導2015/01/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