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營 芋頭糕遇上鳳梨酥

2015-10-16   | 張菊芬
大林慈院挑選自己栽種的胚芽米,加上在地盛產的芋頭與鳳梨,製作「胚芽米芋頭糕、胚芽米鳳梨酥」兩樣小點心,與宗門營隊的志業體同仁分享。(攝影者:張菊芬)
由院長帶領全院同仁一起研發,製作具有特色的胚芽米芋頭糕與胚芽米鳳梨酥兩樣小點心,是大林慈濟醫院要與參加「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營隊志業體同仁結緣的心意,經由討論將點心命名為「守志奉(鳳)道--胚芽米鳳梨酥」、「遇(芋)見美善--胚芽米芋頭糕」。

健康胚芽米 濃濃人情味

大林慈院特地挑選自己栽種的在地胚芽米,研磨成米麩,加上鄉下地方盛產的芋頭與鳳梨為食材,以健康取向為優先考量,製作「胚芽米芋頭糕、胚芽米鳳梨酥」兩樣小點心,與參與「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營隊的志業體同仁分享。

來自志工與同仁的創意,富含健康、安全、衛生、好吃、祝福的心意,不但有濃濃的米麩香味,更包含香菇的營養、芋頭的香氣,以及鳳梨的口感、醋醬的酸味。

QQ的米皮、鬆軟的芋頭餡料、加上少許皮絲(臺語)、香菇,吃起來軟中帶Q的「胚芽米芋頭糕」,多了一些口感與香氣,再加香濃的芋頭香味,大家都忍不住舉起大拇指說「讚」!

「胚芽米鳳梨酥」則是酸中帶甜,酸酸的鳳梨醋味、甜甜的鳳梨果肉,以及濃濃的米麩香氣,純天然又好吃,最重要的是將鄉下人的草根人文,以及濃濃的人情味包進去。

人文室主任葉璧禎說:「用在地食材做成的鳳梨酥與芋頭糕兩樣小點心,祝福各志業體同仁們志業永續服務的心念、意志更堅定,讓同仁幸福之餘,可以感受來自鄉下人的草根人文,以及對同仁們的愛心與祝福。」

院長削芋頭 為同仁送祝福


芋頭會滑手、很難削,可是賴寧生院長卻能削得很好,院長分享,如何削芋頭而不會浪費果肉,的確需要小心拿捏;醫療上同樣需要多用心,菩薩遊戲人間就是這樣不斷學習成長。(攝影者:張菊芬)
10月6日首先製作「胚芽米芋頭糕」,臺中、彰化、高雄等地慈濟志工專程來到大林慈院圓形餐廳。楊鄭阿綿以胚芽米磨成的米麩,加入皮絲、油炸過的芋頭塊、香菇、芋條,揉成約十公克大小的米糰,用大蒸籠蒸煮過後,香噴噴的香菇、芋頭香味與糙米麩的香味融合;同仁共同學習製作中,也把祝福加進去。

院長賴寧生帶著祝福「法脈宗門」志業體同仁的心,抽空到圓形餐廳參與點心製作。院長手拿菜刀在砧板小心翼翼地切除芋頭上的皮,看似非常熟練,原來,平時院長夫人準備三餐時,院長只要有空都會在旁協助準備食材,同仁說:「院長真是一位新好男人。」

芋頭會滑手、很難削,沒經驗的人削芋頭很危險,可是院長卻能削得很好,賴寧生院長分享:「任何事情只要是學習都是很有趣,如何將芋頭皮削到最薄,不會浪費裡面的果肉,的確需要小心拿捏;醫療上也是,每一個病人的需求不一樣,如何在醫療上拿捏得恰到好處,同樣需要多用心,菩薩遊戲人間就是這樣不斷學習成長。」

大林大愛米 研發創意點心

賴俊良副院長以單手揉米糰,一旁志工為他鼓掌,他也來嘗試秤秤米糰的重量,要秤出每個同等重量,對很少做家事的賴副院長而言的確很困難,「不行啦!你秤這樣,都超重了,我們這個攤位很快就會倒。」「怎麼那麼難!」他再接再厲,每個米糰放到手上時,竟能知道是多重。

切芋頭時,志工看賴俊良副院長不會削芋頭,總在一旁仔細叮嚀,深怕菜刀不留情,賴副院長單手發抖地說:「喔,剛剛揉米糰,現在手會抖耶!」「揉米糰應該要用雙手。」「啊!原來如此。」「菜刀拿直喔!接觸砧板的地方先切平,這樣才不會搖晃,比較安全。」「喔,好好。」

為了讓各志業體同仁吃到最新鮮的小點心, 院長、副院長、各單位主管、同仁、志工分成三梯,一起到圓形餐廳體驗點心的製作。(攝影者:張菊芬)
同仁你一言我一語的,試吃大會終於開始,門診組同仁分享:「這次以大林大愛米為主題,研發出芋頭糕,有米麩的香氣,也有芋頭的香味,很特別很香很Q很好吃。」其他同仁也一一道出心中的感覺:「芋粿的味道很香,QQ的很軟嫩,讚!」「平時不太敢吃芋粿,但是自己做得特別有感情,所以很好吃。」「吃起來有淡淡的芋頭香與香菇味,還有加一點點的胡椒,就像微微的熱情,感覺出熱情來。」

帶領臺中、高雄志工團隊和院內同仁製作的楊鄭阿綿讚歎:「以大林胚芽米研磨的米麩加上精舍的米麩,做起來真的很香,芋頭糕多了米麩的香味,跟傳統的不一樣。」經過多次嘗試製作,總共做了一千七百多個,蒸完直接裝箱打包,快速冷凍,以冷凍車直接寄到花蓮靜思堂同心圓餐廳放冷凍庫,等到要用時再拿出來蒸熱就可以吃。

「醫院是自己的家,雖然很累,但是心一點都不累而且很開心,大家還邊做邊唱歌呢!」

胚芽鳳梨酥 衛生又顧健康

第二道好吃的點心是「胚芽米鳳梨酥」,邀請彰化慈濟志工賴界明及蔡有良前來指導同仁,一起協助製作完成。

用大林大愛胚芽米磨成米麩混合精舍米麩,加上大林自製的鳳梨醋醬,賴界明在家不斷測試,確定比例後,10月12日先行製成米糰,再帶來醫院圓形餐廳,讓同仁們協助包餡。

胚芽米鳳梨酥的秘訣,在於米麩沒有筋較沒黏性,全靠手工揉捏的工夫,八個小時不斷揉捏攤平米糰,去除鳳梨醋醬的嗆味,加上新鮮鳳梨果肉提升鮮味,再加入米麩、酥粉,不急不徐地揉捏,慢工出細活才能製作出酸中帶甜,甜中帶鮮,鮮中又有香氣的鳳梨酥,這可是全臺僅有,這次沒吃到要等很久了。

大林慈院特別選用自種的胚芽米,一方面自己種的米安全衛生,另一方面以米為食,具有飽足感,營養價值高,吃了較不會脹氣。(攝影者:張菊芬)
一般人吃到的鳳梨酥都是用麵粉製作,大林慈院特別測試用大林大愛胚芽米磨成米麩,一方面是自己種的米安全衛生,另一方面以米為食,吃了較不會脹氣,也較不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同時具有飽足感,內餡鳳梨醋醬加熱後會轉化成酵素,提升香氣,營養價值高,對身體沒有負擔很健康。

憶往日溫馨 傳達愛的能量

為了讓各志業體同仁吃到最新鮮的小點心, 10月13日開始製作「胚芽米鳳梨酥」。一早,院長賴寧生、副院長陳金城、各單位主管、同仁、志工分成三梯,一起到圓形餐廳體驗鳳梨酥的製作。

總務室同仁一一將內餡包裹在米皮中,再搓成圓球,「現場的氛圍,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冬至全家族的人一起搓湯圓的感覺,很溫馨很懷念;來做鳳梨酥發現其實沒想像中的困難,而且能跟著同仁一起將愛與祝福包裹在米皮裡面,雖然自己不能參加,但是也能盡一分心力,將這分愛的能量傳達到花蓮法脈宗門志業體同仁營隊的每一個人。」

除了院長、各級主管、總務室同仁,中午時段其他同仁也利用休息時間,興高采烈地來參加,「哇,好香喔!」同仁快步走到圓形餐廳,這裡瀰漫著濃濃的米香、鳳梨香,「啊!怎麼那麼香?」「我們也趕快加入陣容吧!」「OK,快來吧,怎麼做呢?」

為成就他人 換一種方式用心


大林慈濟醫院與「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營隊學員結緣的點心:「守志奉(鳳)道--胚芽米鳳梨酥」、「遇(芋)見美善--胚芽米芋頭糕」。(攝影者:張菊芬)
住院組同仁林美秀上個月因培訓尋根特地請假回花蓮,這個月沒有因緣再回去,覺得很可惜,「進來醫院這麼久了,慢慢地從醫院信箱中看到慈濟訊息,了解證嚴上人的願力是什麼,師兄、師姊都在做些什麼。今年很懊惱法脈宗門不能回去,還好今天有機會來做與營隊結緣的小點心,算是一點小彌補。」

住院組同仁陳鳳滿接續林美秀的話:「我也是今年參加培訓,因為上個月回花蓮尋根,所以這個月有同仁想參加宗門精進,我就成就他們,輪我們上班讓其他同仁也有請假的機會。」

在揉米皮包餡的過程中,要如何才能準確地將餡料包裹在裡面,還能揉出一手好料理、內餡大小要如何拿捏,整個生產線不能有一絲偏差,不然就會影響到後面的產品。「每個當下都需要用心,每個步驟都要合和互協,當下就是修行,就是在調和我們的習氣,一層層洗滌我們的內心,再用上人的法將我們的心一層層包裹起來;看到、聞到剛出爐的鳳梨酥香味,就是我們豐碩的果實,會很有成就,分享給在花蓮參加營隊的同仁,讓同仁也感受到我們付出的用心。」

「來,來,那個手要弓起來呈半圓,內餡包進去才能包裹得很美不會漏餡,再將麵皮覆蓋在上面搓圓,再放到模具中。」陳鳳滿說:「這個餡很特別,以前自己做月餅時,都是用麵粉加蛋、奶油、酥油,這次用胚芽米磨出來的米麩,做起來比較難做但是很香、很健康,尤其在揉餡時,會讓人好想吃吃看喔!」

(文:張菊芬 嘉義大林慈院報導2015/10/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