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盞燈泡 不再摸黑淨源頭

2015-11-05   | 王芳如
藉著六盞燈光,大家把握夜間的環保時光,在港埔回收站賣力做分類。(攝影者:曾文煌,攝影地點:高雄,拍攝日期:2015/10/30)
「環保没人做,大地的垃圾會越來越多;慈濟人就是要彎下腰來做!」高雄港埔一路的環保站,晚上藉著六盞省電燈泡,讓前來做分類的志工們,把握在每週五的夜間做資源回收與分類。

「哇啊!没電了!趕快再接上吧!哈哈……」志工們異口同聲的說出,每週五晚上六點是港埔社區的環保日,看著一條掛著六盞省電燈泡的電源線,從屋簷的這頭拉到對面鐵皮屋頂的回收場,志工帶動社區居民一起做環保分類,讓環保回收場除了瓶瓶罐罐的聲音之外,不時還傳來驚喜的笑聲。

這處克勤克儉小而温馨的環保回收場,是慈濟志工葉秋娟從今年6月起尋覓而來的好地點,10月30日,十位慈濟志工及二位社區志工希望能在港埔社區推動夜間環保,讓家家戶戶動起來做環保。

回收場在隔壁 做分類好便利

慈濟志工葉秋娟自2014年開始,決定要在自己的社區推動環保,希望家家戶戶清淨在源頭,考慮到社區居民大多在白天需要上班、上課,她便將環保時間暫安排在夜間;為避免做分類時吵到鄰居的生活作息,所以找適合做環保的地點也很重要。葉秋娟便往空曠的地方尋找,在路過港埔一路時,終於發現親戚有一塊適合的場地,經過幾番徵詢,重複確認「不會打擾到附近居民」之後,終於宣布:「好啊!可以了!」就這樣開始堆動港埔的夜間環保。

住在中門里的林月珠表示,「這邊有社區夜間環保,那可能是因緣吧!做的當中感覺非常歡喜,這份歡喜要怎麼說啊?那應該是要用心去感受!」她戴上帽子、手套,蹲下來做環保,一邊分享道:「哇!這些都是寶,平常都把資源當成垃圾,全部都把它丟掉,真的非常可惜!」半年來,林月珠跟著慈濟志工做環保,有一份很強烈的感受;家裡面即便是很小很小的東西,只要是可以回收的,都會很刻意得把它撿起來,拿到慈濟環保站來回收。

「來,一、二、三拉……再一次!」三位娘子軍拉起太空包一人一角,齊力要把一大袋保特瓶塞得更滿。林月珠剛開始也會「想做環保一定會很髒!」可是當她到社區環保站做分類,即便汗流浹背,身體髒兮兮的!就是有一份很莫名的歡喜,更期待每禮拜五都來做環保,「做環保,就是很開心!」
葉秋娟白天也在港埔社區裡做環保,到處收回資源,珍惜物命,可以讓資源重新再使用。(攝影者:曾文煌,攝影地點:高雄,拍攝日期:2015/10/30)


父子做環保 淨心也淨地

葉秋娟拿起塑膠袋及保特瓶跟里民細心解說,慈濟不是要這些資源,而是珍惜物命,讓它可以重新再使,用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我們要將資源製造再利用,下一步還要到家家戶戶去做宣導。

目前在港埔社區已有十戶回收環保點,慈濟志工黃木村跟葉秋娟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對於回收點動線再做微調,以達到事半功倍;每週五黃木村的兒子黃冠禹,下課就會等爸爸下班回家開環保車,於是常見黃木村載著兒子穿梭在港埔鄰里巷弄間一起做環保的身影。

第一趟車,先回收綜合未分類物品,第二趟專車回收厚紙類。冠禹戴上慈濟安全帽,腳用力踩平厚紙箱,一路隨著環保車將紙類載運到回收廠商處理,車上玻璃瓶又載到林園環保站,然後再折回港埔夜間環保分類場。

黄木村不經意發現,兒子環保概念變得更好了;冠禹目前就讀林園國中一年級,在學校午休時間排班當志工,自己没午睡就是樂意為同學服務,在港埔社區是全職的「慈濟環保小牛」,也是木村爸爸環保的最佳拍檔。

港埔里現在回收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了,鄰居只要聽到慈濟志工在這做環保的聲音,就會拿回收的過來,也會主動關心志工「你們怎麼那麼久都沒有來?要過來收環保哦!」大家志同道合,協力組員夜間在這溫馨的空間做環保,也把慈濟家人的心緊緊靠在一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芳如 高雄報導 2015/10/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