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中聞佛法 付諸善行動

2015-06-27   | 趙又瑩 翁國嘉 張美齡
花蓮監獄受刑人以沙畫呈現慈濟故事。(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來自非洲南非、辛巴威、莫三比克、賴索托的慈濟志工,六月份來臺參與培訓研習,課程結束後繼續留下學習志工服務,6月26日下午,花蓮慈濟醫院志工帶領他們前往花蓮監獄關懷,非洲國家的慈濟志工分享個人經歷、帶唱歌曲,帶給受刑人跨國際的鼓勵。

非洲志工監獄行 心靈能相通

跨過一道又一道鐵門,來自非洲各國的慈濟志工,前往花蓮監獄關懷受刑人,他們帶來歌舞,在炎熱的午後提振精神。

來自辛巴威的Lydia Mandizera和受刑人分享在當地加入志工服務的感動,她的丈夫在不久前往生,她要將悲傷化為力量,更多的付出。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蔡岱霖協助翻譯:「其實她很想從心底跟你們(受刑人)說,很想邀請你們,跟我們一起來做志工,因為透過這樣做志工的過程中,自己的心被淨化了。」

花蓮慈濟醫院志工帶領非洲慈濟志工前往花蓮監獄關懷,分享個人經歷、帶唱歌曲。(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真誠的分享,感動了一位受刑人用英文予以回饋:「你是一個很棒的志工,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當一位志工。」

沙畫說慈濟故事 竹蓆做成精舍模型


流利的英文,顯示了這一群同學的才華與素養,事實上,花蓮慈濟志工從2013年開始,定期到花蓮監獄帶動以來,就發現這一群受刑人之中,許多人其實都有很高的智商與才華,展現在方方面面,如去年(2014)底,志工在監獄舉辦「歲末祝福」,就有受刑人利用環保竹片製作靜思精舍模型,還有受刑人自己學習、創作「沙畫」,將慈濟的故事呈現。

「證嚴上人又號召信徒,在買菜之前,先省下五毛錢投入竹筒,這義舉,在菜市場很快的傳開。」將「慈濟功德會」的緣起,以沙畫形式呈現,這是花蓮監獄的受刑人學習沙畫後的第一個作品。

曾是地方民意代表的潘惠珠表示,心中有法 就有辦法。(攝影者:徐金生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5/06/16)
沙畫創作者阿順(化名)表示:「因為感恩,然後在做這幅畫的時候,也就是希望說全世界都可以成為大愛的世界。」

花蓮區慈濟志工從2013年開始,每個月定期走入監獄,將慈濟的善法與他們分享,這份誠懇的情誼,也讓受刑人嚮往著靜思精舍。花蓮監獄典獄長劉世添表示:「我們監獄裡面同學感恩慈濟的大愛,這幾年常常來關懷,給我們協助,所以他們用廢棄竹蓆,去做慈濟精舍的立體模型。」

四位受刑人參考慈濟志工所提供的照片,多次揣摩,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精舍立體模型,讓慈濟志工潘惠珠讚歎不已:「他們在用廢棄竹蓆做的時候模擬出來,連裡面的佛像都有。」

民意代表去習氣 更生人回頭勸善


曾是地方民意代表的慈濟志工潘惠珠,自稱「由罵慈濟、議論慈濟,開始探索慈濟,進而說慈濟、做慈濟開始。她改變了快人快語、強悍的個性,遵行證嚴上人「假久成真」的指示,成為溫柔的慈濟人,也陪同更生人高惟碤走入花蓮監獄關懷。

更生人高惟碤在監服刑期間,遇慈濟人入監關懷,讓他有了改過之心。(攝影者:徐金生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5/06/16)
更生人高惟碤因幼年受人欺負,他不甘受辱,所以自小即有「成大尾流氓」的錯誤觀念,他做盡壞事,入監服刑,期間巧遇已是慈濟會員的獄友,且由《慈濟月刊》中一對小兄弟的故事,積極省下零用錢的報導,並由慈濟人入監關懷輔導,讓他有了改過之心。

出獄後的高惟碤,透過醫療志工、慈善訪視與監獄關懷,體會出「薰法」的重要,也積極把自身對佛法益處的認知,重回監獄傳達給同學們,期待同學們雖然暫時失去自由,但是有佛法的滋潤,讓他們再改過向善,並擁有自在的心靈。

(大愛新聞 趙又瑩、翁國嘉 真善美志工 張美齡 綜合報導 2015/06/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