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土地 忠厚伯種出無毒茶

2015-05-29   | 邱智慧
慈濟志工陳忠厚堅定願力,讓原本貧瘠的土地,幾乎枯死的茶樹起死回生;他秉持上人賦予的使命,與大地共生息,守護這片美好茶園,而自己也從種茶門外漢變成種茶達人。(攝影者:林世淵,地點:南投聯絡處,日期:2015/05/16)
「三義茶園原本已是個被棄耕的土地,它經歷化學肥料、農藥和除草劑的摧殘,導致土地無法種植、完全沒有經濟價值……」慈濟志工陳忠厚細說從頭,從工作中修身養性,體悟證嚴上人所說「做中學,學中覺」的精神。

在慈濟三義茶園六年多的時間,陳忠厚從一個只會種木瓜、對種茶一竅不通的人,到堅定願力、回復有機栽植,讓原本貧瘠的土地,幾乎要枯死的茶樹起死回生;他秉持上人所賦予的使命,與大地共生息,守護這片美好茶園,他也從種茶門外漢變成種茶達人。

有心不難 堅持有機栽植

5月16日一場心靈饗宴,在炎熱的午後展開,一百餘位鄉親來到南投聯絡處,聆聽志工陳忠厚分享,在三義茶園勤耕福田的故事;志工貼心準備三義茶園所產製的小葉紅茶,讓大家品味,正當懷抱欣喜與感恩的心情品嚐淨透紅亮茶湯時,已讓人暑氣全消;志工更期待的是人人品飲一杯純淨健康好茶的同時,也能滿懷感恩心疼惜大地、愛護草木,進而自淨其意、為人群付出。

陳忠厚細說從頭,「三義茶園原本已是個被棄耕的土地,它經歷化學肥料、農藥和除草劑的摧殘,導致土地無法種植、完全沒有經濟利用價值……」直到2009年上人想要把茶園栽植成有機茶園,就是不能有化學肥料、不能有農藥、不能有除草劑,最重要是讓茶「吃素」。

當時陳忠厚回應上人:「我只會種木瓜,種茶是一竅不通,如何承擔這個重責。」上人則說,「就是因為你不會,才可以重新學習,只要事前多用心學習,做中多努力就可以成功,有心就不難。」對的事做就對了,陳忠厚拋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大家能想像茶園不噴灑農藥,會有多少的蟲害嗎?」
陳忠厚秉持上人賦予的使命,與大地共生息,建立一片美好茶園,讓土壤不再貧瘠轉為肥沃之地。(攝影者:林世淵,地點:南投聯絡處,日期:2015/05/16)

「初期茶蠶至少有一億隻以上,抓都抓不完,還好三義茶園堅持採有機栽植,在春回大地的春季裡,飛來一大群牛背鷺,牠是大自然的捕蟲專家,幫忙除蟲害,接著還有許多的白鷺鷥來此群居,大自然的生態,形成一個食物鏈,讓天地萬物能均衡發展。」陳忠厚守護這片茶園,為維護生態平衡而努力。

他秉持上人賦予的使命,與大地共生息,建立一片美好茶園;陳忠厚平時會將要丟棄的果皮加上黑糖,讓它成為天然酵素,當肥料或清潔劑使用,使用天然素材,不會造成對地球的二次傷害,人養地、地養人;在雨天噴灑酵素,除了滋潤茶樹,更能透過雨水讓它深植樹根,天然酵素是茶園的大幫手,它所造就的成果,讓山上的土壤不再貧瘠,從貧瘠轉為肥沃之地。

三義茶園堅持耕種有機茶,背後蘊藏著對大地的疼惜與呵護。「蠢動含靈,萬物都有它生存的必要,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生命,包含所有動物跟草木。」陳忠厚堅定理念,展現對大地一分尊重的心,茶園的嫩綠茶葉,無不努力吸飽大地所給予的養分,回饋最自然、最純淨的茶香。

無傷大地 堅持做對的事

經過多年的努力,茶園產製的綠茶、紅茶及烏龍茶,品質受到大眾肯定,三義茶園的茶葉也經由中興大學檢驗,並沒有任何化學及有害物質成份,意屬天然有機茶;慈濟三義茶園站茶葉因產量有限,新品一上市總是供不應求。

志工劉蔭有感食安問題嚴重,坊間各種茶葉良莠不齊,讓人無從選購起,在聽完志工陳忠厚的分享後,更確定靜思茶是真正做到沒有化學肥料、除草劑、農藥而製成的茶葉,最重要的還親身試喝志工為大家沖泡的小葉紅茶,那口中含潤的甘甜,潤喉舒暢,劉蔭當下即決定購買小葉紅茶茶包回家分享給兒子。
志工劉蔭有感食安問題嚴重,坊間各種茶葉良莠不齊,讓人無從選購起,在聽完志工陳忠厚的分享後,更確定靜思茶是最好的選擇。(攝影者:林世淵,地點:南投聯絡處,日期:2015/05/16)

最後,陳忠厚期許大家,「人類想要擁有一個完好的地球,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環保,使用自然淨化原理,環境保育,人人有責!」除此之外,為了讓大家的生活更美好、更多采多姿,一定要落實的做好環保工作,為地球及後代子子孫孫盡一分心力;最重要的要有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創建綠色,將青山綠水留給後代子孫的決心與毅力。

在三義茶園六年多的時間,陳忠厚堅定願力,從種茶的門外漢到現在是種茶達人,完成階段性的上人所託付的使命,工作中修身養性,體悟上人所說「做中學,學中覺」的精神。由於過去的他脾氣不好、個性急,只要有人批評他,他會馬上反應,「你又沒有比我好。」如今他的脾氣變好了,也讓原本貧瘠的土地,幾乎要枯死的茶樹起死回生。

「一念真心為靜思,經冬歷春開源掘泉;一分善心為茶樹,冷暖晴雨呵護備至;人間菩薩如農夫,寒來暑往守護大地。」陳忠厚秉持著上人的一念悲心,護持靜思單純的心念,堅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邱智慧 南投報導2015/05/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